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道路工程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6:22:16
文档

道路工程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道路工程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施工要求道路工程应严格按照国家部颁规范、行业有关标准,天津市有关施工规定及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施工。1.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通过项目经理部与设计院取得联系。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核实工程量,按工期要求、施工的难易程度和人员、设备、材料的准备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批准并及时提出开工报告。3.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决好通风、电力和水的供应,修建工程使用的临时便道以保
推荐度:
导读一、道路工程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施工要求道路工程应严格按照国家部颁规范、行业有关标准,天津市有关施工规定及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施工。1.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通过项目经理部与设计院取得联系。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核实工程量,按工期要求、施工的难易程度和人员、设备、材料的准备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批准并及时提出开工报告。3.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决好通风、电力和水的供应,修建工程使用的临时便道以保
一、道路工程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施工要求

道路工程应严格按照国家部颁规范、行业有关标准,天津市有关施工规定及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施工。

1.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通过项目经理部与设计院取得联系。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核实工程量,按工期要求、施工的难易程度和人员、设备、材料的准备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批准并及时提出开工报告。

3.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决好通风、电力和水的供应,修建工程使用的临时便道以保证施工设备、材料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设立必要的临时安全标志,确保安全施工。

(二)施工放线

1.路基开工前应全面复核设计中心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有关水准点,并按设计线位进行放线。

2.施工前请与甲方及有关部门联系并了解现状地下各种管线及障碍物的规格、位置等并予以现场刨验,必要时请管线产权部门现场监护,以免损坏管线,确保施工安全。

(三)路基工程施工

1.路基施工

(1)挖方施工

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挖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作业中断或作业后,开挖面应做成稳定边坡。

2)机械开挖作业时,必须避开构造物、管线,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

3)严禁挖掘机等机械在电力架空线路下作业。需在某一侧作业时,垂直及水平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

挖掘机、起重机(含吊物、载物)等机械与电力架空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

电压(KV)<11035110220330500
安全距离(m)沿垂直方向1.53,04.05.06.07.08.5
沿水平方向1.52.03.54.06.07.08.5
(2)填方施工

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挖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填方前应将地面积水、积雪(冰)和冻土层、生活垃圾等清除干净。

2)填方材料的强度(CBR)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最小强度值应符合下表规定。不应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有机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土,未经技术处理不得作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

填方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

最小强度(%)

路床0~30

6
路基30~80

4
路基80~150

3
路基>150

2
3)填方中使用房渣土、工业废渣等需经过试验,确认可靠并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使用。

4)不同性质的土应分类、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填土中大于10cm的土块应打碎或剔除。

5)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规定宽50cm。

6)路基填筑中宜做成双向横坡,一般土质填筑横坡宜为2%~3%,透水性小的土类填筑横坡宜为4%。

7)在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应视压实机具的功能确定。人工夯实虚铺厚度应小于20cm。

8)路基填土中断时,应对已填路基表面土层压实并进行维护。

9)原地面横向坡度在1:10~1:5时,应先翻松表土再进行填土;原地面横向坡度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形,每级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m,台阶顶面应向内倾斜;在沙土地段可不作台阶,但应翻松表层土。

10)压实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路基压实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路基压实度标准

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

压实度(%)(重型击实)

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范围点数
挖方0~30

≥94

1000m2每层3点

环刀法、灌水法或灌砂法
填方0~80

≥94

80~150

≥92

>150

≥91

②压实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均匀一致。压路机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m/h。

③填土的压实遍数,应按压实度要求,经现场试验确定。

④压实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地下管线、构筑物安全。

⑤碾压应自路基边缘向进行,压路机轮外缘距路基边应保持安全距离,压实度应达到要求,且表面应无显著轮迹、翻浆、起皮、波浪等现象。

⑥压实应在土壤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值时进行。其含水量偏差幅度经试验确定。

⑦当管道位于路基范围内时,其沟槽的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有关规定,且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用压路机压实。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不大于50cm时,应对管道结构进行加固。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在50~80cm时,路基压实过程中应对管道结构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

