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复制与粘贴”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的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11课,教材目的是学习复制、粘贴以及移动图形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剪贴、复制的技巧,简化作图过程,了解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区别。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的学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定、复制、粘贴的步骤。第二部分主要学习将复制、粘贴后的图形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第三部分主要学习图形的粘贴方式,即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的区别。
(二) 教材处理
我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节课进行了重新设计,教材中教授的练习是“美丽的花园”,而巩固练习时却变成了“奥运五环”“七巧板”。这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支离破碎。我觉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设计练习时,每节课都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成为一个整体,使我们的教学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因为了解到学生最近迷恋加上了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个个成了里面小明星的小粉丝,而且里面有一期节目是kimi在沙漠过生日,因此我将这节课的练习主题定为“给kimi过生日”,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帮kimi准备蜡烛”“挂生日礼物”“给小伙伴分食物”“植树造林”,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给kimi过生日的情境中,在过生日的流程中,潜移默化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第一部分学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我通过让学生为小kimi点蜡烛来完成。接下来通过为小kimi“挂礼物”来解决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的问题,如果要粘贴不同的图形需要分别复制。通过为小朋友分食物,让学生动脑思考并能想到可以一次复制一个对象,也可以一次复制多个对象。最后,我通过“植树造林”来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画图软件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熟练掌握了“铅笔”“刷子”“椭圆”“曲线”等画图工具的使用,并且已经学会了综合利用这些工具进行绘画。因此,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本节课能在生动、有趣、高效的状态下进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图中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探索其细节与技巧的操作。
(2)掌握背景透明与不透明这两种不同的粘贴方式。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画图创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尝试操作,掌握复制、粘贴图形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3)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行为与创新:
(1)灵活运用工具,帮助简化作图,掌握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区别。
(2)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画图中复制粘贴的操作细节及技巧操作。
难点:应用透明背景与不透明背景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法、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及有效评价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与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 1.教师出示视频片段(沙漠kimi过生日视频片段) 2.师:今天是小kimi的4周岁生日,你们知道过生日要准备什么吗? 生(1):要吃生日蛋糕; 生(2):要给小kimi送一些礼物; 生(3):要请好朋友一起吃饭……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小kimi过个快乐的生日。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蜡烛够吗? 生:蜡烛不够,蜡烛只有1根,小kimi4岁生日,应该点4根。 师:蜡烛不够,现在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1):可以去买3根; 生(2):现在上课,我们不能去商店买蜡烛,我们可以再画3根; 生(3):我们还可以用复制的方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制与粘贴图形。 板书:第11课 复制与粘贴图形 | 以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导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预设问题出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热烈讨论。 |
二、 任务驱动 基础性练习 “点蜡烛” | (一)教师示范 复制粘贴 教师打开画图,示范操作并板书: 1.先用“选定”工具把要复制的图形选中;再演示“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把要复制的图形选中。(师:画图程序为我们提供了两个选择工具供我们使用) 2.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复制”命令。 3.单击“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命令。 4.把粘贴好的图形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板书: 选定---复制---粘贴--移动 (二)学生练习 (三)问题交流 师:你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预设问题】 有的学生没有把蜡烛全部选定; 有的学生用铅笔框选; 有的不能选中整个蜡烛; 有的学生“复制”不可用。 学生演示操作 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让学生上台再次演示:一选 定,二复制,三粘贴,四移动。 师出示课件:复制一次,可以粘贴?次 板书:复制一次,可以粘贴?次 学生再次练习,思考。 | 此刻,学生因为急于解决问题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操作,将操作过程一步步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作,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领会操作要领,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学生演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为下面的任务练习铺垫基础。 |
三、 合作探究 巩固性练习 “挂礼物” | 我们已经帮小kimi把蜡烛准备好了,现在我们就来帮kimi把收到的礼物挂到礼物树上吧! (一):出示“生日树”图片 (二) 实践操作,合作探究: 打开桌面上的“生日树”文件并把礼物变多后挂在生日树上。 (三)问题交流 师:你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要注意什么? 【问题预设】 有的学生粘贴出来的是一根蜡烛, 学生讨论解决 师:当我们需要复制新的内容的时候,一定要重新选定对象。 板书:重新选定 师:有的同学在“挂礼物”的时候,生日树都给白色的东西遮住了,怎么回事? 师:在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选定图形时将背景颜色一起选择了进去,因此生日树就被遮住了,我们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 (四)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先看看“小博士”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起学习 “小博士”内容【一个是视频文件,一个是纸质文件,学生可自己选择学习】。 【教师控制电脑4分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小博士内容的时间,同座位两个同学一起尝试操作。】 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如何将背景设为透明”。 教师小结:当我们选择了选定工具后,工具箱下方就出现了一个辅助选择框,我们选择“透明”选项,然后再进行复制操作时,复制的图形的背景就变成透明的。 学生操作:比一比,谁能挂的又多又快! (五)展示学生作品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既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同时小学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教学难点背景的透明与不透明这一问题,先让学生个人自主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并急迫想解决问题,把对解决时间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上来。 展示学生的典型作品,有效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
四、任务驱动 发展性练习 “分食物 ” | 师:生日树上已经挂满了礼物,现在就要给小朋友们准备晚餐了! (一) 打开桌面上的“分食物”图片文件,为小朋友分食物哦。 (二)学生练习,组内互相帮助讨论。 【预设,有学生直接把食物拖到盘子上;有学生一个一个复制,有学生把食物放在一起然后复制粘贴】 (三)视情况,请一次复制多个对象的学生上台演示操作 (四) 展示学生作品 | 巩固新知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精神 学生演示,展示学生的典型作品,有效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
五、 分层练习 拓展创新 “植树造林” | (一)师:生日宴会在愉快地氛围中结束了,石头建议,去公园玩玩,于是小朋友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在去公园的路上,小动物们发现周围只有这两棵大树,整个马路显得孤零零的,他们想利用这两棵大树和两个果子来植树造林,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二) 学生操作,组内互相帮助讨论。 (三) 展示学生作品。 |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创作的更好,让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同学也能有所收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六、 总结交流 梳理知识 | 师:今天我们又掌握了好多新本领,发现了很多新秘籍,有哪些呢?请你把你的收获现在填写在收获卡上吧! | 收获卡的填写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
板书设计 | 第11课 复制与粘贴 选定---复制---粘贴--选定 复制一次 粘贴 ? 次 重新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