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9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申报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12:38
文档

2009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申报表

2009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荐单位济宁医学院所属学校省属院校(是否部属)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医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基础医学课程负责人吕厚东申报日期2009年11月28日山东省教育厅制二○○九年四月填写要求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除课程负责人外,
推荐度:
导读2009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荐单位济宁医学院所属学校省属院校(是否部属)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医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基础医学课程负责人吕厚东申报日期2009年11月28日山东省教育厅制二○○九年四月填写要求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除课程负责人外,
2009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济 宁 医 学 院

所 属 学 校           省属院校   (是否部属)

课 程 名 称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医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基 础 医 学

      课 程 负 责 人             吕 厚 东    

      申 报 日 期              2009年11月28日

山东省教育厅制

二○○九年四月

填 写 要 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⑴-1

基本

信息姓 名

吕厚东性 别

出生年月1957.10

最终学历大学本科职  称

教授电 话

8108181
学  位

学士职  务

教研室副主任传 真

所在院系基础学院E-mailLvhoudong@yeah.net
通信地址(邮编)日照巿学苑路669号病原生物教研室  邮编:276826

研究方向

细菌及其L型致病机制、STD的快速诊断与防治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

(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讲授的主要课程:

①医学微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5届      6000人

②病毒学检验         专业课             8学时/周       4届    560人

③细菌学检验         专业课          6学时/周         4届    560人

④Medical Microbiolog    留学生专业基础课 6学时/周         2届    20人

(2)承担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总人数6000人

(3)主持教学研究课题:

①多媒体辅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省教育厅    2005-2008

②细菌学检验实验CAI的研究           济宁医学院    2006-2008

(4)一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专生本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内容遴选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7;(1)

2加强师德风范教育,坚持教书育人  济宁医学院报        2009;6  

3细菌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5)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986年以来连续22年被评为教学优秀、学生教学评议优秀率达96%,曾多次获学院优秀教师。多先进工作者、科研先进个人,年终考核优秀。2009年获学院第五届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996年、2008年年获两次获基础学院教学竞赛第一名,2007年获学院多媒体课件制作一等奖等。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一作发表学术论文:

①Studuy of pathogencity of bacterial L-form    ChineseMedica Journal    1位    ,2003(3)

②细菌L型与慢性骨髓炎   中华骨科杂志 1996;(10)   1位,1996;(10)

③细菌及其L型诱发狗胆囊炎的研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5) 

④化学消毒剂对细菌及其L性抑菌作用的比较 中国消毒学杂志1位,1994;(1)

⑤大肠杆菌及其L型 -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测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6;(5)

(2)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①细菌L型与胆系感染关系的研究          省卫生厅        三等奖    1位    2003

②植物硅酸体分析在中草药鉴定中的应用  济宁市科技局    三等奖    1位    2004

③发热对色素胆石形成的影响              济宁医学院    三等奖    1位    2005

④细菌L型与慢性骨髓炎                  济宁医学院    三等奖    1位    2006

   另外有8篇论文获山东省科协优秀论文二、三等奖。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⑵-1

基本

信息姓 名

陈廷性 别

出生年月19年8月

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

教授电 话

2203791
学  位

硕士职  务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传 真

所在院系基础学院E-mailchting@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日照市学苑路669号病原生物教研室  邮编:276826

研究方向“病毒与肿瘤”、“病毒性性病流行病学”方向的研究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讲授的主要课程:

①医学微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5届      6000人

②病毒学检验    专业课         8学时/周    4届    560人

(2)承担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总人数6000人

(3)主持教学研究课题:

①卫生检验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CAI制作及应用    省教育厅    2005-2008

②卫生检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省软科办    2008-2009

③山东省公众健康咨询平台建设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2009-2010

(4)一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高等医学院校协调快速发展      济宁医学院学报     1位,    2007(30)增刊

②创造性思维模式与预防医学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1位     2006、08

③改革预防医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医学教育探索    1位     2006、11

④内涵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精髓与实质     济宁医学院院报  1位      2006、10

⑤本科评估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探究与思考    济宁医学院院报    1位    2007、09

