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次 | 内 容 | 课 时 | 教 学 目 标 |
1 | 色彩的明度渐变 | 2 | 1、巩固色相、色彩、明度三要素等色彩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 念和明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通过明度渐变的练习,体会渐变的技术的要领,掌握制作的方法。 3、体验明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
2 | 点彩游戏 | 2 | 1、感知色彩空间混合的视觉效果,了解色彩空间混合的基本原理。 2、从游戏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其创造欲望。 |
3 | 粉印纸版画 | 3 | 1、了解粉印纸版画的相关知识。能运用粉印纸版画的技法创作一幅粉印纸版画。 2、开拓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
4 | 我设计的服饰 | 2 | 1、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通过服装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
5 | 画感觉 | 2 | 1、认识自己的各种感官,了解自己的感知能力。 2、学会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画出冷、热、湿、凉爽、安静、痛、痒等感觉。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大胆做画的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保护感觉器官的意识 |
6 | 形形色色的人 | 2 | 1、了解各式各样的人群,掌握不同职业的从业人员的特点,能自如的表现形形色色的职业人。 2、用绘画手段表现不同的职业特征和面貌。 3、回忆自己周边的人的职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不同分工。通过学习,对人类有广博的爱心,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更多的认识。 |
7 | 天外来客 | 1 | 1、欣赏影视或绘画作品中的天外来客,了解运用想像、大胆组合的造型方法。 2、尝试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表现奇思妙想的外星朋友,挖掘创造潜能。 |
8 | 对称美,秩序美 | 2 | 1、了解对称知识,掌握镜面对称、平移对称及旋转对称的特征,并能区分各种对称图例。 2、能表现出不同形式的对称,并尽量展现特有的秩序美感。 |
9 10 | 动物明星 | 3 | 1、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表现动物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喜欢动物,并树立直起保护动物的意识。 2、在查资料、看动物、说动物、画动物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
11 | 水墨画动物 | 3 | 1、通过不同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使用来对动物进行造型,体验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 2、了解尝试有变化的墨色用笔方法和渴笔的绘画技法在造型中的运用。 3、在用水墨艺术表现的同时,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
12 | 动物装饰画 | 1 | 1、了解动物装饰画创意变化的乐趣; 2、 掌握创意变化的几种方法; 3、 运用方法对动物原形进行变化。 |
13 | 我的动物朋友 | 2 |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动物,发现身边的人和动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并绘画。 2、让学生在欣赏、讨论、游戏、表演、绘画、的有关活动中,更好地体验动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
14 | 亲昵 | 2 | 1、在活动中逐步理解“亲昵”的内涵,激发情感冲动,产生创作欲望。 2、以绘画的方法塑造动物、人物等主体形象,尝试用自己擅长的手法及喜欢的画面去表现主题、表达感情,画出所思所想,同时提高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
课次 | 内 容 | 课 时 | 教 学 目 标 |
15 | 图形印章 | 2 | 1、感受印章文化,了解图形印章的制作过程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2、分画稿、刻印、拓印三步走。通过仔细观察,学生动手完成学习 |
16 | 手提袋 | 1 | 1、了解手提袋的用途及相关知识,会利用剪刀、胶及各种彩纸、废旧材料进行手提袋的制作。 2、展开合理的想象,让自己的手提袋富有个性,表现出独特的想法。 |
17、18 | 剪纸 | 2 | 1、欣赏剪纸作品,了解剪纸的一般常识和中国民间剪纸的特点。 2、进行剪纸练习,学习剪纸的简单剪刻技法和创作设计方法,锻炼动手能力。 |
19 | 摸物背形 | 2 | 1、欣赏多种造型手法表达的绘画或泥塑作品,了解背形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触摸物休,训练学生形象特征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积累学生的触觉经验。学习的能力。 |
20 | 皮影戏 | 1 | 1、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
复 习 |
第1课色彩的明度渐变
教学目的:
1、认识领域:巩固色相、色彩、明度三要素等色彩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 念和明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操作领域:通过明度渐变的练习,体会渐变的技术的要领,掌握制作的方法。
3、情感领域:体验明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明度渐变的概念,感受渐变的艺术特点。练习、掌握绘制方法。草稿图的设计。
教学难点:
1、草稿图的设计,色条、色块的布局,设想添色后的有序排列。
2、渐变的技法要点和添色时的均匀有致与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
师:课件、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师:“同学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你能从图片中发现什么?”
(多媒体来展示多种风格的渐变形式。人物个子高矮的渐变,人物体型胖瘦的渐变,罐子的粗细的渐变,纸盒的体积大小的渐变……把色块的明暗渐变夹在其中,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找出渐变的物体的特征。)
2、 趣味发现渐变物体间的反义词现象和渐变顺序的双向性。
二. 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及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按照孟谢尔色寺的明度色阶表,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10种
明暗基调。即:低长调、低中凋、低短调、中长调、中间中调、中短调、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全长调。
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三、先出示几例打乱了色彩明暗顺序的物体。
如房子、鞋子、树、人物等自然形,各题材均涉及,让学生重新排列,作拼色游戏。再打乱了渐变顺序的纯粹的色块或色条,让学生自由搭配、配合。这两、次拼摆练习,就是两次练习不同范围:一种是自然形,一种是线条几何形。
四、欣赏范图: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1. 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 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 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交流、发表意见,了解、熟练概念。
五.交流
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能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
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
六. 创作
1. 老师示范:
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
2. 学生练习:
要求:1. 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2. 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
七 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1. 评出“最佳效果奖”。
2. 你能用自己的作品来说说明度渐变的特点吗?
