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77.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n-BA)复合乳液聚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14:02
文档

77.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n-BA)复合乳液聚合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08高分子(一)班夏jh0814121039实验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n-BA)复合乳液聚合一、实验目的1.通过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n-BA)复合乳液聚合,了解复合乳液聚合的特点,比较一般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和复合乳液聚合的优缺点。2.掌握制备核/壳结构复合聚合物乳液的方法和对聚合物进行改性的方法和途径。二、实验原理合成复合聚合物乳液的方法实际上是种子乳液聚合(或称多阶段乳液聚合),即首先通过一般乳液聚合制备第一单体的聚合物乳液做为种子乳液(核聚合),然后
推荐度:
导读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08高分子(一)班夏jh0814121039实验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n-BA)复合乳液聚合一、实验目的1.通过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n-BA)复合乳液聚合,了解复合乳液聚合的特点,比较一般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和复合乳液聚合的优缺点。2.掌握制备核/壳结构复合聚合物乳液的方法和对聚合物进行改性的方法和途径。二、实验原理合成复合聚合物乳液的方法实际上是种子乳液聚合(或称多阶段乳液聚合),即首先通过一般乳液聚合制备第一单体的聚合物乳液做为种子乳液(核聚合),然后
高

实 验 报 告

08高分子(一)班

夏jh  0814121039

实验    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n-BA)复合乳液聚合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苯乙烯 (St) 、丙烯酸正丁酯(n-BA)复合乳液聚合,了解复合乳液聚合的特点,比较一般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和复合乳液聚合的优缺点。

2. 掌握制备核/壳结构复合聚合物乳液的方法和对聚合物进行改性的方法和途径。

二、 实验原理

合成复合聚合物乳液的方法实际上是种子乳液聚合(或称多阶段乳液聚合),即首先通过一般乳液聚合制备第一单体的聚合物乳液做为种子乳液(核聚合),然后在种子乳液存在下,加入第二单体(或几种单体的混合物)继续聚合(壳聚合),这样就形成了以第一单体的聚合物为核,第二单体的聚合物为壳的核/壳结构的崐复合聚合物乳液——乳胶型互为贯穿聚合物网络,复合乳液聚合与种子乳液聚合的差别在于前者是采用不同种单体, 而后者采用同种单体。

如果以苯乙烯(St) 为主单体, 同时加入少量的丙烯酸 (AA) 单体进行核聚合,而以丙烯酸正丁酯(n-BA)为单体,同时加入少量的丙烯酸 (AA) 单体进行壳聚合,即得到以聚苯乙烯(PS)为核、聚丙烯酸正丁酯(Pn-BA) 为壳的核/壳结构的复合聚合物乳液。

在第一阶段聚合中合成的聚苯乙烯(PS) 乳胶粒作为种子,再加入第二单体丙烯酸正丁酯(n-BA)、引发剂过硫酸钾(KPS)和少量乳化剂进行第二阶段乳液聚合时,此时的聚合机理按接枝涂层理论机理进行。即单体n-BA 富集在种子乳胶粒PS 的周围,PS 乳胶粒成为n-BA单体聚合的主要场所,所生成的聚合物Pn-BA 富集在PS 的周围而形成以PS 为核,Pn-BA为壳的核/壳结构聚合物,且核壳之间存在着PS-Pn-BA 接枝共聚物,理想情况下不生成新的乳胶粒。由于在聚合过程中形成了少量的PS-Pn-BA 接枝共聚物使得核/壳结构的复合聚合物的性能优于任何一种均聚物 PS 或 Pn-BA 和 PS-Pn-BA 无规共聚物的性能。如耐水性能、耐溶剂性能、软化点、弹性和机械强度等均有大幅度提高。特别是用于外墙涂料的基料,其最低成膜温度(FMT)、玻璃化温度(Tg)低、附着力好、耐水性能好、光泽度高、大大改善了夏季回粘性,从而提高了涂料的性能并延长了施工期。由此可见,制备复合聚合物是对聚合物改性的一种方法。

三、 实验仪器及试剂

三口瓶,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温度计,电动搅拌器,移液管,恒温水浴,量筒,烧杯

