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不应成为万能指标。即便从学术研究角度看,英语作为工具的重要性也并非压倒一切。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益川敏英“英语不佳”,但却并没有妨碍他取得学术上的成功。这虽然只是个孤例,并不能证明英语不重要,但也足以证明“英语崇拜”不可取。另外,汉语学不好,也会影响英语的使用,过去有人把英语中的“银河”翻译成“牛奶路”,今人也有类似笑料,这都是不重视母语学习而种下恶果的明证。
总而言之,笔者以为应该理性看待英语教育,在小学阶段,不妨让英语成为“选修课”,至于考研(论坛) 和晋升,则应该以专业来决定是否要考英语,不必把英语水平当作衡量人才的绝对标准。
《中国不高兴》作者王小东提出,中小学英语课时不必作为必修课的。他认为举例国外的研究中发现,中学学外语与小学学外语,最后到大学的时候,外语成绩是一样的。小学学外语不太管用!其次,从中国国情来看,小学开外语课师资力量也不够。
中学教师刘天义也认为,现在要求全员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必修英语,是中国教育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
媒体评论员王强提醒中国在英语学习中必须认识到全民普及是不可能的。他认为绝大部分孩子他们学的外语,还没有到深层次交流的程度,精英只能是精英,不可能普及。
英语学习研究专家曲刚在场上更是直接抨击了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他认为现阶段 “这种不讲声音、 什么都不讲,就这么背一些杂七杂八的符号,甚至他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的英语教学,它是一个生命的浪费,是对孩子智慧的一个不尊重!中国现在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的英语教育,取消了没问题,因为它压根不是学英语!”
尽管对是否在小学开设英语课有不同的看法, 但由于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符合国际英语教育的潮流,因此,小学英语教育仍然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又为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提供了上的支持。上的支持带来了小学英语教育的大胆改革与研究,从小学英语教材的多渠道开发到课堂教学手段和教法的多元化;从教师培训模式和内容到教学评价手段与方法;从对系统理论的研究到实践经验反思都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新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研究仍处在摸索中,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城乡小学英语教育的差别仍然较大;教师资格认定标准还不统一;职前、职后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与设置还不够合理有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理论与实践仍然脱节;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尝试。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投入,更需要对教育落后地区的扶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们作为英语教师,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英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主要工具之一,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中学阶段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学会学习,为学生将来在国际化信息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英语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费时多,收效低,既课堂效率问题 ◆解决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诸类问题 ◆解决外语学习者策略问题 四、 教学建议 1. 学校要了解一些外语教学的特点,仍可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和学生,探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2. 有些教师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真正认识教为学服务的意义。不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教学行为的改变便无从谈起。对于那些观念有所转变,但是教学行为上处于束手无策状态的教师,在教学操作上首先多观察、多模仿、多交流,逐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3. 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行动研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扎实的本体性知识作为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提高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不断总结、完善其实践知识。 4. 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首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做课、听课、评课。市内教研亦调动教师评课的积极性,互相交流学习。同时抓典型教师,抓实验课题,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