3. 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现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八. 延伸
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2课点彩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点彩画,让学生初步接触点彩派,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尝试进行点彩画的创作,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点彩派的特点。
2、学习点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启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
4、多给学生一些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
——看老师变个魔术,用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点,让学生在下面看,观察颜色的变化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上来用三原色来点一个桔子
——游戏:
我们把书打开,看书上得点彩作品,讨论一下用到了什么方法来表现点彩画?
——启发:
你打算用点彩的方法绘制一副什么内容的画?
——制作:
请每人动手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方法进行点彩,可以用彩纸粘贴。(还可以用圆形物品拓印)
——评比:
学生可以在完成作品以后,评出最有创意、最有意思、最细致作品等。
第3课 粉印纸版画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粉印纸版画的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粉印纸版画的技法创作一幅粉印纸版画。
3、情感目标:开拓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能够运用粉印纸版画的技法创作一幅粉印纸版画。
2、教学难点:在粉印过程中,水份与颜料之间比例的掌握及一些制作“小窍门”的发现。
课时:1课时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数张美术作品、多媒体课件、6B铅笔、吹塑纸、黑色印纸、水粉颜料等粉印纸版画印制工具。
学生准备:6B铅笔、吹塑纸、黑色印纸、水粉颜料等粉印纸版画印制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创作情境,揭示课题
(1)展示一组小朋友用各种材料绘制的美术作品。
老师:同学们,你喜欢这些小朋友创作的美术作品吗?
(展示美术作品图片)
老师:你们觉得它们好看吗?能不能说一说它们都是一些什么画呢?
生:…(中国画、线描、年画…)
老师:同学们,有没有谁发现哪一张比较特别呢?
生:(粉印纸版画)
老师: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一张什么画呢?它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
生:…
(2)揭示课题:
老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种绘制的方法——粉印纸版画。
2、欣赏分析,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图片,小组讨论
老师:谁能知道这些不同的画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吗?(中国画、线描、年画…)
(2)示范粉印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老师:下面,老师变个魔术,大家想看吗?
拿出事先刻好图案的吹塑纸底版,贴上黑纸。
将水粉颜料涂在吹塑纸底版上。
将黑纸覆盖压印。
展示印制的粉印纸版画的半成品。
展示事先印制好的粉印纸版画成品。
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绘画方式有趣吗?好玩吗?
老师:用这种方式印制出来的画就叫做粉印纸版画。
(3)欣赏学生作品
老师:同学们,看了这些粉印纸版画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4)小组讨论
老师:你能总结出粉印纸版画的特点吗?
老师:你们能说一说,哪些题材可以成为粉印纸版画印制的内容吗?
生:…(人物、动物、风景…)
老师:同学们,你觉得用于印画的纸是深色的好还是浅色的好呢?为什么?
(5)制作步骤
老师:我们来谈谈制作的步骤,分为,构思、构图、印制三大块。
构思:想一想,我将要画什么内容?
构图:用6B铅笔在吹塑纸上将想要画的内容刻出来,刻出凹痕。
印制:将水粉颜料涂在吹塑纸底版上,再将黑纸的一边与底版固定并覆盖在地板上压印。
老师: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涂一块印一块,将颜色转印到黑纸上,直到完成。
(6)学生思考
老师:想一想,我将要画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老师:下面,同学们用粉印纸版画的形式将自己最想描绘的画面表现出来,看谁能够印制出一幅独具特色的作品,好吗?
作业要求:1、内容独特、新颖,富于想象力;
2、构图饱满,画面用笔粗犷;
3、用色鲜明,色彩艳丽;
4、注意不要将颜料涂到凹痕里去。
七、教师辅导
八、互相评价
九、拓展
第4课 我设计的服装
教学目标:
1、知识:有兴趣的讨论学生着装问题,能从服装的色彩、款式等不同角度进行审美思考,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技能: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通过服装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赏析服装的作品,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教学难点:服装设计过程中运用传统及民间图案进行创作。
教具学具准备:搜集服装历史资料及图片资料、铅笔、彩色水笔、各种布头、毛线、废光盘、气球或彩纸,剪刀,胶水、胶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意图:以传统图案装饰、设计的服装启发学生,激发创作欲。)
老师在自己的衣服上粘贴剪纸图案,问:看看老师的衣服独特吗?为什么?
这是老师运用我国民间剪纸图案设计的,你们想不想也设计自己的服装?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动手试一试:我设计的服装(板书课题 )
(二)新授:
欣赏、交流、学习
1、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服装发展、设计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与大家一起交流。
(1)服装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最早是遮挡身体和保暖用的,后来它演变成为一门艺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还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
(2)我们查找了关于服装的相关资料:
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古代的服装,依穿着场合,主要可分为:礼服、朝服、常服三类,每类又可分几种,原则是地位愈高的人,可以穿的种类愈多,可以用的颜色愈多。
(3)我收集了服装的一些图片,从中我们知道每个国家还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如: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等
(4)现代服装被称为人类的第二皮肤,它代表个人的品位,不同的场合,要穿相应的服装,如:运动装、套装、工作装、校服等。
师小结: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是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增长了不少的见识。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资料,想不想看一看?
