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5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16:15
文档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5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课文。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的样子。透过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更能感受到孩子对妈妈的爱。因此,教学本文,应以“情感体验”为主体,引领学生在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后与文本产生撞击,找到孩子的情感与文本的切合点,产生移情效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搜集父母或长辈关心孩子的图片,搜集妈妈在家里辛苦干家务的图片,配上《我的好妈妈》的背景音
推荐度:
导读妈妈睡了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课文。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的样子。透过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更能感受到孩子对妈妈的爱。因此,教学本文,应以“情感体验”为主体,引领学生在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后与文本产生撞击,找到孩子的情感与文本的切合点,产生移情效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搜集父母或长辈关心孩子的图片,搜集妈妈在家里辛苦干家务的图片,配上《我的好妈妈》的背景音
妈妈睡了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课文。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的样子。透过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更能感受到孩子对妈妈的爱。因此,教学本文,应以“情感体验”为主体,引领学生在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后与文本产生撞击,找到孩子的情感与文本的切合点,产生移情效应。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搜集父母或长辈关心孩子的图片,搜集妈妈在家里辛苦干家务的图片,配上《我的好妈妈》的背景音乐。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图片,激情引入

1.课件出示一组具有浓浓亲情的图片,妈妈雨中为孩子打伞,妈妈抱着生病的孩子赶去医院等,引导学生欣赏后交流感悟。

2.导入:从小,是妈妈把我们养大的,在学习上,在生活中,她不知挨了多少累,快让妈妈休息一会儿吧!

3.教师板书课题“妈妈睡了”。引导学生用较为轻柔的语气读好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提出要求:听清字音,听清停顿。

2.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带着自学提示读文。

提示:(1)自由读课文,圈画本课生字,读时可以通过组词来加深记忆和理解,并想一想: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

(2)把课文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2)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生字,教师相机指导正音:重点强调本课的两个多音字“发”和“粘”。

①“发”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fà,可组词为“头发、白发”。另一个读音是fā,可组词为“发现、发明”。 

②“粘”是多音字,在本课中“粘”作动词用,读作zhān,指“黏的东西互相连接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可组词为“粘贴、粘上”。另一个读音是nián,可组词为“粘土、粘液”。

(3)交流记字方法,师相机指导。

①归类识记字形。

“哄、吸”是口字旁;“润、汗、沙”是三点水旁;“额”是形声字,部首“页”表示头部,“等、梦、紧”可用部件组合法识记。

②理解字义。

“粘”:用实物演示的方式理解“粘”的意思。如:把贴着双面胶的小花粘到黑板上。也可以让学生看课文插图,想想妈妈的头发为什么会粘在额头上。通过图文对照,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粘”的意思。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有什么情况会用到“粘”字. 

“乏”字的理解,请在文中找到它的近义词,“乏”和“累”意思相近,加深对“乏”字的理解。

(4)课件出示由“会认字”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5)学生小组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读好“粘在”“头发”“红润”“呼吸”等词语,“头发”的第二个字读轻声,“红润”的第二个字读翘舌音。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针对学生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和不通顺的句子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小结学文所得: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课前可布置学生观察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然后课上交流。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三、重点指导,学写生字

1.出示“哄”“脸”“沉”这3个左右结构的字,教师指导。

哄:“口”小些,“共”的第二竖比第一竖长,“共”的第二横穿插到“口”的下面。

脸:“月”写得瘦一些。

沉:左右部分高低大致相同。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课件演示书写动漫,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拓展: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交流,引入新课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妈妈睡了》。

2.引导学生交流:妈妈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妈妈睡觉的实际情景来说。

3.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自己的感情。

二、汇报交流,深化主题

1.汇报交流: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真美丽 好温柔 好累)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拨。

(1)品读“美丽”: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①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②引导学生交流: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课件出示“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并指导学生朗读。

④语言训练:将这些词语连起来,说一段夸赞妈妈美丽的话。

⑤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并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

a.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b.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⑥小组交流并汇报:妈妈睡得很香,就连妈妈的眉毛也“睡”得很香。“睡”字用得非常恰当,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睡梦中妈妈的安静与美丽。

⑦语言训练:将刚才那段夸赞妈妈的话修改一下,试着仿写一个拟人句。

(2)感受“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①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后思考:从哪里能看出“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画出相关的句子,轻轻地读一读。

理解“温柔”一词时,可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②课件出示睡梦中妈妈露出微笑的照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读:“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想象一下,睡梦中的妈妈可能想到了什么故事?

