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7届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物理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6:27:03
文档

2017届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物理试卷

2016-2017学年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理综·物理二、选择题: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4.如图所示,物块a、b质量分别为2m、m,水平地面和竖直墙面均光滑,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物块b受四个力作用B.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C.物块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gD.物块a受到物块b的作用力水平向右15.在固定的斜面体Q上放一物块P,P静止不动;现分别沿平行斜面向上、水平向左、竖直向下和垂直纸面向外(未
推荐度:
导读2016-2017学年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理综·物理二、选择题: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4.如图所示,物块a、b质量分别为2m、m,水平地面和竖直墙面均光滑,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物块b受四个力作用B.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C.物块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gD.物块a受到物块b的作用力水平向右15.在固定的斜面体Q上放一物块P,P静止不动;现分别沿平行斜面向上、水平向左、竖直向下和垂直纸面向外(未
2016-2017学年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

理综·物理

二、选择题: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如图所示,物块a、b质量分别为2m、m,水平地面和竖直墙面均光滑,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A.物块b受四个力作用

B.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

C.物块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g

D.物块a受到物块b的作用力水平向右

15.在固定的斜面体Q上放一物块P,P静止不动;现分别沿平行斜面向上、水平向左、竖直向下和垂直纸面向外(未画出)的力F作用于P, P仍静止不动,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a)中Q对P的支持力增大    B.图(b)中Q对P的摩擦力减小

C.图(c)中P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D.图(d)中P所受的摩擦力增大

16.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的是:

A.         B.

C.     D.

17.如图所示,A、B两小球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A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B、C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C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控制住A,并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的质量为4m,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A后,A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时C恰好离开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倾角a=600         

B.A获得最大速度为

C.C刚离开地面时,B的加速度最大

D.从释放A到C刚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B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18.2016年2月11日,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一项新的探测引力波的“空间太极计划”。由中山大学发起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于15年7月正式启动。计划从2016年到2035年分四阶段进行,将向太空发射三颗卫星探测引力波。在目前讨论的初步概念中,天琴将采用三颗全同的卫星(SC1、SC2、SC3)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地球恰处于三角形中心,卫星将在以地球为中心、高度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针对确定的引力波源进行探测,这三颗卫星在太空中的分列图类似乐器竖琴,故命名为“天琴计划”。则下列有关三颗卫星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三颗卫星一定是地球同步卫星

B.三颗卫星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C.三颗卫星线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且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若知道万有引力常量G及三颗卫星绕地球运转周期T可估算出地球的密度

19.如图所示,BC是半径为R的竖直面内的圆弧轨道,轨道末端C在圆心O的正下方,∠BOC= 60°,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与O等高的A点水平抛出,小球恰好从B点沿圆弧切线方向进入圆轨道,由于小球与圆弧之间有摩擦,能够使小球从B到C做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从B到C,小球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B.从B到C,小球与轨道之间摩擦力保持不变

C.在C点,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等于

D.A、B两点间的距离为

20.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0,有一颗与同步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的低轨道卫星,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行,其运行半径为同步轨道半径的四分之一,该卫星两次在同一城市的正上方出现的时间间隔可能是

A.             B.             C.              D. 

21.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光滑直杆AB,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0°≤θ≤90°),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套在直杆上,给小圆环施加一与该竖直平面平行的恒力F,并从A端由静止释放,改变直杆和水平方向的夹角θ,当直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小圆环在直杆上运动的时间最短,重力加速度为g,则:

A.恒力F可能沿与水平方向夹30°斜向右下的方向

B.当小圆环在直杆上运动的时间最短时,小圆环与直杆间必无挤压

C.若恒力F的方向水平向右,则恒力F的大小为

D.恒力F的最小值为

三、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1)比较这两种方案,________(选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_________.

(2)如图丙是该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中所示,已知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 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取两位有效数字);该纸带是采用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简要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

    

23.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cm处(标记为C)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PC、QC的拉力大小TP、T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到C的距离增加10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P、TQ与绳长PC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

(1)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与P点的距离为cm,该曲线为          (选填:TP或TQ)的曲线。

(2)在重物从P移到Q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       (选填:P或Q)点所在的立柱。

(3)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为T0=         N,它与L、D、m和重力加速度g的关系为T0=                        。

24.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有两个正对着的、相同半圆形光滑轨道,相隔一定的距离x,虚线沿竖直方向,一小球能在两光滑轨道间运动。今在最低点与最高点各放一个压力传感器,测试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并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当轨道距离x变化时,测得最高点与最低点间的压力差△F与距离的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2)求:

(1)小球的质量m

(2)相同半圆光滑轨道的半径R

(3)若球在最低点B速度为v0=20m/s,为使球能沿光滑轨道运动,求的最大值

25.如图甲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足够长的粗糙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1.4m;木块右端放的一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可视为质点.现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木板M右端,恒力F取不同数值时,小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对应不同数值,两者的a﹣F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m/s2.

求:

(1)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以及木板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

(2)若水平恒力F=27.8N,且始终作用在木板M上,当小滑块m从木板上滑落时,经历的时间为多长.

35.(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根限思维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法

C.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放大的思想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E.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

(2)如图所示,A、B两个可看成是质点的两汽车沿同一直线运动,最初相距s0=17m,且A做初速度vA=6m/s、加速度为aA=2m/s2匀加速运动,B做初速度为vB=10m/s,以5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 经过多长时间A物体能够追上B物体?

2) 追上时,A离开最初位置多远?

物理参

题号1415161718192021
答案BDDBBADCDBCD
22.(1)甲 该方案摩擦阻力小,误差小,操作方便

(2)4.8 m/s 2   乙    因为物体的加速度比g小得多(

分析:(1)机械能守恒的前提是只有重力做功,实际操作的方案中应该使摩擦力越小越好.甲方案较好

(2)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 ,因为物体的加速度比g小得多,选用乙图

23.①60(56~) Tp      ②Q    ③ 4.30(4.25~4.35)     

分析:①由曲线II的最高点拉力最大,对应的横坐标,设PC和QC与水平的夹角为和,对C点的平衡可知,开始C点靠近P点,因,则,即,结合两曲线左侧部分,II曲线靠上则为的曲线。

②比较两图象的顶点大小可知,I曲线的最高点更大,代表有最大拉力。

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左右的绳拉力大小相等,读出纵坐标为,设CQ绳与立柱的夹角为,延长CQ线交另立柱上,构成直角三角形,则,两拉力相等构成菱形由力的平衡可知,则

25.解:(1)由图乙可知,当恒力F≥25N时,小滑块与木板将出现相对滑动,以小滑块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1

代入数据解得μ1=0.4.

以木板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1mg-μ2(m+M)g=Ma2,

结合图象可得,

解得μ2=0.1.

(2)设m在M上滑动的时间为t,当水平恒力F=27.8N时,

由(1)知滑块的加速度为,

而滑块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

由(1)可知木板的加速度为 

代入数据解得a2=4.7m/s2,

而木板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

由题可知,s1-s2=L,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t=2s.

35.(1)BCD

(2)3s,27m

文档

2017届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物理试卷

2016-2017学年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理综·物理二、选择题: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4.如图所示,物块a、b质量分别为2m、m,水平地面和竖直墙面均光滑,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物块b受四个力作用B.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C.物块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gD.物块a受到物块b的作用力水平向右15.在固定的斜面体Q上放一物块P,P静止不动;现分别沿平行斜面向上、水平向左、竖直向下和垂直纸面向外(未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