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鲁教版初四语文上册第20课《西湖游记两则》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26:02
文档

鲁教版初四语文上册第20课《西湖游记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备课教师:北马中学栾明8月23日课题20.《西湖游记两则》课时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弄清课文内容,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解准确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3、品味作者细致观察景物、用心感受生活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分析及突破措施教学重点:1.理解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或用法。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清高淡雅的志趣。教学难点:1、理解准确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本文是文情
推荐度:
导读教学设计备课教师:北马中学栾明8月23日课题20.《西湖游记两则》课时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弄清课文内容,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解准确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3、品味作者细致观察景物、用心感受生活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分析及突破措施教学重点:1.理解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或用法。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清高淡雅的志趣。教学难点:1、理解准确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本文是文情

教 学 设 计

备课教师:北马中学 栾明                                      8 月 23 日

课题20.《西湖游记两则》

课时2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弄清课文内容,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准确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

3、品味作者细致观察景物、用心感受生活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分析及  突破措施

教学重点:

1.理解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或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清高淡雅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准确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本文的学习突出一个“读”字,采取试读、听读、译读、研读、品读的形式,以文本为基础进行自学和合作探究。另外辅以与西湖有关的传说、诗词、图片、歌曲等多媒体资源,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1、《西湖游记两则》课文范读音频文件。

2、西湖景色图片:西湖导游图、断桥、保俶塔、苏堤、雷峰塔、湖心亭

3、《新白娘子传奇》中歌曲《渡情》mp3文件

2、《西湖游记两则》PPT课件。

 

板书 

设计

 

侧面

正面

西  湖  二

西湖之盛

夕岚→夕舂未下

朝烟→朝日始出

梅与杏桃相次开放

绿烟红雾二十余里

歌吹粉汗罗纨艳冶

极其浓媚

尤不可言

山容水意

花态柳情

西  湖  一

心飞湖上

一语不得

目酣神醉

波纹如绫

温风如酒

花光如颊

山色如娥

教 学 过 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配乐展示西湖图片,对图片中的几个景点作诗词积累回顾:《湖心亭看雪》、《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

宋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谈到西湖的两句诗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介绍作者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试读课文(西湖游记一)。学生自主感受课文,圈出生僻字,分清那些是自己可以感悟明白的,那些是属于疑难问题。

    四、听读课文(西湖游记一)。在试读基础上听录音范读课文,通过听读来纠正自己在阅读上的错误认知,进行比较、评论,进而提高阅读的认知水平。

学生在听读时标出自己难以把握读音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生字:保俶塔  突兀  棹  颊  目酣神醉

五、再读课文。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就学生读音不准或者停顿不好的地方进行提醒。

六、译读课文。

1、借助课下注释自译课文。(简单翻译,不强求完美翻译,保留疑难)

2、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自译的结果,边交流展示边研究,互相纠正。

3、同位两人一组,一人原文,一人译文,开火车翻译课文,全班集体讨论纠正译文(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

突兀  棹  目酣神醉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4、在自译、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自译(2遍以上),消化吸收翻译的结果。

七、研读课文,质疑解难

1、自主探究。(教师口头纲要进行提示:学习游记类文章,首先要搞清楚几个问题,如:游踪、景色、心情感受等,再就是写作特点、语言风格以及其他一些细节问题)

探究成果预计:

①《西湖一》作者的游踪如何?武林门→保叔塔→昭庆寺→西湖

②写了哪些景色?山色——花光——温风——波纹

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可用原文答)心飞湖上——目酣神醉——一语不得

④概括:这是作者游西湖刚刚开始

⑤体味语言美: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生动的描绘出春天的西湖妩媚动人的风光。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小组内、班级内交流展示自主探究成果。

