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 2015 年中国文学】 | |||||||
一,填空 | 共十题,每题一分 | ||||||
1. ( | )说:若说新,郭沫若的诗才算新呢! | ||||||
2. 《迟桂花》的作者是( | ) | ||||||
3. 《啼笑因缘》的作者是( | ) | ||||||
茹志鹃自( | )之后形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 | ||||||
( | )发表了《要重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 ||||||
周啸天因诗集( | )而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 ||||||
二,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 5' 8=40) |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茶馆》《青春之歌》《陈奂生上城》《台北人》新月社 | 新 | ||||||
感觉派 | 乡土文学 | ||||||
三,简述张贤亮的创作风貌和成就 | 10 分 | ||||||
四,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 45 分,共九个 | ||||||
三礼 | 春秋三传 《荀子》 骚体赋 徘赋 | 竹林七贤 | 玄言诗 | 宫体 | |||
诗 | 文言小说 |
1.评析《论语》中孔子形象
2.简述散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评析刘禹锡的咏史诗
六,论述下列文段15 分
出自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2012 年川大文学理论复试试题(回忆版)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时代、国籍。( 10 分)
1.《典论论文》
2.《与李生论诗书》
3.《沧浪诗话》
4.《美的历程》
5.《美学散步》
6.《论俗语》
7.《镜与灯》
8.《抒情歌谣集序》
9.《德意志意识形态》
10.《致敏·考茨基》
二、名词解释( 30 分)
1.文学形象
2.典型环境
3.灵感说
4.以禅喻诗
5.心理距离
三、将下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略说其大意。( 20 分)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
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四、论述题。( 30 分)
1、对“反映论”文学本质观的评析
2、对接受美学的评析
古代文学
一 填空 (20 分 每空一分)
1.春秋三传是指哪三传? ____、_____、_____。
2.《登徒子好色赋》的作者是 ___;《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 ___。
3.魏晋时期的小说分为哪两类? ___、____。
4.古代小说分为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是 _____、 ____。
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 出自 ____。
6.“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出自 __的 ___。
7.“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 ____的 _____。
8.“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出自 ___。
9.“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 ___的____。
1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出自 ___的 ___。
二 名字解释( | 30 分) | ||||
1. 庄子2. | 骚体诗 | 3. 玄言诗 | 4. 世情小说 | 5. 古文运动 | 6. 西 |
昆体 |
1.苏轼的文学成就
2.元杂剧的
四 论述题( 20 分)
论述对《红楼梦》主题的争论
现当代部分
五 填空(一分一空)
1.文学研究会成立于 __年 xx 月,有代表作家 吧啦吧啦吧啦。
2.1917 年,《新青年》刊登了 ___、_____、_____外国作家的作品。(填外国作
家的名字)
3.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三部曲为《死水微澜》、 ____、《大波》。
4.徐迟的报告文学代表作有 ______、_______。
5. | 新启蒙时代具有探索的现代主义话剧代表作有,锦云的 | ____高行健的 ______ | |||
刘树纲的 _____。 | |||||
六 名词解释( 20 | 分) | ||||
1. | 自叙传抒情小说 | 2. 创造社 | 3. 中国新诗派 | 4. 寻根问学 |
1.简述“广场戏剧”的三次 GC
2.“中国新诗派”的艺术贡献
3.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
2011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文学评论写作
一填空题 10分
后殖民批评三剑客 爱德华·萨义德 霍米·巴巴 和 ( )
意识形态的英文名( )。 ( )是文学的基本要素。
Collective unconscious 是谁提出的(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 作者是( )。文学经典是( )与原创性文
本的结合。
还有 4道题
二 名词解释 20 分
文学批评 文本批评 文学消费
文学性 (还有
1 道)
三论述题 20分
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之存在, 就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 使人感觉到事物,使石头作为石头被感受。 艺术的目的就是把对事物的感觉作为视象, 而不是作为认识提供出来;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又译‘陌生化’)手法,和予
其复杂化形式的手法, 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 因为艺术中的接受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 所以它理应延长; 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创造之方式, 而被创造物在
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评述这段话的文艺理论思想
四 文学评论写作 100 分(不少于 1500 字)
大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 , 年届八旬的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 , 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 , 目光落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 , 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
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 过了好一阵 , 门铃再一次响起 , 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怎么没人去开门?小保姆呢?老妻呢?
黄云山有些生气。 正要大声呼喊,猛然想起小保姆上街买菜去了,老妻替他上医院拿药去了,家里就只他一个人。他本来不想理睬,但一
想,倘若来的是一位老朋友岂不失礼?
他重重地放下紫砂壶 , 急急地走出画室 , 穿过客厅 , 猛一下把门打
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 , 风尘仆仆 , 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 , 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 : “你找谁 ?”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 , 说: “您是笔樵先生吧 ?” 黄云山很意外 , 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字 , 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 , 我叫秋小峦 , 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 , 只为了
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父亲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 , 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 , 对您极为倾服。 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 : ‘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 , 看此生努力是否白费 , 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 , 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很快 , 怕耽误了黄老先生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 , 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 , 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 , 十九年前 , 也就是 1978 年, 我父亲行将退休 , 县教育
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 , 恰
好您外出讲学 , 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哦”了一声 , 似乎有点印象 , 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 他用一只手习惯性地扶住门框 , 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我不进您的家 , 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 , 请您看一看这幅画 , 我也
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 , 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 , 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 , 缓缓地打开 , 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 《楚山春寒图》 , 苍苍茫茫 , 云烟满纸 , 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 , 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 ; 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 , 称得上是大气磅礴。
黄云山激动起来 , 大声说 : “恕老朽怠慢 , 请进! ”
他们一起走进了画室。
黄云山问 : “除了此画 , 还有吗 ?”
“旅行袋里还带了二十余幅 , 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 , 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
而不知 , 我深以为耻 ! ”
黄云山净了手 , 又擦拭干净 , 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 , 再寻出一个
铜香炉 , 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顷刻间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 , 然后长叹一声 , 说: “能得积墨法妙处
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 , 现代画家中 , 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 , 可惜这两
位也都先后过世 , 悲哉 ! 悲哉 ! 从你父亲的用纸上 , 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
窘困 , 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 , 我辈惭愧 ! ”
黄云山说 : “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 , 他是一个
可以进入美术史的人物 , 是真正的大师。 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 , 让我的老
友们开开眼 , 别高踞北京 , 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 , 我
们来安排 , 不用你操心。”
然后 , 他站起来 , 向秋小峦鞠了一躬 , 说: “一是谢谢你的孝心 , 为
了尊父的嘱托 , 不远千里而来 ; 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 , 差点与一位大师
的作品失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两个月后 , “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顺利举行 , 观
者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 , 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
说: “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 , 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 , 以便
时时展读 , 与他倾心交谈 ! ”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