(3)石灰:路用石灰须经充分消解,且不混有杂质。石灰质量应符合表3-13规定的Ⅲ级以上(不含Ⅲ级)的生石灰或消石灰的技术指标。要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如存放时间较久,经试验有效钙及氧化镁含量低于Ⅲ级标准时,应按有效成份适当提高石灰剂量。

(4)土: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塑性指标10~15的粉质黏土、黏土。

2)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

3)使用旧路的级配砾石、砂石或杂填土等应先进行试验。级配砾石、砂石等材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分层厚度的60%,且不应大于10cm。土中欲掺入碎砖等粒料时,粒料掺入含量应经试验确定。

(5)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

(四)路面工程施工

路基经压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路面工程施工。

1.面层有关材料要求

(1)沥青

沥青应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标号采用70号A级沥青,沥青技术指标见下表。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针入度(25℃,5s,100g)

0.1mm60~8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

  -1.5~+1.0

软化点(R&B),≥

46T0606
60℃动力黏度系数≥

Pa.s180T0620
10℃延度,≥

cm20T0605
15℃延度,≥

cm100
蜡含量(蒸馏法),≤%2.2T0615
闪点,≥

260T0611
溶解度,≥%99.5T0607
密度(15℃)

g/m3实测记录T0603
TFOT(或RTFOT)后

T0610或T0609

质量变化,≤%±0.8

残留针入度比(25℃),≥

%61T0604
残留延度(10℃),≥

cm6T0605
上面层沥青混凝土在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不得小于1000次/mm。

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的各类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符合表3-5的马歇尔试验设计要求的技术标准,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热拌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标准
击实次数(双面)

50
马歇尔试件尺寸mmφ101.6×63.5

空隙率VV

深约90mm以内

%3~6

深约90mm以下

%3~6

稳定度MS不小于

KN5
流值FL

mm2~4.5

矿料间隙率VMA(%),

不小于

设计空隙率(%)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

26.5191613.29.54.75
2101111.5121315
3111212.5131416
4121313.5141517
5131414.5151618
6141515.5161719
沥青饱和度VFA(%)

55~70

65~75

70~85

注:

1.对空隙率大于5%的夏炎热区重载交通路段,施工时应至少提高压实度1个百分点。

2.当设计的空隙率不是整数时,由内插确定要求的VMA最小值。

3.对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流值可适当放宽。

(2)沥青面层用粗集料

1)粗集料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

2)集料对沥青的粘附性,次干路应大于或等于3级。集料具有一定的破碎面颗粒含量,具有1个破碎面宜大于90%,2个及以上的宜大于80%。

3)粗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6的规定。

4)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下表的规定生产和使用。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质量要求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

%30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35T0317
表观相对密度,≥

      

2.45T0304
吸水率,≤

%3.0T0304
坚固性,≤

%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其中粒径大于9.5mm,≤

其中粒径小于9.5mm,≤

%

%

%

20

          

          

T0312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1T0310
软石含量,≤

%5T0320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规格(方孔筛)

规格公称粒径

(mm)

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26.519.013.29.54.752.360.6
S910~20

10090~100

-0~15

0~5

S1010~15

10090~100

0~15

0~5

S115~15

10090~100

40~70

0~15

0~5

S125~10

10090~100

0~15

0~5

S133~10

10090~100

40~70

0~20

0~5

S143~5

10090~100

0~15

0~3

(3)沥青面层用细集料

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质量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2.45

T0328
坚固性(>0.3mm部分)

% T0340
含泥量(小于.075mm的含量)

%≤5

T0333
砂当量%≥50

T0334
亚甲蓝值g/Kg T0346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T0345
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3-9的规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开采天然砂必须取得当地主管部门的许可,并符合水利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

沥青面层用天然砂规格

方孔筛

(mm)

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粗砂中砂细砂
9.5100100100
4.7590~100

90~100

90~100

2.3665~95

75~90

85~100

1.1835~65

50~90

75~100

0.615~30

30~60

60~84

0.35~20

8~30

15~45

0.150~10

0~10

0~10

0.0750~5

0~5

0~5

沥青面层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应符合下表中的要求。

沥青面层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规格公称粒径(mm)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方孔筛)的质量百分率(%)