⑥突出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预防医学论坛 1位 2009 02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①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校级优秀教师、学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济宁市新长征突击手,2008年第二届学院教学名师

②411名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多因素分析   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三等奖 第1位  2005

③以创造性思维为目的预防医学教育改革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2位 2007

④构建卫生检验专业课程新体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拓宽就业途径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第2位  2007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学术研究课题:

①HPV16/58/33与宫颈癌的关系及致癌分子机制研究    卫生厅 主持2006-2009    ②应用小干涉RNA杀伤EBV阳性肿瘤细胞的研究     国家自然基 参与    2006-2009    ③腺病毒介导的BZLF1和LMP2A自身融合基因的抗肿瘤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参与   

2007-2010    

④GM-CSF和EB病毒LMP2A融合基因的抗肿瘤研究 省卫生厅  主持    2007-2010    ⑤肝炎病毒致肝细胞凋亡失表达与肝癌发生相关性研究    省教育厅 主持 

2003-2006    

⑥病毒诱导精子凋亡的分子机制及与不育相关性的研究 省教育厅主持2008-2010        

(2)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①研究课题鉴定和结题3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②肿瘤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及与输血、临床关系的研究  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    三等奖    1位     2005

③膀胱癌分子病因学研究    济宁医学院科技进步    一等奖    1位     2006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基本

信息姓 名

李秀真性别出生年月1970.8

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

副教授电 话

学  位

硕士职  务

教研室秘书传 真

所在院系基础学院E-mailDW5678@TOM.com
通信地址(邮编)日照巿学苑路669号病原生物教研室  邮编:276826

研究方向微生态制剂抗肿瘤机制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讲授的主要课程:

①医学微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5届      6000人

②细菌学检验         专业课          6学时/周         4届    560人

③Medical Microbiology留学生专业基础课6学时/周         1届    12人

(2)承担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检验实验教学:总人数6560人

(3)主持教学研究课题:

双语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应用的初步探究    济宁医学院    2007.9-2009.9

(4)一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①浅谈和谐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②优化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医学教育探索    2009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996年以来连续12年被评为教学优秀、优秀教师

多次被评为学院年度考核优秀;

2007年学院第四届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和基础部第一届双语教学竞赛三等奖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学术研究课题:

①乳酸杆菌诱导子宫颈鳞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济宁市科技局主持    2000-2004    

②红细胞免疫在乳酸杆菌抗子宫颈鳞癌中的作用    济宁市科技局主持    2004-2008    

③Mage基因在膀胱癌肾癌检测及MAGE致敏DC疫苗的动物实验研究     省科技厅 第三位    2004-2007    

(2)一作发表学术论文:

①TUNEL法检测乳酸杆菌诱导小鼠宫颈鳞癌的细胞凋亡作用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    2006,18(2)

②乳酸杆菌诱导小鼠宫颈鳞癌U14细胞凋亡的动物实验 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    1    2004,24(4)

③乳酸杆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  肿瘤学分册    1    2004,31(4)

④新型疫苗佐剂—细菌CpG寡核苷酸    国外医学  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 册    1    2004,27(3)

(3)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乳酸杆菌诱导子宫颈鳞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济宁市科技局 科技进步三等奖    1位     2006

2TUNEL法检测乳酸杆菌诱导小鼠宫颈鳞癌的细胞凋亡作用    济宁市科协    优秀论文一等奖     1位     2006

3乳酸杆菌诱导小鼠宫颈鳞癌U14细胞凋亡的动物实验    济宁市科协    优秀论文二等奖     1位    2004

4Mage基因在膀胱癌肾癌检测及MAGE致敏DC疫苗的动物实验研究 济宁市科技局    科技进步二等奖    3位     200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⑶

基本

信息姓 名

薛庆节性别出生年月1973.11

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

讲师电 话

0633-8108181
学  位

硕士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基础学院E-mailQjxue9797@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日照巿学苑路669号病原生物教研室  邮编:276826

研究方向分子微生物学与生物制药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讲授的主要课程:

①医学微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5届      6000人

②Medical Microbiology留学生专业基础课6学时/周        1届    12人

(2)承担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总人数6000人

(3)主持教学研究课题:

