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建筑市场的相关,鼓励装配式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专项设置产业化技术指标和体系化技术,为大量、快速的住宅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从根本上推进了绿色建筑行动。
一、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
(1)墙体采用预制夹心保温墙板,集承重、围护、保温、防水、防火等功能于一体。由外叶板、保温层和内叶板通过隔热连接件拉结预制而成,并通过局部现浇及钢筋套筒连接等有效的连接方式组装,形成装配整体式建筑。具有建筑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现场湿作业少,现场支模少的优点。
(2)预制构件全部工厂化流水线生产,具有混凝土振捣均匀,密实,质量稳定,精度高,规格一致等优点,后期安装连接方便,消除质量通病,提高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周期。
(3)外墙保温层外部采用50mm厚钢筋混凝土包裹,防火各项指标均大幅优于传统墙体,达到A级防火要求。
(4)因墙板是工厂化流水线生产,精度较高,可大量减少支模数量,大幅减少现场施工人员,且现场无抹灰可大量减少建筑垃圾,降低工程成本。采用外挂式脚手架,不再搭设传统落地式、悬挑式脚手架,使脚手架使用大幅减少,临边洞口大量减少,工人生产安全系数大幅度提高。
二、装配式建筑的部分施工工艺
(1)装配式住宅工程施工图有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装配式分解图、结构细化4套图纸,针对剪力墙结构的土建工程图纸则多2套。预制构件进厂有专业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进行尺寸、观感、垂直平整的校核验收,进场后有专用搁置架体(图1)。
图1 预制墙板存放区示意
(2)承重预制构件顶部留置钢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钢筋外漏12cm,底部预埋套筒和注浆孔。上层墙体与下层墙体通过钢筋、套筒进行连接,并在预制墙体稳固牢固后进行注浆。注浆气温应不低于5℃,注浆时使用专用的套筒灌浆料,注浆前按照配比搅拌并做流动性试验,灌浆料摊开直径不小于30cm,注浆作业过程中要一气呵成。灌浆料试件标准养护28d后送具相应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抽检,抽样批次每层不少于3组(试件尺寸40mm×40mm×160mm)。
(3)吊装作业由专业的吊装队进行施工,预制墙体生产厂家按图纸对每个预制墙体进行编号,进场后吊装人员按图纸按顺序进行吊装。在吊装预制墙体前应摊铺2cm厚座浆灰,强度等级应高于预制墙体1个等级以上且不应低于40MPa,并在预留钢筋上加设止水圈防止外墙渗水。座浆试件送具相应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抽检,抽样批次每层不少于1组。在预制墙体上预埋2个吊装点便于吊装。墙体连接面均为水洗面(替代混凝土凿毛处理)并留置对拉螺栓孔、甩筋、施工外挂架螺栓孔,甩筋使预制墙体和后浇筑构件连成整体。预制墙体吊装就位后应对墙体的4面垂直进行校核,对应轴线位置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每个墙体加设2根斜支撑杆件与下层现浇板连接,待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
(4)在绑扎节点钢筋前,为防止浇筑混凝土节点漏浆,同层相邻外墙板之间的竖向缝及上下层预制墙体之间的2cm水平缝应进行特殊处理,具体做法为:
1)带纤维胶带1道(现场实际为SBS防水卷材代替);
2)聚乙烯胶棒;
3)聚氨酯发泡剂;
4)密封胶填塞。预制梁与现浇梁连接部分在预制梁的侧面留置键槽来提高连接部分的抗剪性能,预留钢筋锚固长度不够时,对梁甩筋进行套丝并加设丝帽形成锚固板,增加预制墙体与后浇部分连接强度。
三、小结
随着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环保的提出,装配式建筑施工已成为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施工实现了预制构件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运输物流化及安装专业化,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减少施工废弃物的产生,因此装配式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材料的不断更新,建筑装配率将不断提升,建筑行业将会迎来革新,建筑人应紧跟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步伐,利用先进的预制科技,装配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