2、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历代的服装样式和各民族的服装真是色彩斑斓。
最原始的服饰就是山顶洞人用动物的毛皮制成的衣服,这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当时佩戴这些饰物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欣赏毛皮服饰)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汉代铠甲的样子。(铠甲图片)
历代帝王的服饰与众不同,这是汉代皇帝的服装,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装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汉代皇帝服装图片)
这是唐朝画家周昉的一幅画,名叫《簪花仕女图》,表现了当时宫廷妇女穿着的服装,这种开身肥袖的服装样式当时流传到日本,成为当今日本和服的主流样式。(看簪花仕女图)
清朝在我国历代中服装最丰富,最具民族特点,以满族服饰为主流,深刻影响着各民族的穿戴,为现代中国服饰奠定了基础,如中山装、旗袍、坎肩等。(清朝皇帝、皇后服饰图,)
3、了解少数民族服饰(直观的了解少数民族服饰)
师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民族)
56个民族,56朵花, 你了解他们特有的服装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连连看:
在黑板出示7幅图片,给出相应的民族名称: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白族、彝族、傣族、高山族
请小组同学连连看。
4、现代社会服装的功能、样式更是多姿多彩,从功能上分有礼服、职业装、学生装、休闲装、泳装等,种类有:男装、女装、童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要根据不同的场合穿相应的服装,如:开运动会或上体育课时要穿运动装;平日上学要穿有领或有袖的服装,以示对老师、同学的尊重;在家休息可穿家居服、休闲服;陪爸爸、妈妈参加别人的婚礼,要穿礼服,这时我们可穿中国传统的服装。(多姿多彩的儿童服装)
5、思考、讨论
(1)着装与环境相协调的人是有品味的人,此外在此基础上,还要穿出自己风格,怎样才能穿出自己的风格呢?从哪些方面来突出个性呢?请同学们做小组中讨论?
学生讨论结果:1、样式要独特。2、色彩要鲜明。3、在服装上加自己喜欢得图案。4、运用独特地材料。
师小结:我们还可以从祖国传统服装、少数民族服装及民间美术中找创作元素,看老师的这件衣服就是运用我国民间剪纸——团花图案设计的,是不是很有个性?所以服装重在装饰。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服装能体现自己的个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尝试着将理想中最能展现自我的服装给设计出来。
(2)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什么材料?(学生举起:有塑料袋、毛线、花布、彩色纸、气球、废光盘等)
请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一个主题:2008奥运会运动员入场服装、生活装、学生装、节日盛装、未来宇航服
你们想怎样设计呢?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可先设计一个效果图,再进行创意。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播放音乐)
各组推荐一个组长,一个模特,将布或塑料袋、彩纸围在身上,进行大胆的创意,没有特定的要求,学生自己想怎样设计就怎样设计,组长安排大家分工,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意,集思广益,发扬合作精神。
1、小组讨论,设计以什么图形为主的图案
2、考虑颜色如何搭配,图案如何粘贴比较好看
3、试穿设计的服装
(四)服装发布会
1、师:经过设计师们紧张的工作,我们的最新款的服装就要展现在大家面前了。
请欣赏小模特的时装表演。(播放音乐)
2、请小组代表谈设计意图。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小结:今天我们运用服装设计知识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服装,这些服装张扬了大家的个性,只要我们能象今天这样勤动脑、勤动手,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创造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第5课 画感觉
一、教学目标:
·认识自己的各种感官,了解自己的感知能力。
·学会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画出冷、热、湿、凉爽、安静、痛、痒等感觉。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大胆做画的能力。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保护感觉器官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感知觉用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箱子和各种杂物、 课件、绘画工具、一些食物,欣赏课件、范画、图案参考。
·学生准备:彩色水笔,调配颜色用的笔、盘、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师:你们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生:闻到很香的味道。(教师同时板书部分课题:嗅觉)
2、师:闻着这么香的味道,你们想到了哪些爱吃的水果呢?
生:我想到了……(课件同时展示出各种水果图片)
(上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喷上清新剂,直接刺激学生的嗅觉,引出课题。)
1、品尝水果: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水果,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尝一尝,尝出这个水果是什么?又是什么味道的?
生:品尝(苹果、甜味)
(教师同时再次补充课题:味觉)
2、讲解甜味
师:还有什么食物也是甜的?你能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吗?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甜甜的食物让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你们瞧(课件展示甜味的颜色)
生:想着这么甜的味道,看着这么漂亮的颜色,真想把这种味道画出来呢!(再次补充课题:画)
师:这种甜味到底怎么画呢?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帮帮老师,谁愿意做第一位小勇士。
生:创作
师:指导,点评(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进行修改。)
师:同样的一种甜味,我们可以画出多种作品呢!(课件显示另外四张甜味作品)
师:你喜欢哪一张?有什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味道也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了,真是太有趣了。
3、引出酸味:
师:红红的苹果是甜的,可是当苹果在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青青的,酸酸的。
师:那酸味给你带来的色彩感觉和甜味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酸味色彩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电脑显示酸味的色彩)
4、品尝食物
师:老师今天要让同学们过把瘾,吃一吃食物,看看你还吃到了什么味道的食物?通过你的表情告诉大家,并且说一说给你带来了什么色彩感觉。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食物当中还有这么多的颜色呢!而且不同的味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色彩感觉。(电脑岩演示体现其它味道的色彩)
5、闻一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三样东西,想请你们上来闻一闻,猜猜是什么?(大蒜、洋葱、生姜)
生:我闻出了……
师:原来食物当中有这么多的味道,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还能发现更多的呢!
