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田和施基肥惊蛰后开始整田,一般要求做到三犁四耙,其质量要求是田平、泥烂、草尽和肥融。耕作层深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冬闲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冬翻晒垡,春节前灌水完成二犁二耙,冬耕可熟化土壤,增强地力和减少病虫害。到春季再整田和施基肥,并修补、加固和加宽田埂。前茬为绿肥或油菜的莲田不能冬耕,立春后根据作物生长情况施适量追肥,促进绿肥生长,到栽种前半个多月(约3月中旬)就可适时翻沤,绿肥过多时,应先割除一部分再翻沤。绿肥田春耕时,最好施生石灰40~60千克/667平方米,促使绿肥腐烂分解,中和土壤的酸性。最后一次犁耙,尽可能做到现犁耙、现栽种藕。
整田可和施基肥或治虫(因虫施药)相结合。基肥要以充分腐熟的有饥肥料为主。因各地的栽培品种与土肥条件不一,故施肥标准也不同。据福建省建宁县莲子科学研究所报道,每667平方米建莲田的需肥量为:纯氮15.6千克,五氧化二磷6.5千克,氧化钾8.6千克。氮、磷、钾的比例为12:5:8。又据鲁运江(1996)报道,低湖烂泥田植莲,以每667平方米施纯氮7.5干克,五氧化二磷2千克,氧化钾5千克的产量为较高,氮、磷、钾配施的比例以1:0.42:0.67或1:0.27:0.67为好。目前,生产上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绿肥2500~3500千克和生石灰40~60千克,或牲畜粪2 000~3 000千克,或饼肥150~200千克和过磷酸钙50~100千克。基肥要在整田时一次施入耕作层内。酸性土壤应每667平方米施50~75千克生石灰,使土壤pH值达到6.5~7.5。缺磷地区,每667平方米基肥中一定要施过磷酸钙或磷钾复合肥50~100千克。缺钾地区,每667平方米可施草木灰75~100千克,或氯化钾10千克左右。缺微最元素地区,可施入适量微量元素。
(二)栽种
1.栽种季节清明前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就可适时移栽种藕。过早移栽,土温较低,栽后生长缓慢,甚至使种藕受冻。过迟移栽,顶芽已长得较长,易被损伤或折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适栽种期一般为4月上中旬。珠江流域或北方地区应根据气温情况适当提早或推迟。前茬为油菜的莲田,种藕须在寄栽田内假植,谷雨后待油菜收完、整好田后再定植。
2.种藕的采选、运输和消毒种藕应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种藕必须在去年选定的留种田内挖取,从外地引种必须做好种藕的检疫和消毒工作。挖藕工具主要有藕锹和藕铲等。起藕后的藕坑和小埂子要及时平整。种藕表面应稍带泥,后把留“关门节”,以免泥水灌入。种藕必须具备本品种的特征,藕粗壮无损。无病虫害,并要求不少于3个节间。选好的种藕,如用草绳捆绑,顶芽应朝内,互相交叉,头对头地捆成圆捆,以防碰断顶芽。每捆重量10~20千克。种藕捆好后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不能堆放过高.一般只堆放2~4层。如有阳光直射,必须遮荫。种藕也可用竹篓、纸盒或木箱包装。装藕时也要藕头对藕头,防止碰断顶芽。运藕,可按种藕多少和路程远近分别采用肩挑或车、船等运输工具。运输时藕也不能堆放过高,并要轻拿轻放。途中还要注意勿损伤和曝晒种藕。从挖藕至栽藕不宜超过6~8天。有条件者种藕栽前最好消毒,即用l%生石灰水浸泡10分钟,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混合液喷后闷种12个小时。
