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一 化 学 试 卷
班别: 姓名: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u— Fe—56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下列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复分解反应一定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单质一定不是氧化剂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D.置换反应一定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复分解反应一定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升高,一定为还原剂,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单质一定不是氧化剂,故B正确;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如氢气与氯气反应时H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是氧化剂,故C错误;
D.置换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置换反应一定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2.“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1纳米(nm)=10—9 m,如果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
A.有丁达尔效应
B.不能吸附溶液中悬浮物
C.不能透过滤纸
D.所得分散系不稳定
3.现有下列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和蒸馏烧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 C )
A.萃取 B.蒸发 C.过滤 D.溶解
4.下列表格中各项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B)
类别
选项 | 纯净物 | 混合物 | 电解质 | 非电解质 |
A | 生理盐水 | 明矾 | 液态KNO3 | 蔗糖 |
B | CaO | 海 水 | 铜 | 乙醇 |
C | 胆矾 | 铝合金 | AgCl | CO2 |
D | 氢氧化钠 | 空气 | Na2SO4溶液 | 食醋 |
B.胆矾是纯净物,海水含有多种成分是混合物;次氯酸是电解质,酒精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
C.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C错误;
D.液氯是液态的氯气是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B.
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分子数为NA
B.1.8 g 的N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48 g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D.24 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A、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条件是标准状况计算气体物质的量,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A错误;
B、依据n=
m |
M |
1.8g |
18g/mol |
C、依据n=
m |
M |
48g |
48g/mol |
D、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微粒数,故D错误;
故选C.
6.关于如下反应:HgS+O2 Hg+SO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该反应转移了4e-
C.Hg是被还原得到的产物 D.HgS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
A.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反应中1molHgS反应,S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失去6mol电子,故B错误;
C.HgS中Hg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Hg,被还原,为含有产物,故C正确;
D.HgS中Hg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化合价升高,HgS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故D正确.
故选B.
7.在下列溶液中,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沉淀,若加入铜粉溶液增重的是( D )
A.MgCl2 B.FeCl2 C.AlCl3 D.FeCl3
A、氯化镁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但是氯化镁和金属铜不反应,所以加入铜粉溶液质量不变,故A错误;
B、氯化亚铁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亚铁,但是氯化亚铁和金属铜不反应,所以加入铜粉溶液质量不变,故B错误;
C、氯化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是氯化铝和金属铜不反应,所以加入铜粉溶液质量不变,故C错误;
D、氯化铁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铁,而氯化铁和金属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会使得溶液增重,故D正确.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
A.萃取操作时,应选择密度比水大的萃取剂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蒸发操作时,不能等到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A.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密度也可以比水小,故A错误;
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支管口处,故B正确;
C.蒸发时当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故C正确;
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D正确.
故选:A.
9.将一严重锈蚀而部分变成铜绿[Cu2(OH)2CO3 ]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不可能是 ( C )
A.不变 B.增重10% C.增重30% D.减轻20%
因为固体最多增重Cu→CuO,固体最多减轻Cu2(OH)2CO3→CuO,
①假设全部为铜:则加热变为氧化铜,会增重氧元素的质量,相当于铜元素质量的
16 |
②假设全部为铜绿:则加热后只余氧化铜,那么减轻的质量应为Cu2(OH)2CO3中保留CuO部分外的质量,即
(222-160) |
222 |
综上,由于是两种情况的混合物,所以真正的变化情况应是处于两者之间,也就是在增重25%与减轻27.9%之间的,
故选BC.
10.制印刷电路板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FeCl3=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B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铁、铜都无
C.烧杯中铜、铁都有 D.烧杯中有铁无铜
A、加入铁和铜的混合物,铁首先与氯化铁反应,可能铁全部反应而铜有剩余,故A正确;
B、加入铁和铜的混合物,铁首先与氯化铁反应,铜后参加反应,不会出现有铁无铜的情形,故B错误;
C、若氯化铁的量少,加入的铁粉和铜粉可能剩余,故C正确;
D、若氯化铁的量多,加入的铁粉和铜粉全部参加反应,不会有剩余,故D正确.
故选B.