信息技术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整合研究    济宁医学院    2007.9-2009.9

(4)一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①医学微生物教学法初探                    医学教育             2007.10

②挪威与芬兰高等教育评估机制比较述评    世界教育信息        2008.5

③信息技术与医学微生物学整合研究    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版    2008.8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学术研究课题:

①转基因藻及其生物反应器的研究                省基金              3位        

②花生生物反应器生产EB病毒疫苗的初步研究    济宁巿科技局      2位

③融合基因转化卡介苗的初步研究              济宁医学院        1位

(2)学术论文:

①酯酶B1的固定化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1位    2004(5)

②酯酶B1的分离纯化及其特性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1位    2005(1)

③基因工程技术在农药降解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通讯     1位    2004(10)

(3)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解毒酶基因克隆及其降解活性研究    济宁医学院    科技进步三等奖    1    2007.9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⑷

1-1

基本

信息姓 名

山长武性 别

出生年月1949年10月

最终学历大学职  称

教授电 话

0633-8108181
学  位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基础学院E-mailScw3553@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日照市学苑路669号75#信箱  邮编:276826

研究方向厌氧菌及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讲授的主要课程:

①医学微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5届      6000人

②病毒学检验    专业课         8学时/周    4届    560人

③细菌学检验    专业课          6学时/周      4届    560人

(2)承担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检验实验教学:总人数6560人

(3)主持教学研究课题:

①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改革    济宁医学院    2004-2006

②信息反馈在教学中的应用        济宁医学院    2006-2008

(4)一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①教师应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        济宁医学院院报    2004(15)

②教学三课                            济宁医学院院报    2006(1)

③从甲型流感病毒到禽流感            济宁医学院院报    2006(3)

④略论青年教师导师制中的传、帮、带    济宁医学院院报    2007(11)

⑤教学过程中几种关系的处理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7(30)增刊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①山东省劳动模范    山东省        2003

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      2006

③教学名师    济宁医学院        2007

④全国优秀教师    教育部        1998

⑤优秀教师    济宁医学院        1986年至今连续22年

(6)规划教材

①医学微生物学应试指南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主编        2008 

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       2006 

③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人民卫生出版社      副主编    2005 

④医学微生物学应试指南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主编      2003 

⑤临床执业医师手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副主编    2003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学术研究课题:

前列腺炎动物模型复制及中药治疗研究    省卫生厅    2004-2006    第一位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吕厚东1957.10

教授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
陈廷19.8教授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
李秀真1970.8副教授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
薛庆节1973.11讲师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
山长武1949.10

教授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
章洪华1976.6讲师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
胡文洁1984.7讲师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
杨媛媛1977.5

讲师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
刘昌平1951.7

高级实验师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曹卉1955.10

高级实验师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王晖1978.11

助理实验师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学历结构:具有研究生学位的6人(其中研究生5人)比例75%。

年龄结构:35岁以下专业师资3人,35-40岁2人,40岁以上3人,年龄

结构合理,形成梯队。

学缘结构:8名教师来自于6所国内知名院校;

职称结构 :该课程8名教师中,教授3名,副教授1名,讲师4名,

高职称教师所占比例50%。实验教师3名,其中高级实验师2名,助理实验

师1名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在研教研项目:

《多媒体辅助微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                山东省教育厅课题

《卫生检验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CAI制作及应用》       山东省教育厅课题

《卫生检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省软科办

《山东省公众健康咨询平台建设》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自评法与提高教学水平相互关系的研究》               学院教育科研课题

《信息及时反馈与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的研究》             学院教育科研课题

《细菌学检验实验》CAI课件制作的研究                 学院教育科研课题

《设计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学院教育科研课题

《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究               学院教育科研课题

《信息技术与医学微生物学的整合研究》                 学院教育科研课题

近五年来教研活动主要围绕着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编写出版了4部教材,其中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已经用于实验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微生物学应试指南》给学生提供了一本优质的教辅参考。“学导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根据学院的要求,施行导师制。近先后培养青年教师4名,薛庆节,章洪华,胡文洁,杨媛媛。教研室现有青年教师4名,均为硕士学位。导师分别为吕厚东(教授)山长武(教授)、。