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促进莲群体与个体协调生长,同时还有助于防治草害,因而提高了莲藕的单产水平。密度过大,莲叶重叠严重,会造成田间荫蔽、通风透光和营养条件不良,致使莲蓬小、结实率低和易发病;密度过稀,植株封行过迟,就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同时还有助大量杂草,影响莲的正常生长。根据1976年建莲定植密度的研究结果认为,实生苗和种藕的定植密度,以每667平方米栽600~700株和200~250支(土肥条件好的莲田可适当减少)为宜,行距不小于2米,株距可根据定植密度确定。为了便于挖除老种藕以及套种间作与田间管理,每667平方米的定植穴数可减少到40~60穴,每穴的种藕数由定植密度确定。连作多年的莲田,如密度过大,一定要采取间挖,或抽鞭(挖出的藕鞭可做蔬菜用),或间灭,或疏荷,或在营养生长中期用机耕船将田内莲叶全部耕人泥内等措施,否则,莲群会衰退,并严重影响开花结实和莲藕单产。
4.栽法早春天气多变,必须抓住晴暖天气边挖种藕边移栽,最好当天突击栽完。遇气温骤降和刮风下雨时,可将种藕暂时排放在莲田内,用泥盖好,等天气转晴后再移栽。栽藕前按株行距划行,先排藕后栽种。排藕的形式虽有多种,但其原则都是使藕鞭不穿出田埂,并在田内走匀,同时又便于中耕除草。目前最常用的是“对厢法”,即靠近田埂四周的一圈种藕的顶芽全部向田中心,其余的种藕分行排列,田块的一半与另一半相对,中心的两行其行距加大至3~4米。栽藕前l天或当天上午进行最后一次犁耙。为了促进发芽,栽藕常用斜栽法,即在栽藕时把种藕放在事先按株行距和种藕大小挖好的藕坑内,藕头稍向下倾斜,使顶芽斜插入泥中,后把接近泥面或稍露出泥外(前后倾斜10°~20°角)。种藕上的幼叶应尽量保留,如叶柄较长,栽藕时可让幼叶露出泥面或水面。藕栽下后,上面只要盖10~20厘米厚的土,使藕不漂起即可。如需适当推迟花期,提高结实率,可适当深栽。淤泥深厚处栽藕,必须栽深些,栽后不立即灌水,待淤泥沉实后再灌水,以免种藕浮起。深水栽藕,要穿只露头部的橡皮下水衣,先用脚挖藕坑,然后潜水用手栽种。另外,也可用草绳把2~3支种藕扎成捆,并附草圈,栽时用叉篙叉着草圈慢慢使劲将种藕斜叉插入泥内。栽藕时要按株行距插好标志,以免重栽或漏栽。栽后在田边再假植一些种藕供补苗用。
(三)田间管理
1.管水根据莲的生长规律和对水深的要求进行水层管理,其原则是:浅水长苗,深水开花结实,浅水结藕越冬。所以,种藕栽下时,水深3~10厘米即可。寒潮来临前,可适当加深,寒潮过后仍灌浅水。以后随着植株生长逐步灌水,至开花结实期水位要平稳,水深一般保持20~30厘米(浅水植莲)或60~100厘米(深水植莲)。灌水时一次不宜超过4厘米左右,以免淹坏刚出水的小花蕾。遇暴雨水位猛涨时,应及时排水至正常水位。结藕期水深可减至10~20厘米(浅水植莲)或30~40厘米(深水植莲)。浅水植莲,在高温伏旱、水温超过35℃时,要灌微流水,叶面上可喷水,使其降温和增加湿度。越冬时,水深5~l0厘米即可,但不能断水,结冰期间水深可适当增加。
2.补苗栽藕后,严防人和畜禽下水,以防踩断种藕。见藕漂起要及时栽好。发现缺苗,可用移栽藕或藕鞭的方法补苗。如有少量杂草,应趁早及时拔除,以防止蔓延扩大。
3.转藕鞭营养生长期,藕鞭的分布和走向不符合要求时就要转藕鞭,即及时调整藕鞭的走向。其目的,一是不让快接近田埂的藕鞭穿出田外,从而增加莲、藕产量;二是调整莲叶密度,使其在田内长匀。转藕鞭应在晴天下午藕鞭较柔软时进行,藕鞭也要挖得长些(顶芽后带l~2片立叶),使其不易折断。
4.挖除老种藕老种藕腐烂时的分解产物对莲有害,藕鞭也不穿入老种藕腐烂区内,从而减少了有效种植面积(5%~10%)。所以,在种植面积不大时,最好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把已开始腐烂的老种藕挖掉。