八、集体探究,拓展延伸。

课文中写到“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这种感受。

9、布置课外作业。

1、搜集关于西湖的诗句,下节课进行交流。

2、熟读第二则游记。

第二课时

1、交流展示关于西湖的诗句,导入新课。

1、交流关于西湖的诗句。

2、上节课咱们欣赏关于西湖的图片时,我采用的背景音乐是《新白娘子传奇》中的插曲《渡情》,西湖最令人称道的传奇就是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如果用电影镜头来表现的话,断桥相会是最经典的场景。另外,不知道咱们同学是否注意到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实际上这句歌词透露出这样的观点:三月的西湖很美,因为有春雨,有苏堤如烟的柳树。

断桥与苏堤在我看来是西湖的最美所在,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则游记,描绘的就是断桥至苏堤一段的景色。(出示导游图)

    二、试读课文(西湖游记二)。学生自主感受课文,圈出生僻字,分清那些是自己可以感悟明白的,那些是属于疑难问题。

    三、听读课文(西湖游记二)。在试读基础上听录音范读课文,通过听读来纠正自己在阅读上的错误认知,进行比较、评论,进而提高阅读的认知水平。

学生在听读时标出自己难以把握读音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生字:朝烟、夕岚、罗纨、夕舂

四、再读课文。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就学生读音不准或者停顿不好的地方进行提醒。

五、译读课文。

1、借助课下注释自译课文。(简单翻译,不强求完美翻译,保留疑难)

2、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自译的结果,边交流展示边研究,互相纠正。

3、同位两人一组,一人原文,一人译文,开火车翻译课文,全班集体讨论纠正译文(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

朝烟、夕岚、勒、粉汗、夕舂、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则是一种趣味。

4、在自译、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自译(2遍以上),消化吸收翻译的结果。

六、研读课文,质疑解难

1、自主探究。(采用第一节课的方法,搞清楚几个问题,如:游踪、景色、心情感受、写作特点、语言风格以及其他一些细节)

探究成果预计:

①作者游踪如何?断桥——苏堤(全在湖上)。这是作者游西湖最美的景色。

②西湖美在何处?春——月——朝烟——夕岚

③说说:“春、月、朝烟、夕岚”是怎么美?

④文中表达思想感情最深刻的一句是?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可讨论)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表达了作者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情感(可有争论)

⑤文中用了大量的修辞,请举例说明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对偶、对比等。

2、小组内、班级内交流展示自主探究成果。

七、集体探究,拓展延伸。

1、按逻辑,本文在描写“西湖最盛”“为春”之后,应该接着描写“西湖最盛”“为月”,但作者先写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安排?

先写了“朝烟”、“夕岚”,月为主角,好戏压轴,朝烟、夕岚为配角,先登台只为写月作铺垫。放在最后,造成一种悬念效果——西湖之盛何以为月,增添了读者的趣味。

2、写作特色分析:

袁宏道的美学核心思想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篇游记即体现了这一思想。

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a、独赏西湖的“月景”、“朝烟”、“夕岚”,和“午、未、申三时”游春的“俗士”迥异其趣;b、舍弃赏梅机会,为“桃花所恋”与传统上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相悖。

不拘格套:文中主角分明是西湖春月之景,但作者只用寥寥数语,点到为止,不加细描,而对西湖的桃花与“罗纨之盛”却破费笔墨。艺术辩证法:越高层次的审美境界越难以用文字描述,不如以虚代实,以简代凡,达到“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的艺术效果。

3、观看重庆电视台“品读·袁宏道《西湖游记两则》”,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八、布置课外作业

1、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完成《伴你学》。

2、利用课外时间再次赏析重庆电视台“品读·袁宏道《西湖游记两则》”。

教 学 后 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文档

鲁教版初四语文上册第20课《西湖游记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备课教师:北马中学栾明8月23日课题20.《西湖游记两则》课时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弄清课文内容,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解准确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3、品味作者细致观察景物、用心感受生活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分析及突破措施教学重点:1.理解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或用法。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清高淡雅的志趣。教学难点:1、理解准确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本文是文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