6、找一找
师:(教师出示一多花,让学生闻一闻)除了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闻到之外,自然界中也有很多的味道呢!让我们一起到自然界中去找一找!(电脑演示自然风光图片。如:大海、沙漠、花草、春雨、草原等)
生:指名回答
7、再次引申
师:原来自然界中也有这么多的味道,正是因为自然界如此的美丽,我们的生活显得更加的幸福和快乐。你们瞧!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学习是多么的快乐呀;过生日的时候有爸爸、妈妈的祝福,亲朋好友的祝福,还有小伙伴的祝福,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电脑演示一组幸福生活的图片)
师:可是,在很多偏远的山区还有很多的孩子却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没有宽敞的教室、没有象样的桌椅,有些孩子甚至由于家境的贫穷而被迫辍学!(电脑演示一组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情景)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这两段片子心里肯定充满了不同的感受。老师今天准备了四种不同味道的饮料,想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选出最能表达你感受的饮料。
·创作与表现
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奇特的书,你们瞧,是一本"百味书",这本书可神气了,它能过散发出多种味道呢!你们想做一个吗?(想)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每位同学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共同完成一本"百味书"!
生:作业(每位同学可以画多幅、多种味道的作品)
·展示与评价:
师:我们知道了食物当中、自然界中有各种味道,也知道了生活当中也有酸、甜、苦、辣等多种味道。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生活就象喝着甜甜的饮料,吃着甜甜的食物一样,永远的甜甜蜜蜜,幸福快乐!
第6课 形形色色的人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各式各样的人群,掌握不同职业的从业人员的特点,能自如的表现形形色色的职业人。
操作目标:用绘画手段表现不同的职业特征和面貌。
情感目标:回忆自己周边的人的职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不同分工。通过学习,对人类有广博的爱心,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更多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式人群的特征,了解不同职业,并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这一职业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不同职业的从业人员的特点,如造型、动态等,对画面布局的安排,如何突出本职业的特点。
三、教具与学具:
教具:ppt课件,各类职业人图片,绘画工具(示范)
学具: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交流
[1]师:老师带来了一位你熟悉的老朋友,猜猜他是谁?
【课件图片小沈阳(漫画)】
[2]师:小沈阳是大家喜爱的小品演员,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接触各种形形色色的人,让我们去看一看。
【课件图片人物分类欣赏】
2、揭示课题:形形色色的人
【课件课题封面】
(二)、认知感受
1、观察分析各种不同的人物
[1]不同肤色的人。
师:你知道哪些不同肤色的人种?播放图片,了解不同肤色的人种的外形特点。
生:黄色、白色、黑色人种。
[2]不同职业的人。
出示图片,各种不同职业的人,让学生辨认。师:你是怎么认出他们的?师: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装。 生:服装。
[3]不同年龄的人。
出示不同年龄人的图片,观察他们的长相不相点,但都有自己的特色。 生:……
[4]不同体型的人。
出示姚明的图片,他为什么容易让人注意到呢?师:对了,我们生活中不同体型的人也容易让我们注意到他们。 生:因为他很高。
[5]不同民族的人。
师: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民族服饰来表现他们。
总结:肤色,将人类划分成了不同的种族;中国,有56个民族;年龄,让我们体验了成长的变化;体型(高矮胖瘦),让他们对比鲜明;职业,展现了生活的多彩.生活中的人形形色色,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去表现,都要抓住他们的特点。
(三)、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 1、轻轻构图,确定每个部位的大致位置。
2、画雏形:用圆形画头、用椭圆形画身体,用单线勾出手腿的基本动态。
3、详细描绘:添加各部位的细节。注意点:帽子要遮住一部分头部,衣服要比身体宽些,胳膊和腿用双线加粗。
4、勾边涂色。
学生欣赏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师:你准备表现什么样的人物?有哪些特点?
2、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手中的笔来描绘这个世界大家庭。看谁画的人物最有特征。
【教师课件出示作业要求:1、有创意,根据不同人物的年龄、体型、职业、民族和肤色等特征绘画一个人物。
2、注意绘画细节,让你的画面更加生动
3、合理搭配色彩,比一比谁的人物给人印象最深刻】
2、学生绘画 【课件循环播放各种特征人物图片】
(五)作业展示、评析
[1]学生自己将作业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哪一幅画面生动呢?