5.中耕除草和去杂除野根据莲和杂草的生长情况,立叶出现后要及时中耕除草。第一次耘田后每隔10~15天耘1次,至莲株封行前,可中耕除草2~4次。中耕除草方式根据当时莲叶间隙大小,可用机耕船、牛、人工翻耕,不能翻耕时用手扯脚踩。操作时,不要损伤植株。易复活的水草(如菰、双穗雀稗和喜旱莲子草)不能踩入田土内。1976年根据莲田生物除草的试验结果指出,在小满至芒种期间每667平方米放养“夏花”草鱼1 500~2000尾的除草效果很好,可大力推广。发现野莲和已衰退的家莲应及时清除。莲田化学除草方法虽有报道,但迄今很少推广应用。例如,1997年黄钧如曾报道:①每667平方米用5.3%丁西颗粒剂1千克,或用14%稻草畏40克拌细土50千克,撒施40天后对莲田l0余种杂草(2~3叶期)的防除率为81.4%和76.5%,且对莲苗无害。②对3~4叶期的禾本科杂草,每667平方米可用12.5%盖草能,或35%精稳杀得40毫升,加水40~50升,充分混合后于露水干后对杂草叶面喷雾,7天后可使杂草枯死。③当立叶长出水面30厘米时,取50%威罗生乳油(瑞士汽巴嘉基公司生产)100毫升,先拌5千克尿素,再加5千克细土,充分拌匀后于露水于后撒施田中,残效期可达1个月以上。笔者认为,化学除草施药前必须进行试验,并了解所用除草剂是否适用于绿色食品。
6.追肥施追肥应根据莲群叶片和花果的长势和长相(如出叶速度、立叶大小、密度和颜色等),以及莲田的土肥情况灵活掌握。总的要求是使莲群前期早发,中期快长和多开花结果,后期不早衰,最后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追肥以化肥为主,腐熟的有机肥为辅,并要注意氮、磷、钾三要素合理搭配。在缺磷、缺钾或缺某些中微量元素(如硼、锌、镁、锰、钼、铜等)的地区,追肥中必须添加适量所缺元素。福建建宁县、江西广昌县和江苏宝应市等地,用适合当地土肥情况和莲营养要求的专用配合肥料做追肥,效果很好。目前,常用的追肥方式有4种:一是在萌发期和营养生长早期结合中耕除草,将肥料深施入耕作层内。二是在营养生长期和始花期,结合除草将肥料和细土制成肥团,点施在藕鞭顶端前侧方约20厘米处的耕作层内。三是在始花期将肥料拌适量细土均匀地撒施在莲田内。四是根外施肥,在莲株封行后,将l%尿素,或0.1%~0.2%磷酸二氢钾,或0.05%~0.1%硼酸于晴天傍晚
均匀地喷施在叶面上。施追肥的次数和用量,由莲群的长势和长相以及土质的肥瘦来决定,总的原则是前轻后重,即轻施苗肥,重施花果肥,适量补施后劲肥。中等肥力的莲田,在营养生长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根据立叶生长情况,可适时深施或点施苗肥l~2次,每667平方米每次施氮磷复合肥10~15千克(或折成等量营养元素的其他肥料,下同),使莲群能在6月中下旬封行。在开花结实前期(6~7月),根据花、果生长情况,可点施或撒施花果肥3~4次,每次间隔10~15天,施肥量为每667平方米施氮磷钾复合肥15~25千克。缺少中量或微量元素的莲田,还可进行几次根外施肥,补充所缺的营养元素。根外施肥要掌握好浓度,太浓不易吸收,而且还会造成肥害;太稀效果不显著。此外,在有病虫害时,可将肥料与农药混合喷施。在肥液或药液中加入0.20%,的中性洗衣粉,可增加粘附力,提高肥效或药效。在开花结实后期(8月至9月上句),根据莲叶和莲蓬的生长情况,可追施2~3次后劲肥(每667平方米每次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5~10千克),使莲群不早衰,以利于结实和长藕。由于各地土肥条件和所用肥料种类不一,故施肥量及氮、磷、钾比例各地区差异较大。江西省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认为,一般中上肥田,每667平方米的年追肥量为:46%,尿素4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氯化钾22千克,硼砂2千克,硫酸锌1千克,硫酸镁6千克。福建省建宁县莲子科学研究所认为,高产莲田每667平方米的年追肥量约为130千克莲专用配合肥料(氮、磷、钾总含量为25%,比例为12:5:8,并加入总含量为1%的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8月下旬后,视莲群长势,还可补施尿素10千克,氯化钾5千克。
