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思想
1、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平抛运动的情景。以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2、通过复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学生建构平抛运动的规律。而学生构建探究平抛的规律,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
3、通过多手段教学,比如实验、媒体等,呈现多信息,吸引学生投入课堂。
4、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激发学生潜能。
二、学习任务分析
1、建立平抛运动的概念,并且能理解把平抛运动进行分解的研究思想。
2、在分解平抛运动之后,学生依据实验,再结合直线运动的规律,去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在通过自己探究而得到的结果中,必然要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3、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体验合作、学习合作。
4、在学习完平抛运动之后,布置学生设计验证平抛规律是小实验。
三、学习者分析
1、生活经验:全体学生对平抛运动有一定的认识,较多的学生能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知识基础:矢量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直线运动的规律。利用这些基础,多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建构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3、探究能力: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有分析自由落体运动频闪照片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例子,学生能得出平抛运动的概念,理解其条件和运动性质: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分析,学生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通过规律的应用,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并能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学生归纳出平抛运动的特点。
3、通过分析“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和“平抛运动录像片”,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成功。
4、通过分解平抛运动,学生体验物理学中“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平抛运动的实例分析和学生实验,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动力。
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和探究,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研究的喜悦。
3、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体验合作的成功。
五、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平抛运动的概念和规律,以及规律的应用。
2、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
1、课本第10页图1-3-5“比较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其FLASH课件。
2、课本第10页图1-3-3“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
3、课本第12页图1-3-10“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示意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4、小实验视频:手打靶子弹的轨迹。
5、玩具水。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目的 |
引入新课: 介绍小实验:在桌面上方放置一水平轨道,在桌面放置一目标物体(轨道正前、正下方),要求从轨道推出的物体能击中桌面目标。 要求学生观察小球离开轨道后的运动轨迹。 提出问题:怎么才能准确地击中目标? 引出课题: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 学生代表到讲台动手实验;其他同学观察、分析 估计学生:需要不断的调整才能击中目标。 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可能回答:改变推出速度,改变轨道高度) |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投入课堂,鼓励学生参与 为处理实际问题埋下伏笔 |
讲授新课 (一)平抛物体的概念: 【第一步】教师利用“玩具水” 水平射击。 并提问:初速度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离开轨道后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 为什么做曲线运动? 【第二步】:教师介绍:象这样的运动就叫做平抛运动。请同学们思考其运动的条件和特点? 【第三步】:教师协助学生提出平抛运动的概念。 教师板书:平抛运动的概念。 提问:能否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第四步】:教师提问:平抛运动的性质? 教师板书:平抛运动是匀加速曲线运动。 过渡语: 明确了平抛的概念和运动性质之后,请同学们思考:平抛运动的物体在落地时对是斜向下的,既有水平方向的趋势又有竖直向下的趋势。又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一个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的运动。那么,你准备将平抛运动分解为那两个方向上的的运动呢? 肯定学生的回答。追问:水平方向是什么运动呢?竖直方向又是什么运动呢? (二)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分解 【第五步】:演示实验 教师介绍:A、C球静止开始同时释放,下落高度相同,同时离开下滑轨道,C球在光滑水平轨道运动,可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A球做平抛运动。
【第六步】:提问: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继续引导。 教师板书: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继续追问: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为什么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板书:水平方向不受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第七步】:演示实验 教师介绍:用平抛竖落仪演示做平抛运动的小球A和自由落体小球B同时落地。操作:在高度一定的条件下,先后使平抛小球以大小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小锤打击的力度不同) 教师同时用课件演示以上实验。 【第八步】:提问: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继续引导。 教师板书: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继续追问: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为什么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板书: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初速为零,做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播放实验视频): 手子弹打靶轨迹。 【第八步】:分析“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 教师引导:分析学生可能提出的数据。 引导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 过渡语:通过以上大家的分析,实验,我们可以把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那我们就分别从两个方向来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第九步】:实验探究 教师介绍:课本第12页图1-3-10“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示意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演示实验。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做好的实验记录。(学生另外用实验课需要做实验) 【第十步】:画好坐标系,以及矢量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使用“频闪照片”: 教师明确: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沿初速度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 【第十一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向分析运动的规律。 (图略)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情况,适当及时引导。 【第十二步】:引导学生分析平抛运动的合速度规律。 【第十三步】:练习与反馈 例题讲解: 例题1:一轰炸机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从飞机上每隔一秒钟释放一个,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中排成竖直的直线 B.两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C.各落地的时间间隔相等 D.落地(地面水平)时形成的弹坑成等间距的 例题2:课本13页第1题。 FLASH游戏: 请你来当飞行员,打击在海面航行的敌机。 【第十四步】:小结 教师点评学生的小结。 【第十五步】:布置作业 作业:课本13页练习与评价第2、3题。 思考题:依据FLASH游戏编一个题。 | 学生认真观看实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作用。 学生用自己的话给平抛运动下定义。 学生举例。相互评价。 学生从受力分析入手分析加速度情况,从而得出运动性质。 边听边回忆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学生猜测。 学生观察实验并说出实验现象:A球总是撞在C球上。 学生回答:说明A、C两球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同步的。 学生回答: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讨论,应该能找到原因: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水平方向不受力。 学生观察实验,说出实验现象:无论以多大的力打击金属片,A、B两个小球总是同时落地。 学生回答:说明A、B两球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是同步的。 学生回答: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学生回答: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初速为零,做自由落体运动。 学生先猜测、后观察、再分析。 学生观察照片,并用刻度采集取相关数据。 学生分析提出的数据 学生在频闪照片上建立直角坐标系。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观察实验。 学生:描点、连线、画出小球通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位移方向。 学生分解速度和位移。 学生回答: 在水平方向,物体的位(又叫射程)和速度分别为 (1) (2) 在竖直方向,考虑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重力加速度g,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分别为 (3) (4) 学生合成: 由(2)、(4)两式可以求得任一时刻物体的分速度,则任一时刻物体实际速度vt的大小为 Vt的方向可以用vt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β表示为 学生讨论,说明理由,得出结论。 观看FLASH动画演示。 学生代表来做。 小结由学生进行。 | 激发兴趣 复习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注意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给出思考方向,学生自主提出分解办法 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问题设计步步深入,设问环环相扣,最终透过现象认清其本质。 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实验过程演示一遍,通过慢镜头让学生把实验现象观察清楚 既能深化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强化重点知识。 不限定学生的思路,充分发散 为学生实验做铺垫 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分析行为 充分相信学生有这种能力,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不要过多讲解,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再次强化重点知识的理解 深化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平抛运动做铺垫。 |
九、学习效果评价
(略) 根据教学实际来设计
十、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