苯乙烯,碳酸氢钠,丙烯酸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丙烯酸,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OP-10),过硫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四、实验步骤

<一>、 单体预乳化

种类步骤现象分析

1、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 250 ml 三口磨口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 45 ml,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0.2g、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OP-10) 1.0g。水浴加热50~60℃,搅拌,使其溶解;

两种乳化剂都为白色晶体,在加热的水溶液中溶解后,溶液呈无色澄清的透明溶液;

SDS和OP10都为乳化剂,但SDS的乳化性能好,稳定性差;而OP10的乳化性能差,稳定性好,所以两者混用;

2、当乳化剂完全溶解后加入核单体(20 ml苯乙烯和0.8 ml 丙烯酸),使单体乳化30~40 min。倾倒出已预乳化的核单体备用。

加入单体后,溶液变成乳白色,随单体的加多,乳白色加深,几乎变成白色;

为了让单体充分乳化,在加单体时,要慢慢的滴加,使得乳化得到的颗粒较小;

1、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 250 ml 三口磨口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15 ml,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0.06 g、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OP-10)0.2g。水浴加热至50~60℃,搅拌,

两种乳化剂都为白色晶体,在加热的水溶液中溶解后,溶液呈无色澄清的透明溶液;

SDS和OP10都为乳化剂,但SDS的乳化性能好,稳定性差;而OP10的乳化性能差,稳定性好,所以两者混用;

2、当乳化剂完全溶解后加入壳单体(6.5ml丙烯酸正丁酯和 0.3ml丙烯酸),使单体乳化 30~40 min。倒出已预乳化的壳单体用。

加入单体后,溶液变成乳白色,随单体的加多,乳白色几乎变成白色;a、单体要慢慢滴加,b、为了让壳单体的乳胶粒能更好地和核胶粒融合,所以加了少量的丙烯酸,露在(指向)外面的强极性的羧基能更好地和磺酸根溶在一起,从而让壳单体很好的包裹在核的表面;

<二>、种子乳液聚合(核聚合)

步骤现象分析
1、在上述装置中加入引发剂溶液 8 ml(称取0.4g 过硫酸钾溶于20 ml去离子水中,配制成2.0%的引发剂溶液,供两组使用),将已乳化的核单体倒入滴液漏斗中。

过硫酸钾为白色晶体,加入水后在搅拌的情况下迅速溶解,溶液呈无色;

为了让得到的种子较小,我们把预乳化的单体加入到引发剂中,使得引发剂迅速进入乳化的胶粒中进行反应,并很快终止,使得胶粒之间不会因碰撞而长大;

2、将体系加热到80℃,并保持此温度,在搅拌下以半连续状态滴加已乳化的核单体。

随已乳化单体的加入,溶液迅速呈乳白色,单体加到约一半后,乳白色溶液的边上出现一圈兰色荧光;

出现兰色的荧光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大小的变化,不同的颗粒对光的折射和反射不同引起的,

3、当体系中出现兰色荧光时开始计时,1h 后即可停止反应, 此时得到的白色乳状液即种子乳液。

<三>、复合乳液聚合(壳聚合)

步骤现象分析
1、在上述种子乳液中补加引发剂溶液2 ml,将已预乳化的壳单体倒入滴液漏斗中。以半连续状态滴加已乳化的壳单体,并控制反应温度80℃,当壳单体滴加完后升温至90℃,保温,再反应 1h 聚合完毕。

补充引发剂后,蓝色的荧光圈消失,兰色消失,说明颗粒的大小发生变化,由实验机理可知,颗粒在长大;

2、向反应装置中加入2mL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再搅拌15 min,降温至40℃以下出料,即得以PS 为核Pn-BA为壳的核/壳结构复合乳液。

无明显现象, 增塑剂插入到壳表面的高分子链之间,增加了核壳结构的黏结性和防水性和稳定性;

3、用500ml烧杯配制200ml饱和食盐水,把得到的乳液倒入食盐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乳液迅速变成大团的白色絮状固体,当用玻璃棒搅拌时,絮状物被打破成小颗粒,加剧搅拌,颗粒变得越来越细,

当加入食盐水时,-SO3-被大量的正离子包裹“中和”,从而使得形成的核壳胶粒沉淀下来;即破乳沉淀。

4、用真空泵抽滤,将得到的固体抽干,

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粉末中含有大量的的食盐;
五、 思考题

1. 何谓种子乳液聚合? 何谓复合乳液聚合?

