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丛枝菌根侵染率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32:00
文档

丛枝菌根侵染率研究

丛枝菌根研究方法一、检测孢子含量的方法A湿筛倾注法1.称取一定重量的土壤样品(最好是取自15cm表层植物根系附近的土壤),放在容器内用水浸泡20-30min,使土壤松散。如果土壤粘性很大,也可加入各种土壤分散剂。2.选用一套洁净的具有孔径为0.5-0.034mm的土壤筛,依次重叠起来。最底层用一物体垫着(如培养皿、木块等物),使筛面稍微倾斜。3.用玻璃棒搅动浸泡的水溶液,停置几秒钟后,使大的石砾和杂物沉淀下去,即将悬浮的土壤溶液慢慢地倒在最上一层孔径最大的土壤筛上。倾倒时,最好集中倒在筛面的一
推荐度:
导读丛枝菌根研究方法一、检测孢子含量的方法A湿筛倾注法1.称取一定重量的土壤样品(最好是取自15cm表层植物根系附近的土壤),放在容器内用水浸泡20-30min,使土壤松散。如果土壤粘性很大,也可加入各种土壤分散剂。2.选用一套洁净的具有孔径为0.5-0.034mm的土壤筛,依次重叠起来。最底层用一物体垫着(如培养皿、木块等物),使筛面稍微倾斜。3.用玻璃棒搅动浸泡的水溶液,停置几秒钟后,使大的石砾和杂物沉淀下去,即将悬浮的土壤溶液慢慢地倒在最上一层孔径最大的土壤筛上。倾倒时,最好集中倒在筛面的一
丛枝菌根研究方法

一、检测孢子含量的方法

A湿筛倾注法

1. 称取一定重量的土壤样品(最好是取自15cm 表层植物根系附近的土壤),放在容器内用水浸泡20-30min,使土壤松散。如果土壤粘性很大,也可加入各种土壤分散剂。

2. 选用一套洁净的具有孔径为0.5-0.034mm的土壤筛,依次重叠起来。最底层用一物体垫着(如培养皿、木块等物),使筛面稍微倾斜。

3. 用玻璃棒搅动浸泡的水溶液,停置几秒钟后,使大的石砾和杂物沉淀下去,即将悬浮的土壤溶液慢慢地倒在最上一层孔径最大的土壤筛上。倾倒时,最好集中倒在筛面的一个点上,不要使整个筛面都沾有土壤溶液。

4. 用清水依次轻轻冲洗停留在筛面上的筛出物,以免在上层粗筛面的剩留物中夹藏有VA菌根真菌孢子。

5. 用洗瓶将停留在筛面上的筛出物轻轻冲洗到一个清洁的培养皿里面,再将滤液通过细筛并用水冲洗。在冲下来的筛出物中,除有许多细的沙砾和杂质外,就含有VA菌根真菌的不同直径的孢子。

6. 将含有筛出物的培养皿放在双目实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

B 蔗糖离心法

1.  称取10 g菌剂,置入大烧杯中加500 ml水,搅拌,静置10 s。

2.  先后过80目分样筛、400目分样筛,将400目筛子上的残余物用药匙转入50ml 离心管中,后用清水冲洗筛子,将残余物全部转入离心管中,配平,3000转/min 离心10 min。(注分样筛最好直径为12 cm左右,便于下面放置烧杯过筛)

3.  去掉上清液,在离心管中加入预先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50%的蔗糖溶液,玻璃棒搅匀,配平,3000转/min 离心10 min(注意离心前离心管壁上不能有残余物)。

4.  将400目筛子呈一斜面放置,离心后的蔗糖溶液过筛子的下侧,用水将筛子上的残留物轻轻洗入划线培养皿中。(注意水不能加太多以防影响检测,培养皿划线便于统计)。

5.  解剖镜镜检统计培养皿中的孢子数目,计算出菌剂中的孢子含量。

 注:溶于蔗糖溶液中的孢子仍可进行接种。

A. Gerdemann J W, Nicolson T H,1963. Spores of mycorrhizal endogone species extracted from soil by wet sieving and decanting. Transactions of the British Mycological Society, 46: 235-244