11.下列关于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A )
A.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B.在实验室,不能品尝药品
C.熄灭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简便合理的方法就是用湿抹布盖灭
D.配制稀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沿杯壁加入浓硫酸
由于部分废液有毒、腐蚀管道或各废液之间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物质,所以对废液要分类排放,不能一概而论,答案为A
12.下图是某品牌饮用矿泉水的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饮用矿物质水
净含量:500 mL 配料表:纯净水 硫酸镁 氯化钾 保质期:12个月
主要离子成分: 钾离子(K+):1.0~27.3 mg/L 镁离子(Mg2+):0.1~4.8 mg/L
氯离子(Cl-):10~27.3 mg/L 硫酸根离子(SO42-):0.4~19. 2 mg/L
A.标签上给出的离子的物理量是物质的量浓度
B.任何饮用水中氯离子(Cl-)的浓度均在10~27.3 mg/L 之内
C.该品牌饮用矿泉水中c(Mg2+)最大值为2×10—4 mol/L
D.一瓶该品牌饮用矿泉水中SO42-的物质的量不超过1×10—5 mol
A、该品牌饮用矿物质水中离子浓度表示单位体积内含有离子的质量,故A错误;
B、该品牌饮用矿物质水中氯离子10~27.3mg/L,不能说明其它饮用水中氯离子浓度均在10~27.3mg/L之间,故B错误;
C、氯离子( Cl-1):10~27.3mg/L,该品牌饮用矿泉水中c(Cl-)最大值为10~27.3mg/L之内,故C正确;
D、硫酸根离子(SO42-):0.4~19.2mg/L,1瓶该品牌饮用矿泉水的体积为500mL,硫酸根离子的质量最大值为19.2mg/L×0.5L=9.6mg,故n(SO42-)的最大值为
0.0096g |
96g/mol |
0.0096g |
96g/mol |
=1×10-4mol,故D错误; 故选C. |
A.0.3 mol/L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 和SO42-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当1 L水吸收标准状况下的22.4 L氯化氢时所得盐酸的浓度是1 mol/L
C.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 和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 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
D.10 ℃时,0.35 mol/L 的KCl饱和溶液100 mL蒸发掉5 g水,恢复到10 ℃时,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L
A、溶液的体积未知导致无法发生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22.4L氯化氢在标况下是1mol,溶于1L水时,溶液的体积大于1L,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mol/L,故B错误;
C、当溶液中Na+和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钠离子所带电量小于硫酸根离子所带电量,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量相等,所以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应大于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故C错误;
D、温度一定,饱和溶液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与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
A.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 SO42- = BaSO4↓
B.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Al3++4OH—=AlO +2H2O
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Cl2+ 2Fe2+=2Fe3+ +2Cl—
D.碳酸钙加入稀盐酸: CaCO3+2H+=Ca2+ +CO2↑+H2O
A项:部分离子参加的反应没有表示:Ba 2 + +2OH — +Cu 2+ +SO 4 2 - = BaSO 4 ↓+Cu(OH)2 ↓,不正确,选A
15.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这种物质是( B )
A、盐酸 B、氢氟酸 C、烧碱 D、纯碱
16.下列不能使有色布条裉色的物质是( D )
A、氯水 B、次氯酸钠溶液 C、漂白粉溶液 D、氯化钙溶液
A.氯水中含有HClO,具有漂白作用,故A不选;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能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可使红色布条褪色,故B不选;
C.次氯酸钠溶液能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可使红色布条褪色,故C不选;
D.氯化钙溶液不具有漂白作用,不能使红色布条褪色,故D选.
故选D.
17. 与3.2gso2所含氧原子数相等的NO2质量为( D )
A、3.2 g B、4.6 g C、6.4 g D、2.3 g
n(SO2)=
3.2g |
g/mol |
SO2与NO2中含氧原子数相等,则
n(NO2)=n(SO2)=0.05mol,
m(NO2)=0.05mol×46g/mol=2.3g,
故选D.
18.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 )
A、N2 B、NO C、NO2 D、SO2
19、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溶于水的是(B)
A、CO2 B、SiO2 C、SO3 D、Fe2O3
2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燃烧一定伴有发光现象 B、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D、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
A.燃烧是物体快速氧化,产生光和热的过程,燃烧时一定伴有发光现象,故A正确;
B.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比如金属钠(Na)和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该反应没有氧气参加,但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同样属于燃烧范畴,故B错误;
C.燃烧是物体快速氧化,产生光和热的过程,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燃烧是物体快速氧化,产生光和热的过程,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B.
2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HCl、CO2、HI、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把溶液分成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另一份中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对于原无色气体推断一定正确的是( B )
A.一定存在HCl B.一定存在SO2 C.肯定没有CO2 D.不能肯定是否含有HI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1mol N2 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 D、1mol HCl的质量是36.5 g /mol
23、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B)
A、水 B、煤油 C、沙子 D、泡沫灭火剂
24、2、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 )
A、碳 B、硅 C、镁 D、铝
25、关于盐酸、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都是含氧酸 B、都属于强电解质 C、都容易挥发 D、都能与金属Mg发生反应产生气体
二、计算题:(共25分)
1、某地化工厂的贮氯罐发生泄漏,有关方面紧急组织群众沿逆风方向疏散;同时迅速赶到的消防队员向贮氯罐周围空中喷洒稀NaOH溶液。
(1)为什么要沿逆风方向疏散群众?(4分)
(2)喷洒稀NaOH溶液的目的是什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分)
2、配制250ml1.0/LH2SO4溶液,需要18mol/LH2SO4溶液的体积是多少?(8分)
利用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配置前后硫酸溶质的量不变,
设所求体积为V,则,V*18=0.25*1.0,
解得V=0.013L=13.ml
所以,需要18mol/l H2SO4 溶液的体积是13.ml
3.配制0.2mol/LNa2SO4溶液50mL,需要称取固体Na2SO4的质量是多少?(8分)
解:n(Na2SO4)=c(Na2SO4)×V(溶液)
=0.2mol/L×0.05L
=0.01mol
m(Na2SO4)=n(Na2SO4)×M(Na2SO4)
=0.01mol×142g/mol
=1.4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