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亮外国语学校电子教案
下垫面因素
气象因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师(情景导入)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可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 ℃,夜晚温度则降至-183℃。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复习学考必考知识点:
师: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过渡: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的垂直分层:(展示图片)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设疑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太阳辐射
总体波长范围:0.15~4微米
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波长(微米)小于
0.75
0.175~
0.40
0.40~0.76大于0.76
经过大气几乎完
绝大部分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
为大气分子所散射,
水汽、云和浮尘等可
对流层大
气中的二
氧化碳、
水汽、云
师:(提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
问题探究:读上图
(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为什么?
(2)飞机飞行在哪一层?为什么该层最适合飞机飞行?
小结: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平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上升。气流以平流运动为,适宜飞机飞行。
高层大气: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降低。(流
星、极光、火箭、人造卫星)(承转)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表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能量转换。其中,对流层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都是能量在对流层中传递和转换的表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哪几种形式?(三种形式)
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紫外线
臭氧吸收红外线
散射:尘埃
反射:云层
列表比较:→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的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
生: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飞机飞行在平流层。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以及问题探究的方式复习学考知识点的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生:(回顾知识回答)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和反射。并分析削弱作用的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列表比较进一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层时发生的情况全被上
层大气
吸收
被臭氧层
吸收
阻挡、反射和吸收一
部分可见光,绝大部
分可见光能够直接到
达地面
和浮尘,
可直接吸
收相当数
量的红外
光
师:问题探究:(1)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各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回答)
师:回答得非常好,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散射,因此散射也具有选择性,对流层的反射作用不具有选择性。
(过渡)师:阳辐射经过厚厚的大气被削弱后,仍有47%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同时,地面在增温的同时又把热量向外辐射加热大气,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后也要向外辐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以及大气的受热过程。
展示图片:“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关系示意图”
(提问)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气增温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师非常好。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绝大部分(75%~95%)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大气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线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因辐射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回答)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设计意图:增加课堂趣味性、生动性,加强知识的延伸。
生:(自主探究: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
生:完成相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