9.54.752.361.180.60.30.150.075
S150~5

10090~100

60~90

40~75

20~55

7~40

2~20

0~10

S160~3

100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4)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应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制。当次干路及以下道路用粉煤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应超过填料总量50%,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2%,与矿粉混合后的塑性指数应小于4%,其余质量要求与矿粉相同。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质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

t/m3

≥ 2.45

T0352
含水量%≥ 1

T0103烘干法

粒度范围<0.6mm

%100T0351
<0.15mm

%90~100

<0.075mm

%70~100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T0353
塑性指数%<4

T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T0355
(5)沥青混凝土中矿料级配应符合下表中要求。

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

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
AC-20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
AC-13

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
除以上施工注意事项外,应严格满足《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相关规定的要求。

2.基层材料有关要求

(1)石灰

1)石灰宜采用Ⅰ~Ⅲ级的新灰,石灰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2)磨细生石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用;块灰应在使用前2-3d完成消解,未能消解的生石灰块应筛除,消解石灰的粒径不得大于10cm。

3)对储存较久或经过雨期的消解石灰应先经过试验,根据活性氧化物的含量决定能否使用和使用办法。

石灰的技术指标

        类别

               项目

钙质生石灰镁质生石灰钙质消石灰镁质消石灰
等级
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不小于(%)

858070807565656055605550
未消化残渣含量(5mm圆孔筛的筛余)不大于(%)

71117101420   

      
含水量不大于(%)

      444444
细度0.71mm方孔筛的筛余不大于(%)

      011011
0.125mm方孔筛的累计筛余不大于(%)

      1320  1320  
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 (%)

≤5

>5

≤4

>4

注:硅、铝、镁氧化物含量之和大于5%的生石灰,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指标,Ⅰ等≥75%、Ⅱ等≥70%、Ⅲ等≥60%;未消化残渣含量指标与镁质生石灰指标相同。

(2)粉煤灰

1)化学成分中SiO2、AL2O3和Fe2O3含量宜大于70%;在温度为700℃时的烧失量宜小于或等于10%。

2)当烧失量大于10%时,应经试验确认混合料强度符合要求时,方可采用。

3)细度应满足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0.075mm筛孔,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 cm2/g。

(3)基层碎石

石灰粉煤灰碎石中的碎石采用级配碎石。用作基层时,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碎石的压碎值不大于30%;用作底基层时,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碎石的压碎值不大于30%。其级配组成应符合下表中要求。

碎石的级配范围

层位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1.526.5

19.0

9.54.752.361.180.60.075
石灰粉煤灰碎石(6:14:80)

10095-100

48-68

24-34

11-21

6-16

2-12

0-6

0-3
(4)土

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粉质黏土、黏土。

2)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

3)使用旧路的级配砾石、砂石或杂填土等应先进行试验。级配砾石、砂石等材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分层厚度的60%,且不得大于10cm。土中欲掺入碎砖等粒料时,粒料掺入含量应经试验确定。

(5)水

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

(6)土工格栅

路面搭茬中的土工格栅采用双向聚丙烯土工格栅,其规格强度及施工要求为:

1)拉伸强度≥30KN,延伸率≤13%。

2)土工格栅铺设应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

3)土工格栅之间的联结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联结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15cm。

4) 土工格栅摊铺以后应及时填筑填料,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暴晒,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h。

5)土工格栅上的第一层填料应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行使。

3.透层

基层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前必须在基层上喷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采用慢裂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2),用量0.7~1.5L/m2。如在铺筑面层前需较长时间开放交通,则透层沥青用量应增加20~30%。

4.封层

在喷洒透层油后铺筑0.6cm下封层。施工工艺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清扫基层,并洒布沥青,乳化沥青在常温下洒布,若加温洒布,乳液温度不得超过60℃。前后两车喷洒的接茬处用铁板或建筑纸铺1~1.5m,使搭接良好。分几幅浇洒时,纵向搭接宽度为100~150mm。

(2)沥青洒布后应立即用集料撒布机铺撒第一层S14(3~5mm)石屑,用量为5~8m3/1000m2,其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

撒布石屑后应及时扫匀,达到全面覆盖、厚度一致、集料不重叠,也不露出沥青的要求。局部有缺料时适当找补,积料过多的将多余集料扫出。两幅搭接处,第一幅撒布沥青应暂留100~150mm宽度不撒布石料,待第二幅一起撒布。

