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动物笑谈》精品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21:56
文档

《动物笑谈》精品教学设计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很久以前,所罗门王拥有一个神奇的戒指,只要他一戴上这个戒指,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更神奇的是,几十年前,奥地利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不需要戴上魔戒,也能轻松和动物“对话”。他为了和动物“聊天”,竟然蹲在地上爬行,还不停地嘎嘎叫,被路人看成一个疯子。其实,他可是个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康拉德·劳伦兹。他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给我们揭开了动物身上的许多秘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动物笑谈》,看看他是怎样了解动物的。【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
推荐度:
导读《动物笑谈》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很久以前,所罗门王拥有一个神奇的戒指,只要他一戴上这个戒指,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更神奇的是,几十年前,奥地利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不需要戴上魔戒,也能轻松和动物“对话”。他为了和动物“聊天”,竟然蹲在地上爬行,还不停地嘎嘎叫,被路人看成一个疯子。其实,他可是个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康拉德·劳伦兹。他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给我们揭开了动物身上的许多秘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动物笑谈》,看看他是怎样了解动物的。【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很久以前,所罗门王拥有一个神奇的戒指,只要他一戴上这个戒指,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更神奇的是,几十年前,奥地利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不需要戴上魔戒,也能轻松和动物“对话”。他为了和动物“聊天”,竟然蹲在地上爬行,还不停地嘎嘎叫,被路人看成一个疯子。其实,他可是个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康拉德·劳伦兹。他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给我们揭开了动物身上的许多秘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动物笑谈》,看看他是怎样了解动物的。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把握文章语言诙谐幽默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忘我的研究精神,以及热爱动物的本质。

【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明镜》周刊评为“动物灵魂的爱因期坦。

【作品简介】

“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劳伦兹把这个想法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于是他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专门为大众介绍动物的行为知识。《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性巧妙结合,是一部老少皆宜的解读动物行为的经典之作。该书因脍炙人口的故事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而风行全球,成为了劳伦兹最受欢迎的一部科普作品。本文是该书中一个精彩的片段。

【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温驯.(xùn) 颈.子(jǐng) 禁锢.(gù) 虐.待(nuè)

嚎.声(háo) 咒.骂(zhòu) 麝.香(shè) 柠檬

..(níng méng)

凫.(fú) 蹒跚

..(pán shān) 鹳.(guàn) 神采奕.奕(yì)

嗔.怪(chēn) 匍匐

..(pú fú) 怪诞.不经(dàn) 恋.恋不舍(liàn)

2.词语释义

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匍匐:爬。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需索:索取,需求。

驯养:饲养野生动物使逐渐驯服。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大相径庭:彼此相差很远。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整体把握】

1本文写了“我”和哪些动物的故事?

明确:“我”和水鸭子的故事,“我”和鹦鹉“可可”的故事。

2.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件趣事?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

(1)“我”爬在草地上学鸭子叫;

(2)“我”唤回迷路的可可;

(3)可可咬掉父亲的扣子排成排;

(4)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到树上。

3.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它与讲述的两个动物的故事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中心句:“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作用:总括全文;“逗笑”全文的文眼,它告诉我们:全文所写之事是令人好笑的趣事。

中心句总述研究动物行为时常常会发生趣事,与后面讲述的两个动物的故事构成总分关系。

4.作者与动物之间相处得真有意思,充满情趣。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他们之间的情感吗?

明确:动物对作者:信任、依赖、追寻……

作者对动物:耐心、包容、理解……

5.划分文章段落结构并归纳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1):总述研究动物行为时常常会发生趣事。

第二部分(2-9):叙述“我”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时发生的趣事。

第三部分(10-19):叙述和“我”与鹦鹉“可可”之间发生的趣事。

【合作探究】

1.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第1自然段在结构上起着引起下文的作用,由这一段引发下面文章的叙事,同时这一段中的“逗笑”点明了本文的文眼。

2.作者为什么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

明确:因为作者想解释存在自己心中已久的疑问:人工孵化器养出的小凫为什么极其羞涩,难以接近?

3.“我”用什么方法揭开了水鸭子认母的谜底?

明确:学母凫叫、草地爬行。

4.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地写自己草地上带领小鸭子爬这个逗笑的情景呢?

明确:作者目的是交代不明原委的人容易把我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的原因。同时,反复做实验,也可以看出“我”对科学工作的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写出自己的行为总是令人发笑,增强了文章幽默风趣的效果。

5.当“我”扮演鸭妈妈时,为什么会惊呆观光客?

明确:因为一个大胡子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边回头看,边学着鸭叫,而身后却没有一只鸭子,在别人眼里,“我”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疯子,所以惊呆了他们。

6.“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关于黄冠大鹦鹉“可可”的故事。

7.可可由“我”养后有什么变化?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明确:从长期被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由不知道可以随意行动,想飞不敢飞,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对“我”不舍。

可以看出“我”对它的关爱,反衬出它以前所受的精神虐待的严重。

8.下列句子写出了“我”的什么心理活动?

(1)“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明确:一个感叹号,两个问号,体现了“我”看到可可正要去做长途飞行寻找“我”感到惊讶;看到可可又要冒着迷路的危险去寻找“我”,知道可可是如此依恋“我”,感到惊喜!

(2)“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

明确:“我”陷入了矛盾之中:叫它吧!不然,可可又要迷路了。“但是它现在飞得这么高,肯不肯听话就不知道了。”又有些担忧了。“到底叫不叫它呢?那一刻真叫我为难呀,如果我叫了,它竟然理也不理地飞走了,我怎么向旁边的人解释?”内心纠结不已:如果“我”叫了,它不理“我”,在旁人看来,“我”是多么的怪诞啊!如果不叫,“我”的可可要是迷路了怎么办?

