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理 试 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吹肥皂泡是同学们小时候经常玩的一种游戏。在阳光下,肥皂泡表面呈现出五颜六色的花纹,这是光的( )
A.反射现象 B.干涉现象
C.色散现象 D.折射现象
2.物体A、B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物体A、B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物体A、B在0 ~ 4 s内的位移相同
C.物体A、B在t = 4 s时的速度相同
D.物体A的加速度比物体B的加速度大
3.如图所示,人竖直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一起匀速斜向下运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人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D.人受到与速度方向相同的合外力
4.雷达是运用电磁波来工作的,它发射的电磁波频率多在300 MHz至1000 MHz的范围内,已知真空中光速c = 3×108 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可由恒定不变的电场和磁场产生
B. 电磁波可由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
C.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范围多在0.3 m至1 m之间
D. 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可由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确定
5. “ 5.12 ”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一架装载救灾物资的直升飞机,以10 m/s的速度水平飞行,在距地面180 m的高度处,欲将救灾物资准确投放至地面目标,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 )
A.物资投出后经过6 s到达地面目标
B. 物资投出后经过18 s到达地面目标
C. 应在距地面目标水平距离60 m处投出物资
D. 应在距地面目标水平距离180 m处投出物资
6.如图所示,地面上竖立着一轻质弹簧,小球从其正上方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从小球刚接触弹簧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则 ( )
A.小球动能一直减小
B.小球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大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
D.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
7.图甲为一列横波在t = 0时的波动图像,图乙为该波中x = 4 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速为4 m/s B.波速为6 m/s
C.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D.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8.回旋加速器是加速带电粒子的装置。其主体部分是两个D形金属盒,两金属盒处于垂直于盒底的匀强磁场中,并分别与高频交流电源两极相连接,从而使粒子每次经过两盒间的狭缝时都得到加速,如图所示。现要增大带电粒子从回旋加速器射出时的动能,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增大金属盒的半径
B.减小狭缝间的距离
C.增大高频交流电压
D.减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9.“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探月成为同学们的热门话题。一位同学为了测算卫星在月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v0 竖直上抛一个物体,测出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便可测算出绕月卫星的环绕速度。按这位同学的方案,绕月卫星的环绕速度为( )
A. B.
C. D.
10.用电高峰期,电灯往往会变暗,其原理可简化为如下物理问题。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连接两只相同的灯泡L1和L2 ,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原线圈输入有效值恒定的交流电压,当开关S闭合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线圈中电流减小
B.R两端的电压增大
C.副线圈输出电压减小
D.原线圈输入功率减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6页,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把第Ⅰ卷中选择题答案填写在选择题答题卡中。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题号 | 第Ⅰ卷 | 第Ⅱ卷 | 总分 | |||||
二 | 三 | |||||||
一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得分 |
二、本题共2小题,其中第11题6分,第12题10分,共16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6分)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运动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物体沿斜面下滑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他还运用实验验证了其猜想。某校科技兴趣小组依据伽利略描述的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时,让滑块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并同时打开装置中的阀门,使水箱中的水流到量筒中;当滑块碰到挡板的同时关闭阀门(整个过程中水流可视为均匀稳定的)。该实验探究方案是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来测量 的。
(2)下表是该小组测得的有关数据,其中s为滑块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下滑的距离,V为相应过程中量筒中收集的水量。分析表中数据,根据
,可以得出滑块沿斜面下滑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s (m) | 4.5 | 3.9 | 3.0 | 2.1 | 1.5 | 0.9 | 0.3 |
V(mL) | 90 | 84 | 72 | 62 | 52 | 40 | 23.5 |
5.6×10-4 | 5.5×10-4 | 5.8×10-4 | 5.5×10-4 | 5.6×10-4 | 5.6×10-4 | 5.4×10-4 |
12. (10分)为了确定一卷金属漆包线的长度,可通过测定其电阻值和去掉漆层后金属导线的直径来实现。现仅有下列器材:
待测漆包线:电阻值RL在40~50 Ω之间,其材料的电阻率ρ = 1.7×10-8 Ω·m;
② 毫安表 mA :量程1 mA,内阻RA = 50 Ω;
③ 电压表 V :量程6 V,内阻Rv = 4 kΩ;
④ 电源E:电动势约9V,内阻不计;
⑤ 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 ~ 10 Ω;
⑥ 螺旋测微器,开关S,导线若干。
(1)若这卷漆包线的电阻值为RL,金属导线的直径为d,金属电阻率为ρ,则这卷漆包线的长度L= (用RL、d、ρ表示)。
(2)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测定RL ,要求两电表指针偏转至少达到满刻度的一半。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电路,其中合理的是 。
(3)实验中测得d = 0.200 mm,按合理的电路测量时,毫安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毫安表的读数为 mA ,电压表的读数为 V,可求得该卷漆包线的长度L= m。
三、本题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的计算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3.(9分)如图,一探空气球匀速上升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设其总质量为M,所受浮力恒为F,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始终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 。
(1)求探空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
(2)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释放一个质量为m的探测仪器,问此后探空气球将以多大的加速度上升?
