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春江花月夜》赏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16:03
文档

《春江花月夜》赏析

【摘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其独到的艺术构思,优美的意境,清雅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深妙的哲理,登上了初唐诗歌艺术的顶峰。千百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咏叹、为之倾倒,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月时间情感哲思谈及“春江花月夜”一种心旷神怡、遐想万千的憧憬之感油然而生,宛若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幅工笔精细、清丽淡雅、色彩柔和的山水画卷。被闻一多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千古名作《春江花月夜》以其画意、诗情与哲理的相互融汇,带给我们无限的回味和思
推荐度:
导读【摘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其独到的艺术构思,优美的意境,清雅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深妙的哲理,登上了初唐诗歌艺术的顶峰。千百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咏叹、为之倾倒,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月时间情感哲思谈及“春江花月夜”一种心旷神怡、遐想万千的憧憬之感油然而生,宛若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幅工笔精细、清丽淡雅、色彩柔和的山水画卷。被闻一多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千古名作《春江花月夜》以其画意、诗情与哲理的相互融汇,带给我们无限的回味和思
【摘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其独到的艺术构思,优美的意境,清雅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深妙的哲理,登上了初唐诗歌艺术的顶峰。千百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咏叹、为之倾倒,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月  时间  情感  哲思

谈及“春江花月夜”一种心旷神怡、遐想万千的憧憬之感油然而生,宛若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幅工笔精细、清丽淡雅、色彩柔和的山水画卷。被闻一多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千古名作《春江花月夜》以其画意、诗情与哲理的相互融汇,带给我们无限的回味和思索,其间折射出的心气与才气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博大空灵的精神世界。

近代学者梁启超在谈及《春江花月夜》时也曾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此诗像“虎跑泉泡的雨前龙井,望去连颜色也没有,但吃下去过了几个时辰,还有余香留在舌上”与我们耳熟能详的众多古典诗歌不同,《春江花月夜》像咏叹调,又像小夜曲,它拂过人们的心中,留在人们的心上。

作者以“春江花月夜”为题,本身就表现出前代艺术家的一种艺术的独特眼光。诗人紧扣春、江、花、月、夜这些诗歌传统中极具丰富美学内涵的意象, 以“ 月” 为思情的生发中心, 在意象的相应相和中既展现了自然境界的恬美迷人, 又将情感、哲理融为一体。虽意旨朦胧,但情思可感,音调婉转,韵味无穷,充满朦胧幽约,隐约迷离之美,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完美诗境。

月亮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这首诗歌以月为线索,以春、江、花、月、夜为明珠的链式结构,清代的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早已阐述:“起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用归消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由此可见,月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月在一夜之间:升起——高悬——西斜——落下,这不仅是月亮在天宇中的运行过程,也是诗人情感由激扬而转为低沉的变化过程。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从时间和情感结构起了全诗。

从时间上看,有大的季节性的“春”,由春潮奔涌,到结尾的“春半”和“江水流春去欲尽”,在时间上显出了逐步的推进;也有小的时间的变动,那就是以一个夜晚为线索,从月亮在东海上随潮水升起,到“江潭落月复西斜”和“斜月沉沉藏海雾”,月夜将尽,月将西沉,从思念随月亮升起而萌动,到“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期待与失望,写出的又是一个思念的夜晚,一个让人无限惆怅的夜晚。这样的时间结构,把全诗的众多意象整合在一个月夜之中,显出了诗人构思的巧妙与独具的匠心。

从情感上看,作者的情思随着月亮、景物渐渐变化,由激扬变为低沉。诗的一开始就是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意象,阔朗明丽、清新出尘。随着月亮升到半空,作者发出“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感叹,情绪已经变为淡淡的伤感,感叹时空无限、生命有限。接着一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随流水”自然地由景到人,巧妙引出男女相似的离愁别恨之情。在“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巧妙地借爱人对自己的思念之情表达自己的思念。全诗用“不知乘月几人归,月落摇情满江树”一句做结笔以写景结束,景中含情,可以说既是写月落亦是说同情。情感是诗歌的本质,张若虚的深情也是《春江花月夜》一诗的魅力之所在。他笔下的月是情爱的意象,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是对人类精神的不懈追求。

“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诗人不是单纯地写出了月夜之美,自然之美,他突出表现了“月”与“人”的关系,月与人在情感上的对应与和谐。他一方面赞叹了作为自然物“月”的博大之美,永恒的美;另一方面又与象征着人间团圆的月亮相对应,也表现出了对人间至情的赞美与渴求。诗人以思念为中心,以夫妻、情侣、家庭伦理为表现的重点,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性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他向浩瀚的自然提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和“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深沉疑问与探究,同时也不看轻人间的至爱真情,那“扁舟子”的悠悠的思念和楼上佳人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也一样表达出了中国古代文人乃至普通人的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表现出了对普通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春江花月夜》不仅在卷首描绘自然景色时,以整段的诗句来展现艺术美的意境,营造艺术美的氛围,从而掀开了整个诗章的动人的序幕;而且以“月”作为全诗的主脉而统摄各种不同的群象。不论是明媚的初月、皎洁的高月,还是迷离的斜月、缠绵的落月,都是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来状写月的光辉、驾驭月的移动。楼上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以及珠帘上的流照、砧石上落月里的余辉等等,组成了不同的优美的意象群,这样全方位地来精描月光无不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意。除此之外《春江花月夜》在多方面细腻地描绘了多彩的夜色的同时,也引出了对天际与自然、江月与人生、永恒与短暂等的哲学思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以江月起笔,以江月落笔,在仰观孤月、俯察江海的诗化巨大时空中使宇宙意识和人间真爱展示出美好的境界,在感悟人生有限和追寻人生归宿无限的心灵叩问中冥思永恒的千古之谜。

《春江花月夜》带着淡淡的愁,浓浓的情,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清丽而幽远的纯美的世界。整首诗仿佛一首月光小夜曲,含蓄,隽永,柔媚似水,幽雅婉转。全诗随着诗人内心感情的摇曳回荡,韵律相应地扬抑回旋,回味无穷、思索不尽……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等. 《中国文学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闻一多. 《唐诗杂论》. 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4]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卷三七中国韵文理由所表现的情感》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5]王洪,田军.《 唐诗百科大辞典》.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文档

《春江花月夜》赏析

【摘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其独到的艺术构思,优美的意境,清雅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深妙的哲理,登上了初唐诗歌艺术的顶峰。千百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咏叹、为之倾倒,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月时间情感哲思谈及“春江花月夜”一种心旷神怡、遐想万千的憧憬之感油然而生,宛若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幅工笔精细、清丽淡雅、色彩柔和的山水画卷。被闻一多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千古名作《春江花月夜》以其画意、诗情与哲理的相互融汇,带给我们无限的回味和思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