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 得分 |
一、选择题 |
A.春燕/燕山 干劲/坚劲 夹击/夹衣
B.横肉/蛮横 咽喉/哽咽 困难/被难日
C.宿营/住宿 嚼着草根/细嚼慢咽 剥削/生吞活剥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山月似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B.何当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C.粉身碎骨浑不怕(全,全然)
D.要留清白在人间(干净)
3.对《竹石》一诗所抒发的情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热爱竹子,为竹子生活的环境抱不平的愤慨之情。
B.诗人对当时黑暗、污秽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情操。
C.诗人热爱生活,想于世,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心态。
根据诗意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4.烈火焚烧若等闲。( )
A.平常 .随便 .无端
5.石灰吟。( )
A.唱,声调抑扬地念
B.古代诗歌的一种
C.呻吟,叹息
6.要留清白在人间。( )
A.干净,没有污染 .高尚的节操
7.任尔东西南北风。( )
A.任凭 .承受 .无论
根据意思选择恰当的诗句。
8.竹子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磨炼和打击,更加挺拔有力,任凭你从东西南北刮来的风如何吹。( )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9.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0.何时能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季里奔驰在沙场上。( )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1.下面诗句停顿划分不正确的是( )
A.烈火/焚烧/若等闲
B.要留/清白/在人间
C.咬定/青山/不放松
D.立根/原在/破/岩中
12.下列名句引用不恰当的是(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为祖国贡献力量!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不懈地努力与执着地拼搏才能获得成功。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只有博览群书,反复阅读积累,才能妙笔生花。
D.我们要爱护环境,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胡乱开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13.黑云翻墨未遮山。( )
A.翻动的墨水 .打翻的墨水
评卷人 | 得分 |
二、语言表达 |
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借梅花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作者借菊花的“傲霜枝”勉励朋友要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 得分 |
三、填空题 |
清莲居士(________) 东坡居士(_________) 柳泉居士(_________)
香山居士(________) 易安居士(_________) 六一居士(_________)
16.照样子写词语。
东西南北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千磨万击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7.品析诗句。
1.《马诗》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运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方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马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抒发了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
3.读到“千锤万凿”,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让我想到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感受到石灰石____________。“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现出______________
4.本课三首古诗都是 _______诗,我们还学过这样的古诗有《_____》,请默写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你写出两句借事物表现人物品质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填空
1.中华民族自古至今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有_____,有_____,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_____。”
2.《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诗人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
3.群儿_____,一儿_____瓮,足_____水中。众皆_____,光击瓮破之,水迸,儿_____。
4.李明的爸爸是宇航员。这个周末,李明的好朋友王珊准备向李明爸爸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李明笑着说:“你算是找对人了。正如《书戴嵩画牛》中说的“_____,_____。”
5.《书湖阴先生壁》中,把山水化成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主动与人亲近,以此赞美湖阴先生高洁品质的诗句是_____,_____。
6.“_____,_____。”通过写梅与雪的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唐代诗人王翰在《_____》中写道:“_____,_____?”描绘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老师常引用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教我们写作时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俗语“_____,_____。”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7.“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集中体现,请你写出两部国学经典作品:《_____》、《_____》。
20.离别,是一份难以割舍的真情。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歌表达了自已的这份情感。比如李白送别孟浩然的“______,______”,高适劝慰董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王勃激励杜少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唐朝涌现了很多著名诗人,他们往往都有一个雅称,比如李白被称为“诗仙”。你知道下面诗人的雅称吗?