措施:一、教学方法的培养; 二、资料查寻及论文的选写 ;三、培养青年

教师适应各种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四名青年教师已于2006、2007年、2008

年成功晋升讲师,完成了培养目标;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后期恢复高考招生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分为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和寄生虫学教研室。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历任负责人为:崔正言、王家英、韩石、党西连、山长武、吕厚东。2009年10月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与寄生虫学教研室又重新合并为病原微生物学教研室,教研室主任为吕厚东。1978年教研室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先进集体;1987年获山东省教委先进实验室;1997年获医学院科技先进集体。教研室现附性病研究室一所。

教研室承担着全院所有院、系、部的各种专业结构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及检验专业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课程。在目前人员情况较紧张的情况下,教研室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教学质量:新教师试讲、新教师培训目标则任制、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反复召开班干部及课代表会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学生意见等。在教学质量方面由于院领导抓得紧,教研室对任课教师具有严格的具体要求,因此在学生评议中,优秀率均名列教研室之首。1998—2000学年,本教研室5名任课教师,学生评优良率均为了100%。近几年学院所评出的院优秀教师、教学优秀奖、年终考核“优秀”,教研室都有数名教师位列其中。经过五十余年的积淀,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9月,医学微生物学学课程被评为校级优质课。2007年10月,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本课程组负责人是吕厚东教授。吕教授在教育战线兢兢业业,20多年如一日,为课程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才智。学生教学评议优秀率达96%,曾多次获学院优秀教师,2009年获学院第五届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996年、2008年年获两次获基础学院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一名,2007年获学院多媒体课件制作一等奖等。吕教授以身作则,是本课程组全体人员学习的楷模,他的精神和作风不但深深印入我们的脑海,而且已经继承和发扬。如今的课程组已经形成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朝气蓬勃的集体。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医学微生物学是教育部规定的十五门主干课程之一,它是由基础向临床课过渡的桥梁课程。我校的办学定位是以教学为主,培养面向基层的临床、护理、预防等工作人员;1998年扩招以来,学生数目大量增加,每年医学微生物学的授课人数均在2000人以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医学微生物学的原理、方法分析解决临床病例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讲清医学微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和临床致病机理、临床表现。通过实验课程上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作为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本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临床实践都有极大指导意义。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第1章 绪论              1学时 ;  第2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4.5学时;  

第3章 感染            1.5学时;   第4章 抗感染免疫                0.5学时;

第5章 遗传与变异        3学时;   第6章 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1学时;

第7章 消毒与灭菌       1 学时;   第8章 病原学诊断                    自学; 

第9章 细菌耐药性       2 学时;   第10章  化脓性细菌                 4学时 ;

第11章 肠道感染细菌    4学时;    第12章 厌氧菌                      2学时 ;

第13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2学时;    第14章 动物源性细菌                2学时;第15章 放线菌           自学;    第16章 螺旋体                      2学时;   第17章 支原体          1学时;    第18- 19章立克次体、衣原体         2学时;

第20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2学时;   第21章 肠道感染病毒                2学时; 

第22章肝炎病毒          2学时;   第23章  虫媒、出血热病毒           1学时 ;

第24章  疱疹病毒       1.5学时;  第25章 逆转录病毒                 1.5学时;

第26章 其它病毒         1学时;   第27章 朊粒                        1学时;

第28章 浅部感染真菌   0.25学时;  第29章 深部感染真菌              0.25学时

                                                                   合计46 学时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可分为细菌学、真菌学与病毒学三大板块。细菌学的重点是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难点是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抗感染免疫。这部分内容比较细琐,因此结合丰富的多媒体图片进行讲解,同时对知识点进行比较总结,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病毒学的重点是病毒的复制过程、各种病毒的致病性及临床症状,难点是病毒的形态结构、抗感染免疫、反转录病毒的复制方式。针对这部分内容,我们采取动画演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病毒体的三维结构,同时结合当前科研的新进展,加深学生对病毒致病与临床的联系。指导学生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结合实验课加深理解;结合试题及时总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本教研室的山东省教育厅课题《多媒体辅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及济宁医学院教育课题《细菌学检验实验CAI的研究》已引入结题阶段。省教育厅《卫生检验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CAI制作及应用》及学院《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探索研究》进行中。 

