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 |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Method) | |||
课程类别 | B |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专业限选课 D专业任选课 | ||
学时(学分) | 共 48 学时( 3 学分),其中理论教学 48 学时,课内实验教学 0 学时 | |||
适用学科专业 | 劳动保障;行政管理 | 考核方式 | 考试 | |
责任审核人签字 | 院长: 教学院长: |
本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感到,只有对社会和人类行为有更深入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制定社会、进行社会管理、预测社会发展,才能解决由急剧的社会变迁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调查作为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手段。已成为研究社会现象的主要方法之一。那么,人们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应了解哪些理论、遵循哪些原则、运用哪些具体方法去解读社会?这些均是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们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指导思想、一般原则、历史发展、具体的调查和研究方法及技巧,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及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最终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
三、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本课程基本知识点包括:社会调查的起源、发展、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调查题目选取的方法技巧;抽样的概念、方法和相关理论;问卷的设计与定稿;资料收集方法;资料的整理、分析方法;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基本知识点。
(二)重要知识点
本课程重要知识点包括: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调查题目选取的方法技巧;抽样的概念、方法和相关理论;问卷的设计与定稿;资料收集方法;资料的整理、分析方法;理论形成的过程和方法。
四、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了解社会调查的起源、发展,社会调查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理解社会调查理论的基本概念,特别是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理解撰写调查报告的意义。
掌握社会调查的设计程序和方法,抽样即获得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方法,资料获得的主要方法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熟练掌握相关理论设计社会调查方案,抽取样本,设计问卷,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够把相关理论应用到社会调查实践中。
(二)能力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能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指导思想、一般原则、历史发展、具体的调查和研究方法及技巧,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及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最终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和运用社会调查基本方法。
(三)素质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实证研究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及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提高运用社会调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模式与作业要求
(一)教学模式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讲述为主,学生自己设计一调查方案并开展一次实际调查
(二)作业要求
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两部分,课堂测验要求当堂完成,课后作业按时完成。作业分值按比例计入期末总评。
六、成绩评定及权重分配
本课程考核拟采取综合考核方式评定学生成绩,主要有三个方面构成,包括期末试卷考核,平时测验、课后作业和考勤。
期末总评=(卷面(90 %)+课堂测验、作业(5 %)+考勤(5%))。
七、学生学习建议
(一)先修课程
社会统计学、社会研究方法
(二)学习建议
本课程侧重实际应用,是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工具。因此,理论学习要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学习过程中应该主动进行一些社会调查。
(三)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考资料
1、《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风笑天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2、《社会研究方法 》,艾尔·巴比编著,华夏出版社,2009年。
3、《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袁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