杜甫:_____________ 王维:________________
李贺:_____________ 白居易:________________
22.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_________) 捶(__________) 凿(_________) 焚(________)
洛(_________) 锤(__________) 函(_________) 烫(________)
23.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______)。
A.何时将要 B.什么时候 C.当时
(2)这两句诗中的“______”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______”象征受到了重用,“_______”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诗句赞美竹子_______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
24.填空。
1.《马诗·大漠沙如雪》是_____代诗人_______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五篇。这首诗用_______手法,通过 _________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2.《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_______,采用 _______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赞颂了石灰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实际_________,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绝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竹石》是清代画家________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_____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_______,而是竹的________。这首诗__________,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_____________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25.佳句我会填。
(1)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 。
(3)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
26.填空。
1.《寒食》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在《马诗》中借马以抒情。表现自己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诗句是_______。
3.《石灰吟》是一首__________诗。作者以______作比喻,表达自己为___________的决心。
4.郑燮的《竹石》着力表现了________的品质。是一首赞美_____的题画诗,也是一首______诗。
4.根据情景填写句子或词语。小红经常轻易向别人承诺,可有时办不到,这时你会用《老子》中的警句劝告她:________。你的同桌喜欢读冰心奶奶的作品,你想劝他广泛阅读,博览群书,你会说:只看一个人的________,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________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今天放学固家,还没放下书包就被妈妈训了一顿,真叫我:丈二和尚——________。
27.古诗天地。
马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诗》是唐代诗人______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五篇。这首诗用______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诗的前两句通过______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______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咏叹的意味。
28.古诗天地。
竹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石》是清代画家______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______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______。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
29.古诗天地。
石灰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______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______手法,字面上是咏______,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凝练,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______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凜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最后一句“____________”,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评卷人 | 得分 |
四、诗词曲鉴赏 |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③临:逼近,到,临近。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⑤玉龙:宝剑的代称。
30.解释加点字。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
(2)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
(3)霜重鼓寒声不起。(_____)
31.用原句填空。
(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
(2)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______的《易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34.解释词语:
锋棱:_______ 堪:_______
35.诗的前四句写马的_______,后四句写马的______。
A.精神 B.形态
36.分析画线诗句,完成练习。
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马的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一词写出了马的疾驰。在这两句中,________是静态描写,________是动态描写。
37.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38.这首诗和李贺的《马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是( )
A.比喻的手法 .托物言志 .以景写情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9.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40.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 淡墨痕:_________
夸:_____ 满乾坤:____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__________。
41.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_______ , ____ 。
42.“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
43.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节操。请你默写一首课外搜集的描写梅花的古诗。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4.解释词语。
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
47.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
48.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好像。 .等闲:平常。 .浑:浑浊。
49.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50.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阅读短文。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
_____________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52.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53.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咬”和“立”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56.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在写___,其实是写_______,表明了诗人________的精神。
课外阅读。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②清气:清香的气味。③乾坤:天地。
57.判断对错。
(1)“不要人夸好颜色”中的“人”指的是王冕。(____)
(2)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这两句诗标示的节奏是正确的。(____)
58.这首诗中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___”。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_________”。
59.写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60.这首诗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誓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
A.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阅读古诗《石灰吟》,回答问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6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
62.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山水诗 .咏物诗
6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
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赞扬了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决心。
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诗人以______喻______,实写________,赞颂的却是______。
65.作者用竹子________的特点,来表达自己______的品质。
66.“东西南北风”喻指( )
A.各个方向吹来的风。
B.生活中的各种艰险磨难。
67.“千磨万击还坚劲”表现出( )
A.竹子根深蒂固,吹不倒。
B.诗人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课内阅读我最棒。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8.“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说明了( )
A.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 .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竹子很有劲。 .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69.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之恶劣,赞美了竹子________的品质。
70.最后一句诗中的__字,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71.本诗是一首题画诗,下列还有哪些是题画诗?用“√”标出来。
A.《墨梅》( ) B.《惠崇春江晚景》( )
C.《滁州西涧》( ) D.《江南春》( )
阅读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72.给下列的字注音。
筑(____) 霜(____) 枷(____)
73.知词义,解句意。
场:打谷场。 霜晴:下霜后的晴天。
前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按照读音的韵律,用“/”给诗分节奏。例如:新筑/场泥/镜面平。
75.这首诗所写的季节和表现的主题是( )。
A.春日,农民忙着耕种播种。
B.夏日,农闲时人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C.秋日,农民夜以继日赶打稻谷时的快乐心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菊花
[唐]元稹
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篱③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③篱:篱笆。
