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 |
教材分析 | 这部分内容是高二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第二节,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起步课,让学生通过了解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分子结构及同系物的结构,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这样从个别到一般的整合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为接下来学习有机化学部分奠定良好的基础。 | |
学情分析 | 学生初高中都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必修二也学习了化学键知识,在学生已掌握了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可从碳的原子结构和成键方式入手,以甲烷、乙烷、丙烷及丁烷的同分异构为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是导致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限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只以饱和烃的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 |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学会书写1-5个碳原子烷烃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2.能写出4个碳原子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3.以甲烷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成键方式、同分异构现象; 4.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多样性。 |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模型制作、图片、多媒体动画等认识有机化合物具有立体的特点,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学会运用观察、讨论、模型、小组合作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学习与探究,感受身边丰富多彩的有机世界,激发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 |
重点、难点 | 1.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 2.同分异构现象与同分异构体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目前,天然和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已经有几千万种,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很多有机化合物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展示身边有机化合物的图片) | 聆听、思考 | 明确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思路:组成——结构——性质 |
【活动1】 请同学们在稿纸上书写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多媒体展示动画 | 书写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观看动画,思考 |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书写,认识甲烷是一个正四面体,利用球棍模型将甲烷分子结构形象化,展示三维结构,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活动2】 小组讨论:碳原子除了与氢原子成键外,还可与哪些原子成键?碳原子能否与碳原子成键?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间怎样结合? | 小组交流讨论问题,总结出碳原子成键方式 |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根据碳的四价学说,得出2个碳原子可以连接,3个碳原子、4个碳原子…多个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接,延长可以形成碳链,首尾相连可以形成碳环。发展学生的交流讨论能力,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
【活动3】 任务一:借助球棍模型,引导学生拼出乙烷、丙烷的模型,并写出乙烷、丙烷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分小组合作完成并展示结果 任务二:继续拼出丁烷的可能结构 思考:它们是同种物质吗? | 小组合作拼出乙烷、丙烷的模型,并写出乙烷、丙烷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拼出丁烷的结构,丁烷的分子式为C4H10可拼出两种结果:CH3CH2CH2CH3与CH3CH(CH3)CH3 思考 | 锻炼学生动手、观察、合作能力,引出同系物的结构——烷烃的结构,在该活动中,设置问题情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辅以拼插模型等任务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合作学习,尽可能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从而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 |
【活动4】展示正丁烷与异丁烷不同的性质 | 观看,思考 |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认识碳链的异构,自然而然引出同分异构的概念,达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
【小结】今天我们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 发表今天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 | 使学生回忆,总结知识点 |
【练习】课本第12页第2题 | 完成练习 | 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课后作业】课本第12页 | 完成课后作业 | 通过作业,巩固知识 |
课后反思 |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一、烃: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二、甲烷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 :CH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4
三、有机化合物的成键方式
1.每个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
3.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碳链或碳环
四、同分异构现象与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因而产生了性质上的差异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