效果:实践教学的改革获得了济宁医学院教改课题资助,并多次获得成果奖励,多篇论文在国家及省市学术会议上交流,受到关注和较好的评价。进入后期临床后,学生反映在医学微生物课学到的基础知识对临床也很有启迪作用, 深深感到医学微生物实践性教学使他们受益匪浅,他们对本课程的教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从属理论教学,实验课仅起验证作用的教学模式。把与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课放到小班,教师与学生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完成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理论、实验形成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位教师同时上一节课,彼此征求意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教学形式经常有新意,生动活泼。这些改革受到学生的欢迎,上课满意率达98%以上。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验一  细菌形态结构(2学时):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特殊结构;革兰氏染色;油镜使用

实验二  细菌培养与代谢产物观察(2学时):培养基制备(录像);细菌接种方法;

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观察细菌代谢产物及生化反应;细菌分布(空气、皮肤、咽部)

实验三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2学时):物理杀菌(热力灭菌、紫外线消毒、过滤除菌);

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药敏试验(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2学时):病原性球菌的形态染色与培养

脓汁标本中致病性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抗O试验

实验五  肠道杆菌(2学时):分离肠道杆菌的培养基与生化反应;

粪便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肥达试验

实验六  结核杆菌 (2学时) : 抗酸染色法;结核杆菌生长特性观察

实验七  厌氧菌、螺旋体(2学时):厌氧培养方法; 镀银染色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学生操作,教师循环指导,实验课配合幻灯片、录相和网络互动实验教学。

课堂上进行分组实验操作,同时组织采用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此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实施实验的全过程、实验的结果预先是未知的。该模式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和自学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理论课考试成绩(85%)和实验课成绩(15%)。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设计成绩、实验技能考试成绩,分别占20%、40%、40%。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使用与建设:

①选用教材:重视教材建设,选用全国性规划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       (7版医学临床等专业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6版药学专业用)

细菌学检验         (1版卫生检验专业用)

病毒学检验         (1版卫生检验专业用)。

②自编教材:积极自编或参编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教程及进展(济宁医学院、泰山医学院合编,华夏出版社);

医学微生物学与优生优育(济宁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世界医药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应试指南(济宁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光明日报出版社);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本课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与创新性的培养,为满足不同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辅助性教材及专业期刊杂志,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同时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以上扩充性措施的实施,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随时为学生介绍参考用书,可到学院图书馆借阅,本课程组有供教师用部分中外文教学参考书百余册(2000年重新筛选,陈旧书籍已删除)。近5年用科研经费、教学经费、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费购置以及友情赠书,新书共计30余册,以中文为主,均展示在教研室图书柜内,学生可随时借用。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配套实验教材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于爱莲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已实用三年,教学效果良好。辅助教材为山长武教授主编《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材紧扣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使学生加深和巩固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在验证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为今后有关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及临床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满意率达95%以上。

(4)实践性教学环境:

① 实验教学准备室:目前已增引高压蒸汽灭菌器、生物净化工作台、高温干燥箱、光学显微镜和高速离心机,已具备教学准备基本条件。

② 学生实验室:新增两个标准实验室,可以满足微生物学实验教学需要。

③ 实验设备完好,仪器使用率高,实验开出率100%,能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增开设计性实验,较大纲要求又增加了科学性。

(5)网络教学环境:

建立本课程网站(http://news.jnmc.edu.cn/jxzy//index.asp)已经使部分教育资源上网,学生可上网学习。老师可上网答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具相当规模,并能经常保持更新;自建成后运行良好。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防病治病,医学科研各方面的通用性人材。

(1)教学方法的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①理论授课与实验相结合: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打破过去理论课自成体系,实验课仅起验证作用的授课安排。把与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课放到实验室讲解,教师与学生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完成教学内容。