教师在巡回辅导时指导2-3名学生评价自己的作业
[2]学生互评(抓住人物特征、有创意、线条流畅、画面完整、内容丰富……)
(六)、游戏、图片拓展
1、欣赏多种造型表现
[1]师:同学们这节课画得非常棒,生活中,还有少数民族等不同类型的形形色色人物,希望你在课后能去尝试用多种手法表现。
九、板书
年龄
体型
形形色色的人 民族
肤色
职业
第7课 天外来客
教学思路:
本课是一节想象创作绘画课。通过影视作品和图片欣赏以及师生的谈话、讨论,进一步了解与探究有关太空的知识,启发学生大胆地科学推理和想象。用线描造型的方式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外星人。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讨论UFO的神秘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太空的兴趣和科学愿望。
2. 运用范图,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试画的方法,启发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影视作品等手段引导学生探究 UFO 的神秘现象,培养他们从小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大胆联想,运用组合、添加、综合的方法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外星人。
教学准备:
课件 范画 水彩笔 作业纸
教学过程:
神秘的UFO
•师:同学们,11月12日我国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完成了太空的考察任务,神奇的太空有着无数的秘密等待着我们。最近我正在看一部纪录片,深深吸引着我,现在就和同学们一块儿欣赏。
(观看课件:神秘的UFO)
•师:我们看到的不明飞行物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外来客。
(板书课题:天外来客)
天外来客探秘
•师:天外来客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
•师:天外来客可能是外星人,也可能是外星生物,总之,是外星生命体。他们是否存在呢?我们来看看科学家的发现。
(观看课件:天外来客探秘)
教师讲述:
美国西部的印第安人是西半球的第一批人类,在他们的许多部落中都有这样的一个传说:印第安人来自另一个星球,到地球上来是为了寻找更美好的生活。看他们的神灵木偶的形象,传说就是这些来自外星球的神灵教会了人类农业、纺织和生活技能。你看,他们的头罩是不是很象宇航头盔?他们是不是就是天外来客呢?印第安人天生就是艺术家,在几千年前,在岩壁上刻画出了生活的图像,就是岩画。你们看这些奇怪的图像,是不是几千年前他们看见过天外来客呢?还有这些符号,不就是现代飞船显示屏上的信号吗。
试画天外来客
•师:我们从科幻作品中也看到关于天外来客的描述。在你们的想象中,他们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用深色的彩笔在纸上试着的画一画自己想象的天外来客。
•教师讲评学生作品。
欣赏影视作品中的天外来客
•师:人们一直对天外来客有着丰富的想象。请看《星球大战》中的外星朋友。
(观看课件:《星球大战》)
•师:注意观察影片中外星朋友的外形特点。
•师:请大家分组讨论影片中外星人的模样。
创作天外来客
•师:我们每个人对天外来客的想象都不尽相同。想知道我的想象吗?在我的想象中,它可能是一个变形的人,具有超地球人的能量。
•教师范画变形人形的天外来客。
•师:宇宙中众多的星球上一定存在着许多外星生物。我想火星人会是几何形的,土星人会是这样的******
(出示系列范画,启发学生观察,找出特点。)
(欣赏课本上的图片)
(总结创作方法)
(几何形状的)
(组合方式的)
(替换、添加方式的)
创作练习
•师:今天的作业要求,用深色水彩笔以线描的方式画出想象中的天外来客。完成后涂色或添加背景。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造型完成后,出示范画,讲解涂色和添加背景画面)
(作业展示:外星人联盟)
(师生共同讲评作业)
总结:
•师:浩瀚的宇宙,无穷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的神六载人飞船成功飞天,2010年,我国将实施嫦娥探月工程。和平开发宇宙,造福人类是我国宇航事业的宗旨。
•师生共同朗诵诗歌:
让我们,
用理想和智慧的钥匙 龙的传人,
打开浩瀚宇宙的大门 舒展科技新国的翅膀。
用无可比拟的勇气和信心 为强大起来的中国,
延伸一个民族的骄傲。
穿透亿万年太阳系的时空隧道
用自己的翅膀
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8课 对称美 秩序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对称知识,掌握对称的特征,并能区分各种对称图例。
2、能表现出自己身边不同形式的对称、秩序。
3、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并将受到的秩序美延伸到生活中,做一个遵守秩序的小公民。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学生准备好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体验。
自然是生命的孕床,大自然中许多美丽的景物,我们一起去看看,你愿意吗?OK!Let`s go!
屏幕出示:(学生看图片,师放背景音乐)
师:这些图形,你喜欢哪些呢?为什么?
二、学习与创新。
1、对称:
A这些图片中的景物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察并小组交流。
B这些东西的形状都是有一半相同的,你能在图上用笔划一条线,将图中的东西分成相同的一半吗?
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的树叶上划分。
C这些有这种特征的图形我们给他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对称图形。
小结:左右或上下对应重复的叫做对称。
D你能否用笔表现一个你看过的对称图形给大家看看吗?(学生尝试练习,并同桌交流观察)
E拓展:
(1)感受汉字、文学中的对称
“从”“双”“林”“卡”“木”“金”
你还能写几个这样的汉字吗?
(2)了解奇谋方略中的“对称”——对称推导。
战争史上的了解奇谋中也运用了许多的对应关系,如:“声东击西”“南征北战”。
2、秩序:
A你还能从其他的图片中发现这些图片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B这些物体都是渐渐变化的,就像站队一样,很有秩序。假如没有秩序会是怎样的呢?(引申到生活中的秩序)
师放影片:上公共汽车(1)你争我抢,上车!
(2)排着队,有序的上车!
(通过对比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有序也是一种美!)
C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寻找生活中行为上的秩序美!
D小结秩序美:事物依一定的规律,井然有序的存在。
E在生活中,很多的事物都是按一定的秩序存在的,你发现的吗?想想看,用你手中的笔,把他描绘出来。
三、展示与评价。
1、学生相互欣赏作品,再次感受对称美和秩序美!
2、小组相互交流,教师鼓励再次表现生活的对称美和秩序美!
3、师:井然有序也是一种美,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去表现这种美,做一个遵守秩序的小公民。
第9、 10课 动物明星(一、二)
教学目标:
1、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2、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2、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学准备:
师:短小的牙签发给每一个学生,准备动物玩具、布置一个背景、课题、做个大箱子、橡皮泥等用具、有关动物的各种资料。
生:橡皮泥、牙签、模具、、剪刀、刻刀、垫板。
教学过程:
—— 导入:
(出示大森林的背景)
多么美丽的大森林啊!只是这个森林太安静,也太寂寞了,大家快想想,要是再多些什么就会让它显得更加更美丽、更有生气了?