14. (11分)如图甲所示,正方形导线框abcd匀速穿过一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区域的宽度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导线框的电阻为R ,边长为2L ,在穿过磁场的整个过程中,导线框ab、cd两边始终保持与磁场边界平行,导线框平面始终与磁场方向垂直;导线框的速度大小为v,方向垂直于cd边,规定电流沿a→b→c→d→a为正方向。
(1)请在图乙中作出cd边进入磁场到ab边离开磁场的过程中,导线框中感应电流随位移变化的i - x图像;
(2)求在上述过程中导线框所产生的焦耳热Q 。
15.(12分)我省目前正在大力开发的风力发电是一种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环保发电方式。风力发电机的外观如图所示,其主要部件包括风轮机、齿轮箱、发电机等。
(1)风轮机叶片旋转所扫过的面积可视为风力发电机可接收风能的面积。设风速大小为v,方向垂直于叶片扫过的平面,风轮机叶片长度为r,空气密度为 ,求单位时间内风力发电机可接收的风能P0;
(2)若风力发电机将可接收的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 = 20%,当地的空气密度 =1.3 kg/m3,风速v =10 m/s。要设计一台功率P = 20 kW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的叶片长度r应为多少?
(3)在风速和叶片数确定的情况下,要提高风轮机单位时间接收的风能,可采取哪些措施?请提出一种建议。
16.(12分)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 ,两板的各有一小孔O1、O2,板间距离为d,开关S接1。当t =0时,在a、b两端加上如图乙所示的电压,同时,在c、d两端加上如图丙所示的电压。此时,一质量为m的带负电微粒P恰好静止于两孔连线的中点处(P、O1、O2在同一竖直线上)。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1)若在t =时刻,将开关S从1扳到2,当ucd=2U0时,求微粒P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要使微粒P以最大的动能从A板中的小孔O1射出,问在 t =到t =T之间的哪个时刻,把开关S从1扳到2?ucd的周期T至少为多少?
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物理试题参及评分标准
说明:
定出评分标准是为了使各地尽可能在统一标准下评定成绩。试题的参考解答是用来说明评分标准的,考生如用其他方法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的,根据错误的情况,参照评分标准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B 2.C 3.A 4.B C D 5.A C
6.B 7.A D 8.A 9.D 10.B
二、本题共16分。
11.(本题6分)
(1)时间 (2分)
(2)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一常数 (2分)
(3)斜面摩擦不均匀 水量测量不准确 滑块开始下滑和开始流水不同步 滑块停止下滑和停止流水不同步等
(其他答案合理的也给分) (2分)
12. (本题10分)
(1) (3分)
(2)C (3分)
(3)0.60(1分) 4.8(1分) 92 (2分)
三、本题共44分。
13.(本题9分)
解:(1)设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根据平衡条件,得
①(2分)
②(2分)
(2)设加速度大小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③(3分)
由①③得
④(2分)
14.(本题11分)
解:(1)i - x图像如图所示 (4分)
(纵坐标值各1分,图线2分)
(2) cd边或ab边切割磁感线时,线框的感应电动势
E = 2BLv ①(1分)
②(1分)
③(1分)
而 ④(1分)
⑤(1分)
解得
⑥(2分)
15.(本题12分)
解:(1)风轮机可接收的风能为
①(1分)
②(2分)
每秒钟接收的风能为
③(1分)
由①②③得
④(2分)
(2)发电机功率为
⑤(1分)
由④⑤得
⑥(2分)
代入数据得
⑦(1分)
(3)可增加风轮叶片长度 安装调向装置,以保证风轮机与风速方向垂直等
(其他答案合理的也给分) (2分)
16.(本题12分)
解:(1)当A、B间加电压U0时,微粒P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
①(1分)
当A、B间电压为2U0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②(1分)
由①②得
③(1分)
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 (1分)
(2)依题意,为使微粒P以最大的动能从小孔O1射出,应让微粒P能从O2处无初速向上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为此,微粒P应先自由下落一段时间,然后加上电压2U0,使微粒P接着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向下减速到O2处再向上加速到O1孔射出。设向下加速和向下减速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
则: ④ (1分)
⑤(1分)
解得 ⑥(1分)
故应在时刻把开关S从1扳到2。 (1分)
设电压ucd的最小周期为,向上加速过程,有
⑦ (2分)
解得 ⑧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