(3)撒布集料后,不必等全段撒布完,立即使用6~8t钢筒双轮压路机由路边向路中心碾压3~4遍,每层轮迹重叠约300mm。碾压速度开始不宜超过2km/h,以后可适当增加。

(4)下封层采用快裂型乳化沥青(PC-1),施工前应先施做试验路段,以确定乳化沥青喷洒量和石屑用量,并检验施工机械性能,确定各项施工参数。为保证施工质量,建议使用智能撒布车进行施工。

5. 粘层

对于沥青面层各层在施工前必须先洒布粘层沥青后再进行面层施工,且粘层油宜在摊铺面层当天洒布。粘层油采用快裂型乳化沥青(PC-3),用量0.3~0.6L/m2。喷洒时沥青应洒布均匀,当气温低于10℃以下,风力大于五级以上时,不应喷洒粘层油。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见下表。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PC-1PC-2PC-3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快裂慢裂快裂或中裂T0658
粒子电荷-阳离子(+)阳离子(+)阳离子(+)T0653
筛上剩余量(1.18mm),≤

%0.10.10.1T0652
粘度恩格拉黏度计E25

-2~101~61~6T0622
沥青标准黏度计C25,3

S10~258~208~20T0621
蒸发残留物残留分含量,≥%505050T0651
溶解度,≥%97.597.597.5T0607
针入度(25℃)

0.1mm50~20050~30045~150T0604
延度(15℃),≥

cm404040T0605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2/32/32/3T0654
常温贮存稳定性1d,≤%111T0655
5d,≤%555T0655
6.结构指标

路面各结构层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路面结构层主要技术指标

指标结构层压实度(%)

平整度(mm)

强度(MPa)

石灰土(12%)底基层

≥95

≤15

≥0.8

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98

≤10

≥0.8

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98

≤10

≥0.8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

≥95

≤5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95

≤5

表中基层和底基层的压实度为重型击实标准;面层压实度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平整度为3m直尺的最大间隙;强度为7天的抗压强度。

结构层配合比为目标配合比。施工时应根据强度要求按实际进料进行生产配合比试验。

7.路面搭茬和罩面处理

在新旧路搭茬处应对老路基自下而上进行开蹬,为减少反射裂缝和不均匀沉降,与旧路搭茬时,在两基层间、基层与底基层间各铺设一层双向聚丙烯土工格栅,沥青路面接茬还应在基层与面层、上面层与下面层间铺设一层玻纤土工格栅。聚丙烯土工格栅材料及施工要求见路基处理部分内容。

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铺筑时,应将一端用固定器固定,然后用机械或人工拉紧,并用固定器固定另一端,中间每隔150cm增加一个,固定器包括固定钉及固定铁皮,固定钉可用6~8cm水泥钉或射钉;固定铁皮为30mm×30mm×3mm的薄钢板。纵向搭接宽度为20cm,两搭接边缘处用尼龙绳双股或铅丝串为一体接头处绑扎牢固,防止搭接处开裂。基层上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铺设固定后,再洒布粘层油。

玻纤土工格栅规格及强度要求:

网眼尺寸:18×18mm

双向抗拉强度:≥50kN

伸长率(%)经向≤2纬向≤1.4

单位面积质量:≥283g/m2

涂覆率:≥20%

在罩面施工前必须完成翻浆、坑槽、严重裂缝、沉陷、拥包、松散等病害的挖补工作,并清除路面上的泥土杂物。罩面前必须在旧路上洒一层粘层油,有条件时,在洒粘层沥青前最好用机械对原路进行打毛处理。粘层油采用快裂型乳化沥青(PC-3),用量0.3~0.6L/m2,施工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有关规定。

8.路面防滑

路面防滑措施要求如下:

(1)骨料应选择坚韧耐磨的石料。

(2)根据试验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最佳性质的结合料和油石比,并注意防止泛油或表面松散。

(3)沥青路面应按照下表规定的抗滑标准要求执行。

路面抗滑标准

年平均降雨量(mm)

质量验收值
横向力系数SFC60

构造深度TD(mm)