学生通过回忆,轻松的回答出——动物 ,如:河马、大象、山羊、鹿……
—— 欣赏:
播放影片《可爱的动物》,学生欣赏。
—— 讨论:
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的特点和有关趣事。
—— 欣赏:
出示一些用各种方法表现的动物形象,如:水粉、国画、刺绣、雕塑、版画、电脑绘画等。
—— 思考:
运用的方法不同,但都表现出了动物的特点,有的威猛、有的娇憨、有的机灵、有的话机等。是怎样表现的?
—— 示范:
老师以一个动物为例,示范橡皮泥捏制动物的步骤、方法。
—— 练习:
今天我们也来用橡皮泥做你喜欢的小动物,我们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步骤:
1)商量:四个同学商量一下,你们准备做什么动物?
2)造型:想想你做的小动物在干什么?然后把它摆个有趣的姿势。比比看,哪一小组合作得好,制作得好、摆放得最有趣。
—— 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老师事先布置好的大森林的背景中,自由观看欣赏评价。
—— 拓展:
查一查与动物有关的知识,如世界动物日(10月4日)。
—— 教学建议:
本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动物,除油泥外,还可以用剪纸、装饰图案、拼贴等。也可以动物为主角绘制连环
第11课 水墨画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不同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使用来对动物进行造型,体验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
2、了解尝试有变化的墨色用笔方法和渴笔的绘画技法在造型中的运用。
3、让学生通过欣赏名画、尝试用墨,感受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水墨画的魅力。
4、在用水墨艺术语言表现喜爱的动物的同时,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尝试用干、湿、浓、淡变化的笔墨来表现动物,自由抒发感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水墨的魅力,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大胆地用简洁、概括的笔触,变化的墨色,描绘动物的动作与神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墨工具、范作若干,多媒体课件,音乐《春江花月夜》等。
学生准备:宣纸、毛笔、凋色盘、洗笔的工具,毛毡或报纸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提醒学生注意卫生。
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用中国特有的绘画工具作画,在此过程中,要文明有序、卫生地使用工具。
2.小练笔、大感受。
学生尝试用深浅不同,干湿不同的墨色在宣纸上画一些随意的点、线、面,看谁的最丰富,让学生感受水墨的变化。
3.导入课题。
请出动物明星,大自然的水墨杰作——熊猫、斑马、奶牛、喜鹊等。
4.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国画艺术。
欣赏齐白石、黄胄、徐悲鸿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笔墨的表现力。
交流欣赏后的感受,说一说你看到的水墨画动物的共同特点。
5.铺墨添画,练笔成图。
让学生随意用自己喜欢的墨色自由地在宣纸上涂抹,然后开展想像,添画成动物。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动物在做什么。
6.教师演示,讲解方法。
(1)用笔尖蘸墨,在纸上以淡墨铺色,让学生了解神奇变化的铺墨方法。
(2)再用枯笔(渴笔)擦出动物的皮毛,让学生掌握方法。
(3)完成一种动物造型。
7.学生练习,用概括的笔触、变化的笔墨完成动物造型。
8.互相评价,评选“今日之最”。
(1)学生作业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画的小动物。
(2)评选“最佳造型奖”、佳创意奖”、“最佳用墨奖”。
9.拓展。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
第12课动物装饰画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装饰画创意变化的乐趣;
2、 掌握创意变化的几种方法;
3、 运用方法对动物原形进行变化。
教学重难点:创意变化的效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范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欣赏动物的装饰画
二、导入新课
师:老鼠的有那些特点、习性?
生:胡子长、眼睛亮、嘴巴尖、耳朵大、尾巴长。
引出《猫和老鼠》杰丽的形象,比较他们的特点。
师:在变化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三、讲述新课
(一)感受创意变化的美感
(二)什么是装饰动物的创意?
通过对动物的设想与构思达到的创意的意图
(三):创意变化的技法
1:省略法
2:夸张法
3:添加法
4:规整法
以金鱼为例,进行变化创意
1、说说金鱼的特征
学生描述金鱼的特征,发挥想像
描述金鱼生活特性。
2、老师示范讲解
根据特征运用下面方法对金鱼
进行变化,达到美的效果。
省略法 规整法 添加法 夸张法
四、布置作业:
《鸟的变化创意》
对这个动物进行变 化,运用这四种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来变化出一个的形象。
1、分析鸟的特点;
2、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3、展开想象
4、草图
学生作业反馈:
学生的作业很有创意,这是动物装饰画创意变化的第一课,创意变化的方法运用很成功。
第13课 我和动物朋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动物,发现身边的人和动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采用绘画或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人和动物相处时有趣的情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讨论、游戏、表演、绘画、制作的有关活动中,更好地体验动物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感受人和动物之间的友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动物、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并让学生在绘画或制作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与友爱精神。
3、审美目标: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爱护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认识、了解、体验人和动物相处时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索、研究、捕捉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从而掌握表现、绘画人和动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画出或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的人和动物相处时有趣的情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各种人和动物相处的图片、磁带、油泥、色卡纸、剪刀、胶带、范作、课件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油泥、色卡纸、胶棒等(还可以适当地带些蔬菜、水果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激趣:
让学生观看欣赏多媒体课件《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一个落入凡间的小精灵一一法国小女孩蒂皮,用她那些匪夷所思的经历,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她从小跟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广袤的非洲野生丛林长大,与野象为伴,同鸵鸟共舞,变色龙、牛蛙、豹子、狮子、狒狒……—个个动物给她带来奇趣、欢乐、惊险、幻想,最终都成为她最好的朋友。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捕捉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老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类和动物相处的趣味图片,引导学生观看,根据现有的图片进行联想,拓宽学生的思路。
2、游戏导入:
学生分组活动接龙,开小火车讲述大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有的动物是朋友,有的动物是敌人。
草一兔子——狼——狮子——大象…… :
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活动的延伸可促
进学生感情交流,为后面的创作奠定基础。
3、模仿感受:
模仿人和动物亲昵的动作、表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模仿动物
的习惯性动作,讲述动物的有关习性,体验动物给人类带来的乐趣。加深学生,
的主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的欲望。
4、讨论探究: ;
动物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可以讲解一些动物的逸闻趣事,讲
述自己和动物交往的经历中最深刻的事情。学生欣赏有关图片,讨论如何绘画表现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人和动物的场景。 、
5、欣赏交流:
欣赏的主要是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人和动物的构图,抓住人和动物相处
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情节。人物和动物动态及活动场景的整体表现。
交流主要是绘画和制作的交流,看了前面的图片,受到启发后学生根据现
有的材料进行联想,分组研究讨论怎样利用自己的材料制作,用什么样的材料、
什么样的方法制作。(剪、贴、折、撕、粘、挖……) .
