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题及参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6:25:53
文档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题及参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稽首(qǐ)迸射(bìng)恪守(kè)销声匿迹(nì)B.蓦然(mò)拮据(jié)亘古(gèn)锲而不舍(qiè)C.凛冽(lǐn)氛围(fēn)羸弱(léi)惟妙惟肖(xiāo)D.恻隐(cè)匀称(chèng)旁骛(wù)冥思遐想(míng)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A.宽容庇护偃旗息鼓钟灵毓秀B.雾霭眺望吹毛求疵未雨绸谬C.顿挫尴尬悲天悯人同仇敌忾D.揣摩嗔
推荐度:
导读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稽首(qǐ)迸射(bìng)恪守(kè)销声匿迹(nì)B.蓦然(mò)拮据(jié)亘古(gèn)锲而不舍(qiè)C.凛冽(lǐn)氛围(fēn)羸弱(léi)惟妙惟肖(xiāo)D.恻隐(cè)匀称(chèng)旁骛(wù)冥思遐想(míng)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A.宽容庇护偃旗息鼓钟灵毓秀B.雾霭眺望吹毛求疵未雨绸谬C.顿挫尴尬悲天悯人同仇敌忾D.揣摩嗔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稽首(qǐ)      迸射(bìng)       恪守(kè)        销声匿迹(nì)

   B.蓦然(mò)      拮据(jié)        亘古(gèn)       锲而不舍(qiè)

   C.凛冽(lǐn)     氛围(fēn)        羸弱(léi)     惟妙惟肖(xiāo)

   D.恻隐(cè)    匀称(chèng)      旁骛(wù)      冥思遐想(míng)

2. 下面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宽容    庇护     偃旗息鼓     钟灵毓秀

B.雾霭    眺望     吹毛求疵     未雨绸谬

C.顿挫    尴尬     悲天悯人     同仇敌忾

D.揣摩    嗔视     踉踉跄跄     好高骛远

3.默写。(8分)

(1)子曰:“其恕乎!          ,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2)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5)学习古诗文不仅能吸取文学营养,而且能净化心灵。当我们徜徉于湖畔时,就会自然吟唱范仲淹的“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当我们登临高山,极目远眺时,就会有杜甫“会当临绝顶,             ”的感慨;当我们遭遇挫折时,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激励我们奋进;当我们在“生”与“义”之间徘徊时,孟子的“                  ”会为我们做出正确抉择。

4.修改病句。(3分)

①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 “和谐”的民族。②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③不仅它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第③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书写要正确、规范、整洁。

                                                                                     

综合性学习(共9分)

2014年是中国传统的马年。班级开展以“马年话马”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5.请你写出两个与“马”有关的四字成语、俗语或歇后语。(2分)

                                                                          

6.简要介绍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里与“马”有关的一个故事。(3分)

                                                                                                           

7.十二生肖在传统文化中都有一定的寓意,并有相对固定的搭配,这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生的独特认识。请仿照示例为“马和羊”作独到的阐述。(4分)

要求:①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②字数可适当增减。

示例一:鼠和牛: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了小聪明;而只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了愚蠢。

马和羊: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5分)

男孩的掌声

陆天明

①回上海老家不久,因为很可笑的一个原因,把腰重重地硌了一下,一直在床上躺了二十来天,哪儿也去不成。昨天终于下了决心,“忍痛”陪妻子去著名的浦江大道拍一点雨中夜景,往回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左右了。浦江大道离我上海的家很远,一路上要倒两回地铁。所幸,已过了下班高峰,地铁上还都能找到座位。

②车行不久,便听到从车厢的另一头传来一阵笛子声。吹得很不专业,一听便知是某个“残障人”在车厢里借奏乐唱歌行乞。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二十多岁的男生,从裤袋里掏出了两枚一元的硬币。我正琢磨着,这男孩难道真的会“糊涂”到看不透这些行乞者的花招?笛声已经逼近。果然是两个“残障者”。吹笛的是个盲人,还有个似乎像是个智障的瘦弱女孩,一手领着他,一手拿着盛钱的旧饮料罐。如我所预料的那样,整个车厢没人搭理这两个行乞者,只有那个大男生把两枚硬币放进了女孩手中的旧饮料罐中。不一会儿,那女孩领着盲人走过来,也把旧饮料罐伸到了我面前,我照老例,只当没看见一般,他俩在我跟前待了几秒钟后,无奈地向前走了。一曲吹完,车厢里除了车子行驶发出的轰鸣声,显得异常安静。我本以为这事就像以往所经历的那样,就此过去了。突然,就在那笛曲中止的一瞬间,那个大男生却冲着盲人,热烈地鼓了几下掌,很响亮。我一下愣怔住了。虽然车厢里照旧没有任何反应,所有的人依然像没有听到和没有看到什么似的,但我真的被震撼了。如果大男生只是给两元钱,表明他只是在施舍。但他用自己的掌声却在表达他对弱者生存努力的一种伸张和支持,他知道弱者在困境中,除了需要一点“钱币”,更需要社会和人们在心理上的鼓舞和支持,需要大家把他们也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对他们的生存努力,给予一点温暖的认同。我们可能以为,很多行乞者的行乞是被某些人控制的、把持的,但这些残障人本身是绝对的弱者。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应该对他们的处境表达一种关切?我……我们不是历来标榜自己是高尚的人性论者,人道主义者吗?

