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用
1.给加粗字注音。
棹( ) 如颊( )
如绫( ) 夕岚( )
石篑( ) 艳冶( )
夕舂( ) 罗纨( )
苏堤( )
2.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突兀( ) ②棹小舟入湖( )
③山色如蛾( ) ④夕岚( )
⑤梅花为寒所勒( ) ⑥相次( )
⑦竟不忍去湖上( ) ⑧歌吹( )
⑨夕舂( ) ⑩艳冶( )
3.翻译下列词语、句子。
①山色如蛾
②波纹如绫
③花态柳情,山容水意
④湖光染翠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4.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5.翻译句子。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②安可为俗士道哉!
6.从文中找出原句,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7.写西湖春之盛,表现在几个方面?
8.作者写西湖梅花之美是实写还是虚写?作用是什么?
9.一日之中,杭人游湖在什么时间(用原句回答)?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0.具体描写“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的句子是 。
11.本文写“月”与写“春”有什么不同?
(二)
极乐寺纪游
袁宗道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①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崖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②。殿前剔牙松③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④诸公游此。予弟中郎⑤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⑥,作六桥⑦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⑧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①道此:道,用作动词,意为经过。此,指高梁桥。②张盖:张开的车盖。古时为车上遮阳御雨之具。③剔牙松:一种针叶松,其叶如牙签,故名。④黄思立:即黄大节,字斯立,一作思立,时任太常寺博士。⑤中郎:即袁宏道,字中郎。⑥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⑦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⑧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谓之情障。这里犹言“心愿”。
12.解释加粗词语。
道此入玉河( )可覆数席( )
间以水田 ( )出于林水之间( )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 )思立亦以为然( )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树之荫,可覆数席。
②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③思立亦以为然。
14.作者文中写水的句子是“ , , ”,写出了水的 的特点。
15.作者在文章结尾写了几句感情深沉的话:“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联系《西湖游记二则》,说说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
一、1.zhào jiá línɡ lán kuì yě chōnɡ wándī
2.①高耸的样子 ②划船 ③文中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
④傍晚的山光 ⑤抑制 ⑥一个接一个 ⑦离开 ⑧唱歌奏乐 ⑨夕阳 ⑩美丽,妖艳
3.①远外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 ②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 ③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 ④湖水成为绿色
二、(一)4.A
5.①我当时被桃花之美迷恋,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②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6.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7.两个方面:花之盛和游人罗纨之盛。
8.虚写,是铺垫,衬托西湖桃花更让人迷恋,叹为观止。
9.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10.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11.写春详,笔墨浓艳,写月略,笔墨淡雅,一浓一淡,相辅相成。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二)12.经过(名词作动词) 遮蔽 间隔 露出 距离 对,正确
13.①一棵树的树阴,可遮蔽多个席大的地方。
②(骑)马行走在绿阴中,(绿阴)像张开的车盖。
③思立也认为(他说的)对。
14.白练千匹 微风行水上 若罗纹纸 洁白、轻柔而不乏壮丽
15.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官场的鄙弃,对山水的痴情,对大自然的企慕,对个人心性解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