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鼓励在方法
与材料选择上有创意的学生。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6、制作表现:
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通过绘画、剪贴
多种方法制作。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像,绘画制作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画面。在绘画或制作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与友爱精神,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鼓励在方法与材料选择上有创意的学生。
7、评价展示:
学生先自评后相互评价作品。
8、拓展延伸:
可以让学生从文学、音乐等多个角度表现人和动物;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发展艺术感知能力
第14课 亲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综合多种材料设计或制作“亲昵”。
2.欣赏作品,同时感受自己制作作品的美,体验亲昵成功的喜悦。
3.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充分发挥想象,能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亲昵作品。
教学重点:
学生能综合多种材料设计或制作“亲昵”。亲昵 江苏版教案
教学难点:能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范图、教师和学生作品、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学生:水彩笔、颜料、毛笔、水、调色盘、蜡笔、彩色铅笔、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讨论、欣赏
1.如果让你设计“亲昵”你该设计怎样的?
2.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设计?
3.以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并欣赏作品。
4.看完作品,你有新的想法吗?
(1)用画面表现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2)用手工表现的同学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3)以次相互得到启发。
5.教师引导学生具体欣赏作品
(1) 绘画作品:
(a) 构思新颖在什么地方?它应用了那些工具?效果如何?
(b) 如果你要画你还会应用那些工具?出现那些效果?
(2)手工作品:
(a) 运用的材质是否合理?
(b) 如果你做会用些什么材料?(学生例举多例)
(c) 此创作的新意何在?
三、学生作业
用你喜欢的方式,设计制作“亲昵”。它不仅是一座现实生活中的,而是想象中的。展开你们的想象吧!
四、巡回指导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对个别学生进行初稿的辅导。
五、小结
1.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一简单介绍。
2.布置下一节课所带工具。
第15课 图形印章(略)
第16课手提袋
教学目标
1.手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手提袋。
2.使学生关注生活细节,从小事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生活中的设计,通过手提袋的设计与制作,提高立体思维的能力与手工制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手提袋的造型设计,启发学生在基本结构基础上对形状、提手处加以变化。
教学难点
手提袋的结构,一般为四个面与袋底,梯形或其他形状需计算精确才能做出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语言鼓励学生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猜猜老师干什么去了?
学生:购物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老师是去购物的?
生:手提袋。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手提袋既方便购物又展示了商品的品牌形象。你们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设计的手手提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设计手提袋。
出示课题---手提袋的设计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手提袋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下。(课件出示)
你喜欢其中的那个手提袋?你最喜欢它的哪部分设计?
从手提袋的图案上来看都有哪些?
引导学生从外形、图案、颜色三个方面描述
师: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到一个好的手提袋就像一件艺术品,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三、探究式学习
1.师:看过了这么多的手提袋你想不想也设计个精美的手提袋?
刚才同学们分别从外形、图案、颜色三个方面描述了自己对手提袋的感受,今天我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三个要素展开的
首先,我们来设计手提袋的外形
大家知道变形金刚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变形手提袋的游戏。
请学生上台参与,通过增加、减少等方法来改变手提袋的外形。
2、设计好外形以后我们就要为手提袋设计图案了,请同学来看一下我为这个手提袋设计的图案。(出示范作)引导学生总结图案要和外形相结合。
3、最后为手提袋搭配上鲜艳的颜色和提手,一个漂亮的手手提袋就做好了,引导学生利用对比色、渐变色进行颜色的搭配
四、合作练习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手提袋?接下来就请你们作为小小设计师,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手提袋。
要求:设计美观新颖
色彩对比强烈
造型图案独特
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音乐欣赏,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进行练习,小组分工制作,教师巡视辅导,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五、展示作品
展示每组的作品,评出优秀作品。让学生评论。
此环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评价能力。
六、小结
师:除了用纸做成的手手提袋,还有什么材料的手提袋?无纺布、塑料,尼龙绸、皮等(播放课件)。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用纸制作手提袋,那希望同学们回家可以利用家里的废旧材料制作不同材质的手手提袋。(拓展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形式的手提袋)。
七、板书设计
手提袋的设计1、外形
2、图案
3、颜色
三
大
要
素
第17、18课剪纸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简单的手法剪出简单的剪纸作品。
3、情感与态度目标: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具准备:
示范作品、红色纸、剪刀、刻刀、复写纸、胶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l、教师出示多种类的美术作品。(课件出示)
师:这些都是什么美术作品?