②讲授与自学结合:因学时有限,教材内容扩充。对有些内容让学生自学。如与疯牛病有关的朊病毒、狂犬病病毒、虫媒病毒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③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有的内容进行病例讨论法,如AIDS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④教学手段形象化:因微生物体积小,学生对它的认识不入动物和植物直观,这使得微生物的教学变得抽象难以理解。利用自制的病毒20面体模型进行感官教学;利用临床病例进行真实教学,使课堂讲授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难点为简单、化表面为深入,增加了学习兴趣。

⑤开放实验室:不定期的为各专业本科生开放教学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的教学内容一般为授课计划外的内容。如安排的口腔中螺旋体的检测、浅部真菌的检测、常用仪器的使用、试剂的配制、观看教学录像等

⑥重视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40岁以下年轻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本教研室吕厚东、李秀真、朱伟、薛庆节等青年教师在讲授的某些章节应用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学比赛中李秀真、朱伟获教学能手三等奖。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多用多媒体授课,学时比率达95%。

显微镜下的影像信息运用投影片、录像带、多媒体等进行直观教学;网络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大纲、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习题等已全部上网,学生可通过访问本课程网页及时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改举措:

①教学内容的改革:从大课(200人左右)讲授到小课(24人左右)实习,尤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的融入现代最新的理论与技术,同时将医学前沿内容融入。

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中,各章节全部运用多媒体教学;实习课教学全部实现上网,实现学生网上事实动态教学。同时教师还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案例教学,互动式的课堂提问的方式启发同学的思考能力。整个教学周期给学生留一至二个设计性作业。

③考试方法的改变:考从命题、监考、阅卷及成绩分析等方面都严格要求。考试方式采取A、B卷,隔行进行,阅卷方式为考教分离,流水阅卷,统一评分,最后作出成绩分析。

④教学模式的改变:计划在5年内实现全部课程资源上网 ,逐渐增加双语教学:比例20%-40%。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泰山医学院于爱莲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泰医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主任):①济宁医学院医学微生物教研室师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教学和学术水平。②该教研室多年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③重视教学环境、实验环境的建设,已建成了多元化的教学实验形式,使学生在实验环节的自发性得以提高。鉴于该教研室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在国内同等高校中有一定的影响,也起到了一定的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特推荐该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医学微生物学课堂理论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主要是在于授课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从不照本宣科,丰富的教学经验、引人入胜的多媒体幻灯调动了学生的的学习兴趣;老师们的教学内容十分精练、重点突出、疑点和难点剖析清楚;老师善于利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平均优良率≥95%;督导组对主讲教师评价均为优秀。

(3)有关声誉的说明: 教研室主任吕厚东教授连续22年被评为教学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学生教学评议优秀率达96%,2009年获学院第五届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996年、2008年年获两次获基础学院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一名,2007年获学院多媒体课件制作一等奖等。陈廷、李秀真多次被评为教学优秀、优秀教师。陈廷教授获学院第二届教学名师奖。山长武教授95年获院十佳优秀教师,98年获全国优秀教师,2007年获学院第一届名师奖。教研室共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5人,约占31%,这对发扬传、帮、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近一两年内,通过对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度建立和实施,力争使青年教师教学评议率达优秀水平,2008年青年教师胡文洁获教学优秀。

(4)校内学生评教指标:①教学态度:备课认真,讲解熟练,按时上、下课;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仪表、教态稳重大方,举止得体;②教学内容: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确,思路清晰;突出重点、讲透难点、内容安排合理;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系统条理;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适度联系实际及相关知识,介绍学科新进展;③教学方法:讲课有感染力,气氛活跃,课堂吸收率高;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有启发性;语言生动、清晰条理、节奏适宜,应用普通话;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5)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年限

被评教师数优良率
2005~2006

 797%

2006~2007

 7 99%

2007~2008

 2 98%

 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已制作示范性课堂教学录像如下:

《病毒概论》                      吕厚东  教授   主讲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陈廷    教授   主讲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山长武  教授   主讲  

《厌氧性细菌》                    李秀真 副教授  主讲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大量的实验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和实验设计,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行从事科研活动。

(2)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进行科研工作,近几年承担省厅级课题多项。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定期进行学术讲座,成立学生科研兴趣小组,积极吸取学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