答:种子乳液聚合:一种单体在通过乳化剂乳化后,形成乳胶粒(或胶束),在引发剂存在条件下,引发剂进入胶束,在胶束中引发的聚合反应;反应后,形成外表面带有乳化剂的聚合物胶粒;

复合乳液聚合:通过一般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制备第一单体的聚合物乳液做为种子乳液(核聚合),然后在种子乳液存在下,加入已乳化的第二单体(或几种单体的混合物)继续聚合(壳聚合),这样就形成了以第一单体的聚合物为核,第二单体的聚合物为壳的核/壳结构的崐复合聚合物乳液,   

复合乳液聚合与种子乳液聚合的差别在于前者是采用不同种单体, 而后者采用同种单体,复合乳液聚合实际上是多阶段的种子乳液聚合。

2. 写出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苯乙烯为核单体、丙烯酸正丁酯为壳单体进行复合乳液聚合可能发生的有关聚合反应方程式?

答: K2S2O8→2KSO4.

KSO4∙+CH2=CHC6H5→KSO4CH2CH.(C6H5)

KSO4CH2CH.(C6H5)+CH2=CHC6H5→

KSO4CH2CH(C6H5)CH2CH.(C6H5)

       ……

KSO4.+CH2=CHCOOC4H9 → KSO4CH2CH.(COOC4H9)

KSO4CH2CH.(COOC4H9)+CH2=CHCOOC4H9→

KSO4CH2CH (COOC4H9)CH2CH.(COOC4H9)

……

3. 复合乳液聚合得到的复合聚合物在性能上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答:特点:耐水性能和耐溶剂性能好、软化点高、弹性好和机械强度大。

原因:在第一阶段聚合中合成的聚苯乙烯(PS) 乳胶粒作为种子,再加入第二单体丙烯酸正丁酯(n-BA)、引发剂过硫酸钾(KPS)和少量乳化剂进行第二阶段乳液聚合时,此时的聚合机理按接枝涂层理论机理进行。即单体n-BA 富集在种子乳胶粒PS 的周围,PS 乳胶粒成为n-BA单体聚合的主要场所,所生成的聚合物Pn-BA 富集在PS 的周围而形成以PS 为核,Pn-BA为壳的/壳结构聚合物,且核壳之间存在着PS-Pn-BA 接枝共聚物,理想情况下不生成新的乳胶粒。由于在聚合过程中形成了少量的PS-Pn-BA 接枝共聚物使得核/壳结构的复合聚合物的性能优于任何一种均聚物 PS 或 Pn-BA 和 PS-Pn-BA 无规共聚物的性能。

4. 复合乳液用于外墙涂料的基料有些什么优点?

答:复合乳液用于外墙涂料的基料有最低成膜温度(FMT)低、玻璃化温度(Tg)低、附着力好、耐水性能好、光泽度高、大大改善了夏季回粘性,从而提高了涂料的性能并延长了施工期。

5、已经做好核壳结构之后,再加入核单体,核结构会破坏吗,为什么?

答:核结构不会被破坏,因为:

核壳结构外面被大量的乳化剂包袱,乳化剂露在外面(指向外面)的为强极性基团-SO3-,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外加的非极性核单体(苯乙烯)不会和乳化剂融合而带走乳化剂,从而使得核壳结构不会被破坏.

文档

77.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n-BA)复合乳液聚合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08高分子(一)班夏jh0814121039实验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n-BA)复合乳液聚合一、实验目的1.通过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n-BA)复合乳液聚合,了解复合乳液聚合的特点,比较一般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和复合乳液聚合的优缺点。2.掌握制备核/壳结构复合聚合物乳液的方法和对聚合物进行改性的方法和途径。二、实验原理合成复合聚合物乳液的方法实际上是种子乳液聚合(或称多阶段乳液聚合),即首先通过一般乳液聚合制备第一单体的聚合物乳液做为种子乳液(核聚合),然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