(3)“可可伸开了翅膀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敛翼俯冲而下,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真是谢天谢地,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明确:可可还是听话地停下来了,“我”得感谢可可,它没有让“我”失望。这些心理活动的句子,写出了“我”的矛盾心理,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9.本文既写了与小野鸭相处的故事,又写了与“可可”相处的故事,这两个故事表现的作者的品质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

(1)小野鸭的故事:专注严谨的科学精神;(科学研究的严谨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可可”的故事:与动物和谐相处、喜爱动物。

10.文中多次提到“我”的疯,你怎样理解“我”的疯?

明确:“我”专注于动物行为的研究,与动物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我”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实际上“我”的疯正好体现了“我”对动物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热爱,表现了“我”在工作中的专注、执著和忘我的精神。

11.正因为有了这种疯,才有了从数百次危险实验中发明炸药的诺贝尔;正因为有了这种疯,才有了隐居西山数十年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请再补充一个具备这一特点的人物,句式要基本一致。

明确:正因为有了这种疯,才有了从数十吨矿渣中发明镭元素的居里夫人。

正因为有了这种疯,才有了忍辱负重数十年写出《史记》的司马迁。

12.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明确:

(1)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

(2)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

(3)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13.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风趣幽默,请结合具体的例句加以分析。

明确:“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一句中的“犯罪现场”大词小用,夸张地写出了可可的恶作剧让父亲很生气。

“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句中的“弯、蹒跚、抓住”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可可的恶作剧让父亲很尴尬,让人读了忍俊不禁。

14.归纳主旨

明确:文章通过描写作者与动物之间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表现了科学工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15.作者为什么以“动物笑谈”为题,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笑谈”指的是奇闻异事和笑话,“动物笑谈”就是关于动物的趣事、笑话。

文中的荒诞趣事不仅仅是动物带来的,还有的是作者为了研究而做出的的举动十分怪诞、滑稽。

【语言赏析】

1.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

明确:妙用拟声词,让人如听着作者幽默的叫声一般,很有趣味。

巧用比喻,把小凫拉长颈子的神情比作小孩子拉长了脸,生动幽默地写出了小凫找不到母亲时的惊恐、着急。

2.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对小凫们行为的揣测,充满了人情味。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动物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3.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

明确:运用略带夸张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点明了“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的原因。

4.可可伸开了翅膀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敛翼俯冲而下,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

明确:动作描写,“伸开”、“敛翼俯冲”、“只一下”、“停”等词写出了可可看到“我”以后的义无反顾,表现了可可对我的依赖依恋和信任。

5.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明确:比喻,把可可比作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爱搞恶作剧叼着毛线飞的情景,也写出了“可可”动作的轻盈敏捷和顽皮可爱。

【写作特色】

(1)视角独特,情趣十足。

本文以作者自己的观察来描写几种动物,并由此获得自我“可笑”的感受(而不是动物蠢笨可笑),这是十分独特的写作视角,充满对动物的喜爱和爱护之情。

(2)详略得当,描写手法多样。

本文通过回顾略写小凫的代孵经过和结果,详写自己动手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和自己养黄冠大鹦鹉“可可”的过程,详略处理得当,突出了重点对象。

在描写研究水鸭子时,“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运用极度的夸张和反复手法,写出了作者的“异常”行为总是令人发笑。在写可可冒着迷路的危险去寻找“我”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活动十分细腻,突出了自己的惊讶和惊喜之情。

【课堂小结】

有很多人把劳伦兹比作是现代的法布尔,其实劳伦兹比法布尔更多了一份诗人的情怀,他对别种形式的生命总是充满了敬意和同情心。虽然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个“冷静实际”的科学家,绝不感情用事,我们却一再地看见他为他的野生朋友做出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牺牲。希望大家向劳伦兹学习,爱护动物,和动物交朋友。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1.学习课文后,谈谈你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作者的做法在今天来看有何现实意义?

明确:这篇课文用幽默风趣的文字,讲述了有关动物的趣事、笑话,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热爱。

在环境破坏、物种面临灭绝的今天,劳伦兹用行动告诉我们该怎样善待生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为了增强同学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请你帮忙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明确:

(1)爱护动物,就是爱护你自己。

(2)同在蓝天下,共享大自然。

【课堂检测】1、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国家)__________学家、_____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科普、狗的家世、所罗门王的指环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对了,你听过黄冠大鹦鹉的鸣声没有?

B.“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只是那个混账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C.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D.我因此得出一个颇为清晰地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

答案:B

3、下列对课文内容或题目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一个感叹,两个反问,反映了此时“我”当时吃惊、疑惑、兴奋的心理)

B.经历了一番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我到底还是叫了”。(“叫”表明了“我”坚信“我”的叫声能够把鹦鹉可可唤回来)

C.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我”的怪诞行为给人们带来的惊异)

D.文题“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笑”字既是题眼又是文眼。

答案:B

文档

《动物笑谈》精品教学设计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很久以前,所罗门王拥有一个神奇的戒指,只要他一戴上这个戒指,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更神奇的是,几十年前,奥地利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不需要戴上魔戒,也能轻松和动物“对话”。他为了和动物“聊天”,竟然蹲在地上爬行,还不停地嘎嘎叫,被路人看成一个疯子。其实,他可是个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康拉德·劳伦兹。他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给我们揭开了动物身上的许多秘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动物笑谈》,看看他是怎样了解动物的。【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