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报告
【探究目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氧气,及氧气的性质实验。
【探究用品】集气瓶、玻璃片、高锰酸钾、试管、酒精灯、水槽、坩埚钳、木炭、澄清石灰水、铁丝、棉花、铁架台。
【探究过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解释 |
一、制取氧气 1、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 2、检查装置气密性。手掌紧握试管,一会儿再松开,观察现象。 3、取高锰酸钾少许(约7g)装入试管中,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4、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倒立在水槽中。瓶口水面处不能留有气泡。 5、给试管加热。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6、收集氧气。当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并正方在桌上。再搜集另一瓶氧气 | " 1、高锰酸钾的颜色和状态是黯紫色固体。 2、若气密性良好,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当放开手掌后,在导管口又会形成一段水柱。 5、加热一会儿,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大量气泡冒出。 6、(1)当导管口的气泡大量 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里排水收集氧气。 (2)当水槽的水面有气泡冒出时,证明以收集满氧气。 | " 2、形成一段水柱的原因是气体的热胀冷缩。 3、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尘堆在导管口,使试管炸裂。 4、瓶口水面不能留有气泡的原因是要收集纯氧,有气泡就表明有空气进入。 5、原因是高锰酸钾发生分解反应。 6、(1)原因是先出来的是空气,随后大量气泡均匀地冒出是氧气。 (2)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满了。 |
二、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1)用坩埚钳夹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到发红,然后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里。 | " (1)空气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红,放热。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白光,燃烧旺盛。 | " (1)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氧气支持燃烧。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解释 |
(2)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1)根细铁丝拧成一束,盘成螺旋状,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加热。 (2)把烧红的铁丝缓慢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里(集气瓶里预先加入少量水)。 | (2)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红,放热。 (2)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2)这一现象证明反应中有什么物质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1)铁丝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氧气含量少。 (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集气瓶里预先加水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探究评价】
通过本实验达到了探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