③是的,社会中行骗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人们渐渐地被骗怕了,麻木了,对弱者渐渐失去了应有的同情。这次我在上海受伤,就有同样的一点切身体会。当时我在小区后花园里晨练,失手摔倒,腰重重硌在一块水泥棱子上,人倒地后有一两分钟完全不能动弹。过了好一会儿,有个瘦小的老人跑步经过我身边,停了下来,问了声:“你怎么了?”才伸手把我扶起。我挣扎着起身,稍稍向周边一看,其实周边也有人在锻炼。但在这一两分钟里,他们都只当没看见,没有一个人上前来拉我一把。

④不一会儿,那个大男生先下车了。看着他充满男子汉气的身影,我突然觉得这个80后的大男生真的是非常善良、非常高贵。当所有的人都不鼓掌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向着两个残障者鼓掌,这显然是需要相当勇气的。我真的为自己当时没有和他一起鼓掌而感到非常非常的愧疚……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

                                                                                

9.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10.文中第③段插入了作者受伤的具体原因,这段插叙有什么作用?(3分)

                                                                                

                                                                                

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语。(3分)

看着他充满男子汉气的身影,我突然觉得这个80后的大男生真的是非常善良、非常高贵。

                                                                     

                                                                     

12.文中对男孩的正面描写不多,请你设想男孩在倾听盲人吹笛时会有哪些心理活动,写下来。(不少于50字)  (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读书之三乐

徐学平

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一首《读书有感》,寥寥数语便道破了读书的底蕴和美妙,说出了阅读中那份难以言表的收获和快乐。我乃凡夫俗子,无他嗜好,惟闲暇捧读并乐在其中。

②读书之乐,乐在读之。小学时,在灶台边借着微弱的火光读过《西游记》,在旷野中幕天席地朗读过唐诗宋词;中学时,在课堂上躲避老师的火眼金睛偷看过《红与黑》,在夏夜里冒着蚊虫的叮咬默诵过泰戈尔;大学时,山间的林荫里阅读流畅的散文,温暖的被窝里浏览缠绵的小说。现在工作了,阅读却成了一种习惯。每天就那么静静地,哪怕只读上几页也好,都可以觉得日子没有虚度,偶或得到一丝感悟,便会让自己感到无比的富足。   

  ③读书之乐,乐在思之。漫步鲁迅的笔下,我读懂了心灵压抑时的呐喊,摆脱了前途蹉跎时的彷徨,减去了一份对闰土的愤懑,增添了一丝对阿Q的悲悯;爬上杜工部的笔端,我看到了旧社会的千疮百孔,听到了朱门大院里面锁住的欢笑以及荒郊旷野上悲凉的哀鸣;                                        ;走到当代文学家余杰面前,我仿佛被他犀利的笔锋剥光,自己心灵深处的每一丝污垢都显得那么明显,无所隐匿,从而勇敢地站在明媚的阳光下,尽情享受那份被渴盼已久的洗礼。   

  ④读书之乐,乐在醉之。对于读书之人,书的来源不外乎借阅和购买,我乃是借者多而购者寡,只因囊中羞涩也。尽管如此,书房里的书橱也日益充实了起来,文史哲各有所揽,经管法略存数籍。只因时常以“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书”作铭自勉,故而腰带紧之又紧,人在不觉中便瘦了一小圈,竟然也能从肚皮底下挤出一本装帧豪华、印刷精美的厚厚大书。于是挑灯夜读,欣然忘食,纵使肚腹咕咕作响,也不愿轻易释手。其实,不管在工作之余,还是假日小憩,细读一本书,静思个中的滋味,任其糅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这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可找寻着自己的不足。抑或,干脆远离尘嚣,花间品茗,摇椅独坐,摊一本雪莱在膝头,这同样也会让自己沉醉于一个书的世界。

13.作者的“读书三乐”是什么?(3分)

14.仿照第③段画线句子,从你读过的名著中,选取恰当内容,补充在文中横线上。(3分)

