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贪婪(lán) 堕落(duò) 炽痛(chì) 正经危坐(jīn)
B.睥睨(pì nì) 脊椎(jǐ) 鞭挞(dà) 呱呱坠地(gū)
C.伎俩(jì liǎng) 唏嘘(xī xū) 推祟(chóng) 冥思遐想(xiá)
D.赫然(hè) 蓦然(mò) 俨然(yǎn) 玲珑剔透(tī)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B.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急时刻鞠躬尽瘁,她舍己救人的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
C.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D.刘翔在2012世界田径钻石联赛尤金站110米栏的决赛中,一马当先,轻松夺冠。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监管部门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防止非法使用地沟油的现象不再反弹。
B.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
C.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实现。
D. 预防甲型H7N9流感,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周作人书有一条标准十分独特,就是看作者“对待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女人、儿童的态度”。
B.徐悲鸿熟练地运用解剖、透视、和记忆形象的非凡能力,捕捉动物最为传神的瞬间,把猫的娇敏、牛的敦厚、鹰的雄健描绘得淋漓尽致。
C.《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5、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
6、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二、说明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线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
③第二步上蜡。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66℃,用来描绘线条最佳。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在上蜡前,先要熔蜡。蜡熔后,就可以上蜡了。上蜡就用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
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上相应的颜色。
⑤染色后,就该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的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
⑦最后是烘干。就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
7﹑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3分)
8﹑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一项是( )(3分)。
A﹑空间顺序 B﹑工艺流程顺序 C﹑由主到次的顺序
9﹑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2分)
10﹑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2分)
11﹑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三、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12.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15分)
⑴ ,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⑵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⑶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⑷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⑸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⑹ ,料知短兵不可接。(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四.文言文对比阅读(10分)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公输》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舍其文轩( ) 臣之妻私臣 ( )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荆之地方五千里 王之蔽甚矣
B、今有人于此 皆朝于齐
C、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D、子墨子见王 于是入朝见威王
16.齐国朝政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认为有哪些原因?(2分)
—————————————————————————————————
五、记叙文阅读(20分)
每朵花本应芬芳
①一些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个自己孩子有趣的片段,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要说自己孩子的趣事,做父母的都是几箩筐也盛不完啊。
②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女儿的姥姥根本对付不了她。有一天,这位妈妈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这位妈妈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女儿,故作严肃地对女儿说:“你要是不乖,等会儿妈妈回去,一定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这位母亲暗自高兴:“哈哈,一定是被吓唬住了。”没想到,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多可爱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③另一位孩子的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题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太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了下来,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东倒西歪。
④一个孩子的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衣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衣将坐在后座上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衣下面,两只小手将雨衣撑起一角,高兴地大叫:“洒水了,天上洒水了!”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⑤又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讲起了自己儿子的趣事。她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午睡的时间到了,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上床睡觉。可是,她的儿子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老师问他,为什么还不睡觉啊?这小子看着幼儿园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是来幼儿园学本领的,不是来睡觉的。”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⑥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他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快乐!
⑦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述。我想到了我的儿子,今年已经读高中了,即将迎来人生中最重要、最艰难的考试——高考。一天二十四小时中,除了睡觉和吃饭之外,其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甚至连和我们说句话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了。而我们,因为害怕打扰他学习,在家里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的。我的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也是充满童趣:活泼、调皮、可爱、搞怪,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欢笑和温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生活突然变了,变得如此沉闷,如此压抑,如此不堪!
⑧我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是我们自己先掐灭了孩子的天性,也掐灭了自己的快乐啊!
⑨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 (原文有改动)
17.选文中年轻的父母们共讲了四个有趣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8.选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19.请在选文中找出一处侧面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3分)
20.选文结尾句“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1.如何理解选文②段中两处加点词语“颜色”的意思?(4分)
六、古诗词鉴赏(4分)
22.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1)(2)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2分)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随 风 直 到 夜 郎 西。
(2)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 )
A.漂泊无定的杨花、啼鸣凄厉的子规的描写了春暖花开、百鸟争鸣的景象。
B. “过五溪”写出了朋友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C.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关心。
D. 作者运用借景抒情、融情与景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真切的关怀。
七、议论文阅读(9分)
读书声与强国路
陈晨
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在我们的生活字典里模糊起来。有人不爱读书,有人没时间读书,也有人认为,现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触手可得,不需要读书,还有人认为读书只是个人的事。其实不然,读书更能强国。
②有数据显示,2011年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依然有所上升,但仍低于12年前的水平。不可否认,这其中有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新阅读方式兴起的原因。但信息的浏览终归无法取代系统的阅读,我们更应该思考,当我们的社会像一列高速行进的列车,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向前发展时,难道可以让书籍所承载的文明风景落在后面?对于一个数千年诗礼相传、崇文重道的民族来说,今天读书价值面临的忽视,读书生活遭遇的种种困扰,实在令人不安。
③相传,犹太民族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就会在书页上涂满蜂蜜让孩子舔食,目的是要告诉孩子,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被誉为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每年人均读本书。他们用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知识就是力量”:诺贝尔奖获得最多、科学发明世界人均第一、世界上人均拥有论文发表量第一、转化为科学技术的比例世界第一……
④一位作家说过:文化不体现在一个国家高楼大厦的多寡,也不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基本建设,但一定关乎一个民族的魂魄和整体素质。抽掉文化这根筋,这个民族将会成为植物人。读书,带给人们文化。读书,可以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可以升华一国民众的灵魂,可以让一个民族获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力量。
⑤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征程。或许,在不少人看来,“文化强国”是一个很宏大很遥远的概念。然而,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民工程,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当一个国家的民众洋溢着清新的书卷气,这个国家才会历久弥新、朝气蓬勃,激发出不可遏抑的创造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不仅是有益个人身心、提升幸福指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寻求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
⑥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读书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信息化社会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面对读书的困境,我们固然需要创造更宽松的阅读环境,需要更为亲民的图书价格,需要更有营养的出版精品,但首先,是带着一颗爱知、求知的心去拿起书本、翻开来静静地读。读书也是读心,从琅琅书声中,能感知个人心灵成长的历程,更能倾听到一个民族走向文化强国的铿锵足音。(选文有删改)
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4.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25.请为文章补充一个道理论据。(2分)
26.作为一名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3分)
八、作文(50分)
27.命题作文。
年少多梦,花开有声。莘莘学子心中缤纷的梦,恰似夜空繁星,晶莹闪烁;少男少女为梦付出,有如激流前行,奋进突奔。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日子,有那追梦的一幕一幕。
温馨提示:
⑴请以“追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文中不得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化名代替。
6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