(3)内容生动、丰富,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并包含了前沿学科知识。经二十多年的教学和教改实践,我们积累了大批生动有趣的教案,在此基础上编著出版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材和辅助教材。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在学科发展的带动下进步较快,我们主编或参编了近十部教材、专著及教学参考书,多次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经常在全国教学和科研学术会议上,被邀请做大会发言,在全国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经过几年的建设,在师资队伍的配备、教育教学理念的确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等方面,已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在教研室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优先教师带动下, 课程教学质量优良。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条件及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2)尚未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网络教学与远程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增强教学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3)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以及介绍本课程最新进展还有待加强。

(4)进一步加强本课程与其他基础与临床课程的衔接与交叉。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

以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本课程的定位,全面推进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保持现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始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科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用3-5年的时间,把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建设成为拥有若干个教学名师、具有一流教学水平和示范辐射作用的优质课程。

建设步骤

1. 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2. 进一步搞好教材建设工作,进一步出版一些高水平的教材和辅助教材;

3. 加强培养教师后备队伍,督促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4. 以培养高素质的、在国内、省内具有竞争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提倡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学术进步。深化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大力发展网络教育,采用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的、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5. 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的网络建设,增强本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6. 创造条件申报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继续搞好科研工作,达到科研促教学的目的,继续实现2~3项科研成果省级鉴定,申报省级科研成果奖;继续开展双语教学。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第一阶段(2007.10~2009.10)上网资源:

(1)建立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网页,介绍我教研室简介和本课程简介,及时公布教研室教学日历、教学计划和授课安排

(2)本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和电子讲稿

(3)《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医学微生物学》网络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图片、教学动画以及与微生物学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

(4)《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网络测评系统

(5)网上实验教学系统: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案、实验讲稿、实验教学录像以及实验教学安排等

第二阶段(2009.10~2012.10)上网资源:

(1)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 学术交流; 微生物学科研常用方法和技术介绍

(2)人才培养:青年教师培养 

(3)《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专业词汇汉英对照以及英文阅读材料库

(4)《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教案、讲稿以及多媒体课件

(5)实验选做项目的详细介绍以及网上实验预约、预做系统

(6)微生物学专题讲座及微生物学BBS论坛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09年5月—2010年5月  完成并增加细菌总论、细菌学各论授课录像上网

 2010年6月—2011年6月  完成并增加病毒学、真菌学等章节授课录像上网

  2011年7月—2012年8月  不断完善授课录像,形成完整全程录像上网体系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授课教案、授课讲稿、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教学图片资源、复习思考题、试卷及参、参考文献    

上网地址:http://news.jnmc.edu.cn/jxzy/index.asp

课程试卷及参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上网地址: http://news.jnmc.edu.cn/jxzy/index.asp密码:8108181

7. 学校的措施

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学院制定了《济宁医学院关于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

具体鼓励包括: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者将列入“济宁医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并授予“济宁医学校精品课程”的荣誉称号,向全校公布,予以重点建设,学校为每门精品课程资助建设经费三万元。⑵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者,学校将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资助基础上按照《济宁医学校上级科研项目经费匹配办法》(济医院字[2005]79号)匹配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资助经费。⑶学校对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人员以课时津贴的方式予以奖励,每年度每门精品课程奖励课时津贴分别为200、300、500标准课时。⑷精品课程建设的资助经费(上级拨付和学校匹配的资助经费)属专项经费,用于精品课程的持续性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⑸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将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和评选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大力支持鼓励教研室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得力,取得良好效果。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获得学校及上级教学成果奖励;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教学内容科学先进;能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课程支撑网站运行良好,上网教学资源齐全、丰富,并能经常保持更新;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学院对后续的课程建设中提出的建设规划和研究项目,优先给予资助,以便增加学生学习的软件环境。如继续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逐步更新实验设备,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使实践教学环境与条件更能满足教学要求;并具备开设高水平选做实验的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完善课程支撑网站运行,使上网教学资源齐全、丰富,并能经常保持更新;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确实发挥更好的作用。

8. 说明栏

文档

2009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申报表

2009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荐单位济宁医学院所属学校省属院校(是否部属)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医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基础医学课程负责人吕厚东申报日期2009年11月28日山东省教育厅制二○○九年四月填写要求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除课程负责人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