③引发回忆与交流:你见过妈妈微笑的样子吗?那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④指导朗读。妈妈的微笑那么温柔,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轻轻地、柔柔地、美美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3)体会“好累”: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①指导学生读一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从哪里能看出“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②学生汇报后,教师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理解:

“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a.妈妈干了好多活儿,她都会干什么活儿呢?请你结合自己的妈妈在家里要做的事情说一说。

要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学生要帮助妈妈做家务。

b.指导朗读:妈妈干了这么多活儿,会怎样?(很累,很困)请你体会妈妈此时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c.再次指导朗读:当你看到妈妈干了这么多活儿,累得睡着了,你有什么感受?(心疼)请你把自己的感受融进文字中,再读一读这句话。

d.第三次指导朗读:课件出示一组妈妈干活儿的照片,当你在屏幕上看到这些照片,或者在家里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的时候,你有什么体会?(妈妈爱我,爱家,我们也要爱妈妈)

2.指导学生把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充满感情地齐声诵读课文。

3.教师读第2~4自然段首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剩余的生字,圈出难写或容易写错的笔画。

2.学生看一看圈出的笔画,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

3.学生提出自己写不好的字,教师组织集体交流。

“先”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

“闭”的门字框不能写得太窄,要站得稳,左边短右边长。

“发”的第二笔撇的起笔最高。

“窗”是象形字,宜将字与图片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采用看图猜字的游戏来教学。下部里面不是“夕”,里面的点要出头。

4.教师范写这几个难写的生字,一边书写一边讲解书写要点。

5.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字,找准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先临写,再练写。

6.展示作品,集中评议。

四、总结交流,拓展延伸

1.小结:孩子们,从我们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一直到我们上小学、中学、大学……只要妈妈在,她们的爱就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为了我们,她们都在劳累着。

我们的妈妈真美丽,尽管她们的身材不是那么苗条,也许皱纹早已悄悄地爬上她们的额头。

我们的妈妈很温柔,虽然有时候她们会因为不听话的我们而大发雷霆。

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板书: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生齐读这句话。

2.拓展:

(1)你看过家人睡觉的样子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请家人帮忙,查找并阅读《妈妈心·妈妈树》《袋鼠宝宝小羊羔》《大棕熊的秘密》这三本书,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伟大的母爱可以创造奇迹的道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见雕琢的痕迹,却给人以亲切热情的感觉。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应着力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想象、体验,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1.范读中浸润情感。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舒缓轻柔的《摇篮曲》响起,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2.想象中丰富情感。妈妈为什么睡着了?因为她很累。这时我紧紧抓住“干了好多活儿”进行生活拓展,妈妈在一天里可能干了哪些活儿?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当他想到妈妈要做饭、洗衣、送自己上学、上班、收拾屋子、照顾老人……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心疼妈妈、爱妈妈的情感。当这种情感被诱发出来的时候,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3.实践中升华情感。无论是第一课时的“观察自己的妈妈睡觉时的样子”,还是第二课时的“推荐阅读”,这两项作业都是在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将文本中体会到的情感移至生活。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读懂妈妈的爱,并随时关爱妈妈,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真正实现了。

文档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5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课文。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的样子。透过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更能感受到孩子对妈妈的爱。因此,教学本文,应以“情感体验”为主体,引领学生在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后与文本产生撞击,找到孩子的情感与文本的切合点,产生移情效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搜集父母或长辈关心孩子的图片,搜集妈妈在家里辛苦干家务的图片,配上《我的好妈妈》的背景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