500-1000≥50

≥0.50

注:

1.应采用测定速度为60Km/h±1Km/h时的横向力系数(SFC60)作为控制指标;

2.路面宏观构造深度可用铺砂法或激光构造深度仪测定。

(4)人行道采用5级防滑标准,抗滑值F≥55。

9.人行道施工

(1)人行道结构层施工压实度可采用重型标准,路槽不小于90%,其它结构层不小于93%。

(2)人行道外侧缘石安装要求稳定牢固,外侧50cm宽的保护性路肩压实度不小于93%,与地面放坡坡度为1:1.5,应满足相关施工规范的要求。

(3)侧缘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1)缘石采用C30混凝土预制,其弯拉与抗压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缘石弯拉与抗压强度

直线路缘石直线路缘石(含圆形、L形)

弯拉强度(MPa)

抗压强度(MPa)

强度等级Cf

平均值单块最小值强度等级Cc

平均值单块最小值
Cf3.0

≥3.50

2.40Cc30

≥30.024.0
注:直线侧缘石用弯拉强度控制,L形或弧形侧缘石用抗压强度控制。

2)缘石吸水率不得大于8%。有抗冻要求的侧缘石经50次冻融试验(D50)后,质量损失率应小于3%,抗盐冻性侧缘石经ND25次试验后,质量损失应小于0.5Kg/m2。

3)预制混凝土缘石加工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预制混凝土侧缘石加工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mm)

长度+5

-3

宽度+5

-3

高度+5

-3

平整度≤3
垂直度≤3
4)预制混凝土缘石外观质量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预制混凝土侧缘石外观质量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
缺棱掉角影响顶面或正侧面的破坏最大投影尺寸(mm)

≤15
面层非贯穿裂纹最大投影尺寸(mm)

≤10
可视面粘皮(脱皮)及表面缺损最大面积(mm2)

≤30
贯穿裂纹不允许
分层不允许
色差、杂色不明显
5)侧石采用花岗岩材质,花岗岩要求石材饱和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0MPa,饱和抗折强度不得小于10MPa,体积密度不得小于2.5g/cm3。吸水率不大于0.6%,石材安装前要做防护处理,具体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实施。加工中允许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剁斧加工石质路缘石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
外形尺寸±5

±2

厚(高))±2

外露面细石面平整度(mm)

3
对角线长度差(mm)

±5

剁斧纹路应直顺、无死坑
机具加工石制路缘石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
外形尺寸±4

±1

厚(高))±2

对角线长度差(mm)

±4

外路面平整度(mm)

2
6)安装侧缘石的控制桩,直线段桩距宜为10~15m;曲线段桩距宜为5~10m;路口处桩距宜为1~5m。

7)侧缘石应以干硬性砂浆铺砌,砂浆应饱满、厚度均匀。侧缘石砌筑应稳固、直线段顺直、曲线段圆顺、缝隙均匀;侧缘石灌缝应密实,平缘石表面应平顺不阻水。

8)侧石背后宜浇筑水泥混凝土支撑,并还土夯实。还土夯实宽度不宜小于50cm,高度不宜小于15cm,压实度不得小于90%。

9)侧缘石宜采用M10水泥砂浆灌缝。灌缝后,常温期养护不应少于3d。

(4)侧缘石基础宜与相应的基层同步施工。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施工现场路基开挖后如遇淤泥等不良路基条件时应及时清除换填并分层碾压密实。如遇其他特殊情况请及时与设计及相关部门进行联系。

2.沿线施工出入口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预留。

3.由于本工程周边正在进行开发建设,近期为地块开发的进场道路,重载交通多,建议道路分期实施,待地块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后,再进行人行道、绿化、交通标志标线等的施工。

4.道路工程施工时应结合其他各专业施工图纸,安排好道路范围内的预埋管线、排水支管等的施工顺序。

文档

道路工程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道路工程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施工要求道路工程应严格按照国家部颁规范、行业有关标准,天津市有关施工规定及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施工。1.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通过项目经理部与设计院取得联系。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核实工程量,按工期要求、施工的难易程度和人员、设备、材料的准备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批准并及时提出开工报告。3.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决好通风、电力和水的供应,修建工程使用的临时便道以保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