7.放蜂莲田放蜂可明显提高莲的结实率和单产,并增加莲花粉和王浆的收入。一般在开花结实期每2~3公顷配置1箱蜂。福建省建宁县莲子科学研究所曾在全县推广莲田放蜂增产措施,使莲子结实率提高10%~15%,每667平方米增产干捅心莲5~10千克。通常在500米范围内蜜蜂活动频繁,传粉效果好。由于莲无花蜜,故对传粉蜜蜂要加强喂养,一般每晚每群喂1:l糖浆0.5千克,这样可同时生产花粉和王浆。莲田及其周围农田喷施农药时要防止蜜蜂中毒。
8.保叶和摘叶莲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制造的养料除供应本身外,大部分都输送给同一节上的花芽,为其良好的发育提供足够的养料。故在营养生长时期要防止损伤立叶,以免影响同节上花芽的正常发育。开花结实期,莲株封行后,如莲叶过密(总叶面积为水面的5倍以上),应适时、适量摘除部分浮叶和无花(或死蕾)立叶。枯叶、死花也应及时摘除。摘下的莲叶可踩人土中做肥料,或另作他用(摘叶时切勿损伤植株)。采莲时,如立叶仍较密,可每采一蓬,随手摘除同一节上的立叶。摘叶可使田内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无效消耗,并使养料集中输送到花果中去。从开花结实后期开始,应保护所有绿叶,防止莲群早衰,提高莲子和种藕的质量。发病田块不宜摘叶,以免病菌从伤口侵入传播疾病。
湖南湘潭市莲农在河塘植莲时,用打老叶方法减少当年结藕数,以此防止连作时因种藕密度过大引起莲群早衰。
9.防风浪在湖滩或湖汊植莲,如风浪过大,须浮植“生物消浪带”保护植株。浅水处也可用茭白、菰、蒲草或芦苇等挺水植物当堤,防风挡浪。在台风暴雨发生之前,莲田内要灌深水,以保护莲叶与莲花(莲叶与莲花不能被水淹没),风雨过后立即排水,恢复原来的水位。
(四)采收 7~9月是采莲旺季。收壳莲要采黑褐子时期的莲蓬,加工捅心莲要采紫褐子时期的莲蓬,当鲜果生食要采青绿子时期的莲蓬。采莲方法有两种:浅水莲田,人员可带背篓或编织袋下田采莲,每隔2.3米踩开一条采莲路,每次按固定的采莲路线巡回采收,以防满田乱走,踩伤藕鞭;深水莲田或莲湖(水深0.6米以上),可用莲船采莲,采莲工具有莲船、撑篙、莲钩和莲签等。每次采莲的路线也要固定。离人较远的莲蓬,可用莲钩把它钩到手边后再采摘。
莲湖中大面积采莲,采摘前应组织好人力,准备好工具.每个采莲人员应配备一条莲船,一根撑篙,一只莲钩,一把莲签。采莲时,各人撑莲船排成斜“一”字形队列(每一队列称一衣),由左右两人指挥(前面的一人带衣,后面的一人压衣)。每人负责3~4米宽,循序前进。每采完一片,由压衣者在一些较高的立叶上打结做标记,以示这片莲子已采收过,防止重采或漏采。采收第二片莲子时,带衣者照这些标记前进,采莲时边采边去除这些标志。过老的莲蓬不宜用莲钩采取,必须用手掌按住蓬面后再摘下,以免莲子摇落在水中。
采莲要及时,以免老莲蓬中的莲子被风刮入水中。莲蓬采回后马上进行脱粒。常用的脱粒方法为:用竹制的莲签叉住莲蓬,将蓬面朝下,使劲在莲船梁上或木桶边上敲击,莲子即脱蓬而出。规模较大的植莲场,也有用脱粒机进行脱粒的。脱出的湿壳莲必须及时摊在晒场上将其晒干(可露晒5~7个昼夜),并筛除各种杂质和空秕子。干壳莲表面有—层白霜,水泥地上用砖一击就能粉碎。一般每100千克湿壳莲可晒成75~85千克干壳莲。如遇连续阴雨天,可将湿壳莲放入烤房中烘干,或暂时分摊在室内通风处,或用干燥的草木灰拌和几次。壳莲全干和散热后就可加工或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