B .刘润进,李晓林.2000.丛枝菌根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0-194

二、检测菌根侵染率的方法(曲利苯蓝染色改良法)

Phillips J M,Hayman D S,1970. Improved procedures for clearing and staining parasitic and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for rapid assessment of infec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British Mycological Society, 55: 158~161

挑根—碱液软化—酸化—染色—脱色—制片、镜检

1.将洗净的粗细合适的根系剪成 1 cm左右的根段至于三角瓶中。

2.加入10% KOH在90℃的水浴锅中染色45~60 min(去除细胞质,便于染色。一般幼根需要时间较短约0.5 h,老根需要时间长约1 h,以根系相对透明为标准)。

3.弃去碱液,用清水洗3~5次(晾至室温后再冲洗),加入2%盐酸室温下酸化5 min。

4.加入0.05%曲利苯蓝于90℃水浴锅中染色30min。

5.去除曲利苯蓝后,弃去溶液后用自来水冲洗,加入乳酸甘油溶液(1:1:1 )室温下脱色24h,(晾至室温后再冲洗,也可直接脱色)。

6.用镊子夹取15条排列在载玻片上,每个样30条2个片,显微镜镜检(10×10)。

说明:常规制片用水即可,或封固剂(聚乙烯醇1.66g,甘油1 ml,乳酸20ml ,蒸馏水10ml)制片片子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但容易产生气泡,经脱色后的植物根系可以在甘油中保存数月。

三、统计方法

Estimation of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according to Trouvelot et al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性的评估方法(Trourelot等,1986)

∙Trouvelot A, Kough JL & Gianinazzi-Pearson V (1986) Mesure du taux de mycorhization VA d’un système radiculaire. Recherche de méthodes d’estimation ayant une signification fonctionnelle. In : Physiological and Genetical Aspects of Mycorrhizae, V. Gianinazzi-Pearson and S. Gianinazzi (eds.). INRA Press, Paris, pp. 217-221. 

1.将15个根段固定在1张载玻片上,30个染色后的植物须根根段制2个片子。

2.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根段,按照图1的分类方法确定分级,这种分级包括对每个根段菌根侵染率水平和丛枝丰度的快速评估。

3.将观测值代入计算机软件“Mycocale”中即可按照以下相关公式计算出相关的菌根侵染度参数:%F,%M,%m, %a和%A (Trouvelot et al 1986)

oFrequency of mycorrhiza in the root system

根系中的菌根侵染率(%F)=有菌根根段数/总根段数*100

oF% = ( nb of fragments myco/total nb)*100 

oIntensity of the mycorrhizal colonisation in the root system

根系中的菌根侵染强度(%M)=( 95*侵染率90%以上根段数+70*侵染率50%至90%的根段数+30*侵染率10%至50%的根段数+ 5*侵染率10%以下1%以上根段数+ 侵染率1%以下根段数)/总根段数*100

oM% = (95n5+70n4+30n3+5n2+n1)/(nb total)

where n5 = number of fragments rated 5; n4 = number of fragments 4 etc. 

oIntensity of the mycorrhizal colonisation in the root fragments

相对菌根强度即根段中的菌根侵染强度(%m)=M*总根段数)/有菌根根段数

om% = M*(nb total)/(nb myco) 

oArbuscule abundance in mycorrhizal parts of root fragments

a% = (100mA3+50mA2+10mA1)/100

(相对丛枝率)菌根根段丛枝率(%a)=( 100*mA3+50mA2 + 10mA1)/100,其中mA3,mA2,mA1分别是A3,A2,A1所对应的菌根侵染强度

owhere mA3, mA2, mA1 are the % of m, rated A3, A2, A1, respectively, with mA3=((95n5A3+70n4A3+30n3A3+5n2A3+n1A3)/nb myco)*100/m and the same for A2 and A1. 

