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基地: 科室名称:
测试对象: 临床职称:
测试病种: 病案号:
评价项目 | 标准分 | 得分 | |
教学内容 | 1、目的明确,阐述清楚 | 5 | |
2、概念讲述准确,条理清晰 | 5 | ||
3、重点突出,难点讲透 | 5 | ||
4、培养规培医生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注重临床分析,不单纯靠临床检查 | 5 | ||
5、结合临床新进展及科研成果培养规培医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5 | ||
6、结合教学大纲选择病例,增强规培医生对疾病认知 | 5 | ||
7、中医四诊运用得当,辨证分型准确 | 10 | ||
教学方法 | 8、重点体格检查、手法规范、注意阳性体征 | 5 | |
9、结合“三基”进行启发式教育,注意临床思维培养 | 5 | ||
10、避免单纯的讲课,结合具体病人具体病例印证理论 | 5 | ||
11、教学查房形式有利于激发规培医生的学习兴趣 | 5 | ||
12、有详细的查房安排,使规培医生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积极准备参加查房活动 | 10 | ||
13、布置思考题、参考书,培养规培医生自学能力 | 5 | ||
教学育人 | 14、言传身教,注意医德教育 | 5 | |
15、注意培养规培医生关心爱护病人的观念 | 5 | ||
教学态度 | 16、查房准备 | 5 | |
17、查房态度认真,作风严谨 | 5 | ||
18、查房情绪饱满,仪表端庄,语言亲切 | 5 | ||
合计 | 100 |
综 合 评 价 | |||
请根据分项考察评价结果对本项考察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提出的评价给予说明(需改进和不合格项说明原因),也可对标准没有提及的评价项目进行评述 考核专家签名: |
培训基地: 科室名称:
测试对象: 主持人: 讨论人员:
测试病种: 病案号:
评价项目 | 标准分 | 得分 | |
教学准备 | 选择病例具有典型意义,便于展开和阐发 | 10 | |
事先拟定讨论提纲,准备充分 | 10 | ||
讨论内容 | 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教学重点明确 | 10 | |
体现“三基”训练要求 | 10 | ||
中医、西医内容比例适当,信息量大 | 10 | ||
吸收新信息,反映新进展 | 10 | ||
教学能力 | 主导能力强,能够有效把握讨论进程 | 10 | |
善于诱导和启发,注重规培医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10 | ||
善于调动规培医生的发言积极性,讨论气氛良好 | 10 | ||
总结归纳扼要、精当 | 10 | ||
合计 | 100 | ||
请根据分项考察评价结果对本项考察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提出的评价给予说明(需改进和不合格项说明原因),也可对标准没有提及的评价项目进行评述 考核专家签名: |
培训基地: 科室名称:
测试对象: 测试病种: 病案号: | |||
考核内容 | 标准分 | 得分 | |
一般情况 | 基本信息齐全无错漏 | 1 | |
主诉 | 主要症状描述准确,发病时间无错漏 | 3 | |
符合主诉书写要求 | 1 | ||
现病史 | 起病情况及患者事件叙述清楚,说明有无诱因与可能的病因 | 20 | |
主要症状、伴随症状描述清楚,无错漏 | |||
有关鉴别的症状或重要阴性症状有描述 | |||
起病后诊疗经过、一般状况叙述清楚 | |||
现病史与主诉内容一致 | |||
其他病史 |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家族史等项目无遗漏,顺序正确 | 10 | |
有关的阴性病史有反映 | |||
体格检查 | 中医四诊信息无遗漏 | 15 | |
项目无遗漏,顺序正确,结果描述准确 | |||
重要体征特点描述完整,表述确切 | |||
专科情况描述完整,表述确切 | |||
辅助检查 | 已检查项目无遗漏,描述完整 | 5 | |
诊断分析 | 中医辨病辨证分析透彻、依据合理,紧密结合病例实际情况 | 10 | |
对必要的中西医鉴别诊断分析正确、依据合理 | |||
诊断 | 中医诊断及中医证型正确、规范、完整 | 10 | |
诊断主次顺序无误 |
诊疗计划 | 方案制定正确、完整,针对性强 | 10 | |
专家提问 | 结合本病例提3个问题 | 15 | |
问题1: | |||
问题2:问题问题2: | |||
问题3: | |||
合计 | 100 | ||
考核专家签名: | |||
培训基地: 科室名称:
测试对象: 测试项目:
检查项目 | 考核内容 | 标准分 | 得分 | |
技术操作 规范准确 | 仪器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 25分 | 50 | ||
技术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 25分 | ||||
技术操作 熟练程度 | 技术操作动作连贯、无不合理动作 10分 | 30 | ||
完成技术操作的时间 10分 | ||||
技术操作的质量 10分 | ||||
专家提问 | 诊疗技术的适应症 5分 | 20 |
| |
禁忌症 5分 | ||||
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5分 | ||||
仪器设备指标设定的意义 5分 | ||||
合计 | 100 | |||
考核专家签名: | ||||
培训基地: 科室名称:
测试对象: 测试病种: 病案号:
评价项目 | 标准分 | 得分 | |
病史 | 病史询问主次清楚,态度语言亲切和蔼,问诊内容齐全,用词恰当,符合实际病情,能抓住要点 | 20 | |
查体 | 检查时要体贴关心病人,体格检查既要全面、系统、详细,又要有重点。充分运用望、闻、问、切诊或视、触、扣、听等 | 15 | |
诊断 | 明确无误,主次排列得当,能体现中西医双重诊断,必要时借助西医诊断确诊 | 20 | |
处理 | 切中病机,辩证合拍,施治准确,法度严谨 | 8 | |
处方书写 | 符合群臣佐使,书写工整,符合规范,用量用法详尽 | 6 | |
交代病情 | 饮食、起居、预后交代清楚 | 4 | |
病历书写 | 符合规范,内容全面,书写工整 | 2 | |
提问 | 问题 | 25 | |
合计 | 100 | ||
请根据分项考察评价结果对本项考察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提出的评价给予说明(需改进和不合格项说明原因),也可对标准没有提及的评价项目进行评述 考核专家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