学生回答:绘画、剪纸等;
师:哪些是剪纸作品?(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师:剪纸作品与其它美术作品有什么不一样,有哪些特点?生答:单纯、简朴、朴实、富装饰性。(教师板书)
师: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走近剪纸艺术。(板书课题:民间艺术――剪纸贴花)
二、剪纸的基础知识讲解。
1、 教师讲述:这些剪纸作品都出自农村老人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
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出示课件)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 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剪刀、刻刀等)
5、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3图4,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6、用课件出示贴花的剪纸作品。
9、下面老师先尝试一下,你们看老师是怎样剪的。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10、教学制作方法和步骤
(1)同学们拿出一张彩纸。
(2)拿出笔在纸上画出动物的外形
(3)第三用剪刀沿着笔画过的痕迹剪纸。
三、学生创作过程
让学生把作品拿起来检查、及时指出优缺点
四、展评作品
组织学生把作品粘贴到黑板上集体讲评。
五、总结
剪纸作品无论是简洁的、还是复杂的、细致的都各有特色,都是同学们辛勤劳动的果实,我们要珍惜。
第19课 摸物背形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欣赏多种造型手法表达的绘画或泥塑作品,了解背形的基本方法。
操作领域:通过触摸物体,训练学生形象特征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积累学生的触觉经验。训练学生触觉和视觉得协调发展。
情感领域: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摸物背形的本领,训练学生的触觉和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泥塑的具体捏制及摸物时对物体整体和局部细节的把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面泥、油泥、水彩笔、2B铅笔
学生准备:面泥、油泥、水彩笔、2B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A.师生互动。
a.讲解(或课件播放)《盲人摸象》的故事,活跃课堂有气氛。
b.出示道具,师生共同表演故事内容。
c.师教授摸物的方法:想整体,后细节。
d.出示“神奇的盒子”,请几位同学上来摸一摸,用油泥捏出来或者画出来给大家看看。
B.揭示课题。
a.摸物:只凭触觉去感受物体的形状及细节。背形:将感受到的形象捏制出来或画出来。闭上眼睛摸一个简单的物体,仅根据摸到的印象吧他捏出来或画出来的造型方法就叫摸物背形。
b.板书课题:第19课 摸物背形。
(二)发展阶段:
A.学生游戏:“摸物报名”。
游戏规则:
a.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b.每组派代表,现有一位同学闭上眼睛,然后另一位选物给他摸。摸物者快速说出物品的名称。(先有一位同学上台示范,然后进行比赛。)
B.请学生说说摸物的经验。
C.教师小结。
a.摸物时要注意物体的整体外形和主要特征。(板书:整体)
b.先摸大轮廓,再感觉细部环节。(板书:细部)
c.摸物的过程可以重复几遍。
d.摸完后把物品拿走,仅根据摸物时的感觉把物体捏出来或者画出来。
e.背形(泥塑或绘画)时也要注意从整体到细节地表现。
D.教师示范练习。
E.学生作业:
a.摸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放入袋子(抽屉)中,同桌之间进行摸物,不能让对方看见袋子(抽屉)中的物品。
b.背形:学生进行绘画或捏制。
c.调整:在完成前可以再摸一次,最后调整完成。
d.同桌之间互相打分。
F.展示与评价
a.学生自评:带上自己的作品参加“工艺品商店”的展销活动,从物体的形、色、材料利用等方面介绍自己的“商品”,请学生参与选购,模仿商品交易的过程。
b.同座位学生互评或全班互评:选出优胜作品,说明评选理由。
c. 教师总评:巩固摸物背形的方法,提出优缺点,找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课后拓展:本课以泥塑的形式表现摸到的物体,在此基础上可采用绘画和各种制作材料(如各种废旧纸、纸盒、瓶子、植物、羽毛、贝壳、电池等)把作品变得更具体、更真实。
作业设计
请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摸物时的感觉把物体捏出来或者画出来。
第20课 皮影戏
一、教 学 目 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看皮影戏、欣赏皮影作品,了解皮影作品,了解皮影这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2 技能目标: 尝试运用明胶片或纸板设计制作造型新颖、别致的皮影作品。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先分解、在组合的方法来制作影偶。
三、教学难点:
人偶的制作
四、教学准备:准备皮影戏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课件播放一段皮影戏录像,灯光戏影间舞动的皮影精灵和具有创作的影像,让学生耳目一新,教师揭开课题:皮影戏(板书)
(二)、了解皮影 :
1 教师提问的形式让同学说出对皮影的认识。在由教师概括和总结。
教师板书:皮影戏也叫做影子戏,是影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创作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在宋代就已经成为市井流行的一种表演技艺。
2 教师出示图片,并让同学利用光和影在幕后做出各种影像让同学更加了解光和影的作用,以及对皮影戏的认识。
3 观看皮影制作的视频,让同学更加了解皮影的制作方法,有利于学生课下作业的创作。让同学知道素材的丰富性,对皮影造型色彩的认知。打开学生创作的阀门。
七、作业布置:
1 学生按学号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
2 制作人偶材料根据每小组的创作思路来选择
3 人偶尺寸不小于20厘米
4 再上课时展示每小组的作品。组织学生对各组的表演作评价
八、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评价,给予学士对皮影知识可以前准备的肯定,以及对学生课下作业的鼓励。
九、教师总结:
今天同学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大家了解了皮影,认识了皮影,皮影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的华夏艺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让我国的华夏文化艺术长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