oArbuscule abundance in the root system

(绝对丛枝率)根系丛枝率(A%) = a*(M/100)

Figure 1

注:现在找不到“Mycocale”这个软件了,我一般都是显微镜检测后自己计算结果。统计菌根侵染率的方法有很多,有网格交叉法、频率标准法等,可以搜一下相关文献。另附《丛枝菌根及其应用》(刘润进,李晓林主编,2000,科学出版社)的190-199页。

四、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试剂配制:

1.柠檬酸钠浸提剂的配制:分别称取14.705g、5.882g柠檬酸钠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定容到1L,即50mmol L-1pH调至8.0、20mmol L-1pH调至7.0柠檬酸钠

2.牛血清蛋白标准溶液:称取100mg0.001牛血清蛋白溶于蒸馏水中,定容到100ml即为1g L-1的牛血清蛋白标准溶液,稀释10倍(现配现用)

3.考马斯亮蓝染色剂的配制:称取考马斯亮蓝G250 100mg加95%乙醇50ml,加85%(m/V)磷酸100ml,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保存于棕色瓶中

试剂

Reagent试管编号 Tube number

1234567
 牛血清蛋白ml

00.20.30.40.50.60.7
蒸馏水ml

1.00.80.70.60.50.40.3
蛋白质浓度 μg/ml

0.003.335.006.678.3310.011.67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的提取:

4.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EG):分别称取土样 1.00 g 于带刻度离心管中,对应加入 8 mL 柠檬酸钠浸提剂(20 mmol.L-1、pH 值 7.0),加盖,摇匀,在 103 kPa、121℃下提取 30 min,10 000×g 下离心 6 min,收集上清液,每个处理重复 4 次,提取1次,用蓝色记号笔。

5.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TG):分别秤取土样 1.00g 于带刻度离心管中,对应加入 8 mL 柠檬酸钠浸提剂(50 mmol.L-1、pH 值 8.0),加盖,摇匀,在 103 kPa、121℃下提取 60 min,,再重复提取 5 次,每次重复提取时,保证提取液体积固定且摇匀土样,使土样与浸提剂充分接触;每提取一次之后迅速在10 000×g 下离心 6 min,将上浮物从土壤中分离出去,收集上清液,每个处理重复 4次。上清液储藏在 4℃下直至第 2 天分析。

球囊霉素相关蛋白的测定:分别吸取 0.5 mL 的上清液,加入 5 mL 考马斯亮蓝G-250 染色剂(使用之前过滤),加盖,震荡,显色 10 min,于 595 nm 波长下比色。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albumin,BSA)作标准液,考马斯亮蓝法显色,绘制标准曲线,最后含量单位表示μg/g

菌根参考书

   期刊:Mycorrhiza

1.J.R.Norris,D.J.Read,A.K.VARMA.1992.Techniques for mycorrhizal research

2.国内有《菌根学》 刘润进、陈应龙主编

 《丛枝菌根及其应用》 刘润进、李晓林主编

 《丛枝菌根生理生态学》 宋福强主编

 《AM培养新技术及其对土地复垦生态效应》  毕银丽主编

 《园艺植物丛枝菌根研究与应用》 吴强盛主编

文档

丛枝菌根侵染率研究

丛枝菌根研究方法一、检测孢子含量的方法A湿筛倾注法1.称取一定重量的土壤样品(最好是取自15cm表层植物根系附近的土壤),放在容器内用水浸泡20-30min,使土壤松散。如果土壤粘性很大,也可加入各种土壤分散剂。2.选用一套洁净的具有孔径为0.5-0.034mm的土壤筛,依次重叠起来。最底层用一物体垫着(如培养皿、木块等物),使筛面稍微倾斜。3.用玻璃棒搅动浸泡的水溶液,停置几秒钟后,使大的石砾和杂物沉淀下去,即将悬浮的土壤溶液慢慢地倒在最上一层孔径最大的土壤筛上。倾倒时,最好集中倒在筛面的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