76.第一句诗中的“____”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77.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态。
78.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这首诗借菊花___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________的赞美。
80.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课内精彩回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8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_____)
(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 (______)
(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______)
83.下列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一个“喜”字。
B.“满”字真实地展现了诗人喜极而泣、泪如泉涌的情态,逼真地表现了诗人喜不自禁的感情。
C.“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诗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8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中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地方,诗人既展开想象,又描绘实境。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5.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86.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_____)
(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______)
(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______)
评卷人 | 得分 |
五、书写 |
评卷人 | 得分 |
六、信息匹配 |
1.一群小燕(yān yàn)子飞过燕(yān y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 jì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 jìng)旅。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燕山(yān yàn) 相似(shì sì)
还是(hái huán) 坚劲(jìn jìng)
焚烧(fán fén) 任凭(rèn rén)
90.请选出下面文段表达的情感或精神品质所对应的诗句。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又一次竞选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唉,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怀才不遇,希望施展抱负。(____)
2.于谦是有名的清官,他60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帝派太监送来的礼物也被拒之门外。后来本该受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保持高尚节操,不惜牺牲,坚守清白。(____)
3.先烈们在狱中受尽折磨,也不低头,也不当叛徒说出自己的同志,他们历经磨难,依然坚强。这种伟大的精神令我们敬仰。(____)
91.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________)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
92.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志向。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_______;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3.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ì shì
1.相似(____) 似的(____)
tà tā
2.踏青(____) 踏实(____)
rèn rén
3.任务(____) 姓任(____)
评卷人 | 得分 |
七、判断题 |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句诗的意思是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诗中把沙比喻成霜雪,把弯月比喻成银钩。(____)
2.《竹石》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郑燮,它既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____)
3.《石灰吟》以石灰作比喻,表达了诗人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尚节操的决心。(____)
4.“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咬”字写出了竹子的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____)
5.文中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人的精神品质。(____)
评卷人 | 得分 |
八、书面表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 得分 |
九、连线题 |
似 全,全然 若 你
何当 好像 等闲 高尚的节操
任 何时将要 清白 好像
浑 任凭 尔 平常
评卷人 | 得分 |
十、句型转换 |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下的每一块土地都被洪水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C
2.D
3.B
4.A
5.B
6.B
7.A
8.A
9.B
10.A
11.D
12.A
13.B
14.不向世俗献媚、坚贞纯洁的高尚情操。 乐观向上、坚强不屈。
15.李白 苏轼(苏东坡) 蒲松龄 白居易 李清照 欧阳修
16.春夏秋冬 喜怒哀乐 千变万化 千军万马
1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对偶、比喻 平沙覆盖着大漠,有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 工人们用铁锤和钢钎开采的叮当声 石灰石在高温下煅烧 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 高尚的节操 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咏物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18.示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9.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中国的脊梁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戏于庭 一儿登瓮 跌没 弃去 得活 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凉州词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诗经 论语
20.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21.诗圣 诗佛 诗鬼 诗魔
22.联络 捶打 开凿 焚烧 洛阳 锤子 信函 烫人
23.B 何当 金络脑 踏清秋 千锤百炼 千万次捶打至今还非常坚韧,任凭你东南西北风。 B
24.唐 李贺 比兴 咏马 于谦 托物言志 象征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借物喻人 郑燮 竹 柔美 刚毅 借物喻人 同流合污
25.不识庐山真面目 病树前头万木春 乌蒙磅礴走泥丸 何当金络脑 柳暗花明又一村
26.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托物言志 石灰 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 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 岩竹 咏物 轻诺必寡信 著作 酿出 摸不着头脑
27.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李贺 比兴 平沙 建功立业
28.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 题画 刚毅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9.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象征 石灰 积极进取 要留清白在人间
30. 毁。 向着。 响亮。
3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2.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3.C
34. 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甚至可以
35. B A
36. 动作 两耳 四蹄轻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37.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38.B
39.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40. 我 淡淡的墨痕 称赞 弥漫在天地之间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41.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42. 松 竹 梅 笔 墨 纸 砚
43.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44.只要
45.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46.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47.千锤万凿出深山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
48.C
49.要留清白在人间
50.托物言志
51. A A A D
52.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 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之中的竹子
53.任凭各方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54. 清 郑燮 题画 来自世俗、社会的各种 勇于斗争的精神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
55. 拟人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格
56. 竹子 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 不怕打击、不畏风浪
57. × √
58. 朵朵花开淡墨痕 只留清气满乾坤
59.它不需要人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60.A
61. 明 于谦
62.C
63. 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平常 不怕牺牲,为国尽忠 坚守高尚节操
. 生长在岩石缝中的竹子 物 人 竹子 人
65. 坚忍不拔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66.B
67.B
68.D
69.坚韧顽强
70.任
71.A√ B√
72. zhù shuānɡ jiā
73.新铺的打谷场地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家家都趁下霜后的晴天打稻谷。
74.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75.C
76.绕
77.赏菊时悠闲
78.菊花具有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此花开尽更无花)
79. 不怕严寒 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
80.D
81. 唐 杜甫 忽闻朝廷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若狂
82. √ × ×
83.C
84. 巴峡 巫峡 襄阳 洛阳
85. 唐 杜甫 忽闻朝廷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若狂
86. √ × ×
87.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
88.yàn yān
jìn jìng
.yān sì
hái jìng
fén rèn
90.C A B
91.B A
92.B C A
93.sì shì tà tā rèn rén
94.√ √ √ × √
95.在山上,竹子紧紧咬定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原来是它的根深深扎进石缝中。千万次捶打到今天身骨仍然很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对于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这竹子好坚强啊,好执着!
96.
97.全班同学没有不参加这次植树活动的。 山坡下没有一块土地不被洪水淹没了。 你不会不知道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