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气产品(电气产品、机电开关、电气仪表、电气开关柜……)销售中,“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是大客户营销的九字真经。
有的销售人员话说了一箩筐、事做了一大堆,结果却徒劳无益。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对人。而且,我经常发现许多销售顾问在分析客户内部流程,找对人方面比较耗费时间,而且不容易找到关键人,特别是菜鸟类的销售人员更是没有方向。
我个人从事销售工作近13年,大部分销售经历是与大额产品有关的工业品,例如:空调配件、水泵、软件工程等,我深深感到,对于工业品销售中,最重要的销售原则——找对人比说对话更重要;如果找不对人,就是再会PMP(拍马屁),招投标书做得再好也徒劳无功。
针对找对人比说对话更重要,我提出“五步”建议,结合案例来一起分享。
第一步,分析客户采购流程
案例描述:A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轴承的企业,在国内生产的轴承主要供应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富康等轿车生产厂家,原材料依赖国外进口,成本较高。最近,A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决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从中国本土选择一家钢铁原材料供应商。
公布招标信息后,共有10家国内钢铁企业及贸易商前来洽谈。经过技术部门的测定,A公司筛选了5家企业,宝钢位列其中。针对5家企业的方案,A公司成立了项目小组(由技术、财务、采购、生产、总经办等部门组成)。通过比较分析、价格谈判,项目小组普遍认为宝钢公司优于其他竞标公司,提交评估报告供总经理决策。最后A公司决定由宝钢来承接该项目,并责成采购部对该项目进行跟踪服务。
客户内部的采购流程如果不清晰,你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如何根据客户的采购流程对客户进行跟踪。从上面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大客户的采购流程一般为:内部需求→确立项目→收集信息→技术筛选→项目评估→最终决策→后续服务。
销售人员只有了解客户的采购流程,并根据客户所处的采购阶段制定销售方案,才能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在客户内部一般要经历3个阶段:采购部收集信息,初步筛选合作伙伴;项目小组评估分析,价格谈判;项目决策者最后拍板定案。销售人员明确客户内部的采购流程,根据项目进程侧重与不同的人建立良好关系,对于项目进展非常有帮助。在大客户销售中,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取得好的结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如果项目没有经过第一个过程,就不可能经历到第二个、第三个过程,所以,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就像球王贝利说的一样——最好的一个球永远是“下一个”。
第二步,分析客户内部的组织架构
只有知道了客户内部的组织构架,才能掌握各个部门之间的关联性、相关度,才能根据组织构架各个击破,达成销售。
第三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
在大客户销售过程中,由于客户内部各个部门分工不同,关心的侧重点也就不同。销售人员只有了解客户每个部门的职能,只有明确哪些部门是支持者、哪些部门是中立者、哪些部门是反对者,才能采取不同的策略“对症施治”。
客户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经济型、技术型、使用型、财务型、教练型。销售人员需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几种类型的职能部门集于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例如:民营企业可能是5种类型的职能部门集于老板一身,也有可能是两三个职能部门只有一个人负责。另外,影响项目决策的角色有时不一定仅仅是这5种类型的部门,还可能是其他的角色,如项目决策人的秘书、老婆、亲戚、小孩等。这就要求销售人员在明晰各个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而要随机应变。
第四步:主动出击,获取有效信息
案例描述:黄岩公司是一家以机加工为主要业务的制造企业,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且加工机械设备先进,其卓越的加工技能在业内有口皆碑。最近该公司大客户经理丁力苦恼不已,因为其负责的老客户玉环机械公司的一个投标项目迟迟没有回音。好几家同类企业对这个项目虎视眈眈,准备以超低价位夺标。丁力前期已争取到玉环机械公司采购部、技术部的支持,但这个项目由玉环机械公司的韩总亲自负责,这两个部门都不是关键部门。丁力得到的信息都是韩总正在评估中,对其他情况一概不知。
也就是说,丁力陷入了项目中期的“信息孤岛”(前期沟通已经没有问题,方案已经提交,客户内部一直处于项目评估状况)。在大型项目的“信息孤岛”期,销售人员不能被动等待客户通知,而要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接近决策者,获取影响中标的有效信息,从而制订有效策略。
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丁力知道军工企业一直是玉环机械公司的重点发展客户,但是由于玉环机械公司的机械设计人力资源不到位,产品结构设计存在的不足制约了他们和目标客户的合作。为了接近韩总,丁力让黄岩公司的技术人员给玉环机械公司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技改方案,并提出了黄岩公司和玉环机械公司技术项目深度合作的倡议。
当技术部把丁力的提案交给韩总时,韩总特别高兴,当天就约见丁力商谈技术项目深度合作的事情。在交谈中丁力了解到,这次项目招标中,玉环机械公司除了价格,更看重合作伙伴提供给他们的技术服务,他们对黄岩公司提供的技术服务非常满意。至此,丁力悬着的心才算落地了。最终黄岩公司以高于竞争对手5%的价格中标。
第五步:找到关键人物,一锤定音
案例描述:江淮集团是安徽省非常有名的一家大型企业,几年前在一个150万元的信息化软件工程招标项目中却输给了当地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竞标失败的原因不是价格、服务、品质,而是对方攻克了负责那次招标的副总经理。
原来,在得知那次招标的负责人是客户的副总经理王先生后,竞争对手刘小姐就通过客户的员工联系上了王先生的太太,并迅速取得了王太太的信任,从王太太那里得到王先生要到上海出差的信息。之后,刘小姐在盛情安排款待了王先生的上海之行,并表示希望王先生允许他们公司的技术人员到王先生所在的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临走时,王先生很痛快地答应了技术交流的事情。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各个协同部门都感觉到了副总经理王先生的倾向性,所以刘小姐很顺利地拿下了那个150万元的订单。
通过以上列举的几个案例不难发现,在大客户销售中,销售人员只有在分析客户内部采购流程、组织架构,明确各自的职能的基础上,在关键时刻主动出击、获取有效信息,主攻关键部门、关键人物,才能有更大的取胜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