15.请简析本文的结构。(4分)

16.探究下面三则材料,从读书的角度,说说你的发现。(谈两点即可)(3分)

A.在德国,孩子从出生就有婴儿书陪伴。当然这些书大都是塑料书或者是布做的,孩子可以把书带进浴缸,看小书漂浮。这是孩子阅读的第一块基石。

B.澳大利亚人外出带书可不是做样子。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马路边、草坪上、海滩旁、商店里、候机厅内,常见人捧书阅读的场景。有些书迷甚至一上车、船,就习惯性的掏出一本书,然后心无旁骛的看起来。即使是站立者,也照样抓住栏杆或吊环,在摇摇晃晃中享受阅读。

C.犹太人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让孩子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和过道上,可随时翻阅。有资料说,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以读书为乐已经深深融入犹太人的血液里。据统计,全世界共有800多人获诺贝尔奖,有犹太人血统的就占了近四分之一,而犹太人数量不到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三。

你的发现: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6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三国志》)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躬耕于南阳                     (2)猥自枉屈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

C.躬耕于南阳/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0.从[乙]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3分)

                                                                  

阅读《蒹葭》节选,回答问题。(5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

21.这首诗选自《诗经》,《诗经》分   、     、    三部分,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3分)

22.简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诗中的作用。(3分)

四、作文(任选其一,50分)

题目一:         ,我人生中的桥(补全题目再写,如补写“父爱”“母爱”“赞美”“挫折”等)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可以恰当运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②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二:戈壁上有两粒种子。“天哪!”一粒种子惊叹道,“太阳这么毒,天气这么热,没有一点水,我们可怎么活呀!”它在唠唠叨叨地抱怨中死了。

  另一粒种子默默地把根向大地深处扎去,用尽力气吸取着每一点水分。渐渐地它长成了一棵胡杨,身躯也越来越粗壮,越来越经得住风沙。

 要求:①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一、1.B.  2.B.3.(1)己所不欲(2)窈窕淑女(3)悠然见南山(4)留取丹心照汗青(5)锦鳞游泳;一览众山小;直挂云帆济沧海;舍生取义。

4.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5.一马当先   万马奔腾,马后炮等。 6.白龙马的故事。

7.马和羊: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顺。勇往直前和和顺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勇往直前,不和顺,那就变成了莽撞;而只是和顺,不勇往直前,那就变成了随遇而安。

二、现代文

(一)8. 在地铁里,“我”看到一个男孩为吹笛行乞的“残障人”鼓掌,受到了震撼。

9.环境描写。作用:既表现出车厢内众人对吹笛行乞的残障人的冷漠,又为下文男孩响亮鼓掌的情节做了铺垫。(意思对即可)

10.插叙的作用:进一步表现大多数人对弱者的漠然态度,突出了男孩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1.男孩的“善良”表现在他对弱者的同情,男孩的“高贵”表现在他对弱者的尊重,对弱者生存努力的伸张和支持。作者赞扬男孩,其实是在呼吁更多的人们关注弱者的生存,给予弱者更多的同情、尊重和支持。(意思对即可)

12.参考示例:作为一个盲人,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他们的努力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就用掌声来表达我的敬意吧……(表达出男孩对盲人的同情与尊重即可。没有用第一人称扣2分)

(二)、13.分别是读、思、醉。

14.参考示例:细读《简爱》,我体会到了、坚强与真正追寻自我的勇气;

15.题目是读书三乐,第一段总写读书的快乐,第二段写“乐在读书”,第三段写乐在思考,第四段写乐在沉醉其中。

16.读书的兴趣(习惯)从小培养,喜欢读书(随性阅读;把读书融入生活之中)把阅读当享受。(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三、17.(1)亲自(2)降低身份18.D(A拜访/看见  B计谋/鞭打  C在/比  D都/全部。)

19.(1)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

(2)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难期间受到委任。(注意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式)

20.(1)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2)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闻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全都平定了。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21.风 雅、颂。22.在诗中给读者传达出时间已是深秋了,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写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意思相近即可。

四、参考2013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档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题及参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稽首(qǐ)迸射(bìng)恪守(kè)销声匿迹(nì)B.蓦然(mò)拮据(jié)亘古(gèn)锲而不舍(qiè)C.凛冽(lǐn)氛围(fēn)羸弱(léi)惟妙惟肖(xiāo)D.恻隐(cè)匀称(chèng)旁骛(wù)冥思遐想(míng)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A.宽容庇护偃旗息鼓钟灵毓秀B.雾霭眺望吹毛求疵未雨绸谬C.顿挫尴尬悲天悯人同仇敌忾D.揣摩嗔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