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 |||
课题 | 河北大学版 第一章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 ||
作者及工作单位 | 河北石家庄正定县北石家庄联校 李凯 |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 |||
1、以讨论形式引入新课。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 |||
教材分析 | |||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 |||
●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 |||
●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 |||
初中信息技术第一课,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及应用,能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 | |||
学情分析 | |||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 |||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 |||
●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 |||
●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 |||
教材更新不及时,与当前主流计算机软硬件相差很大。 | |||
教学目标 | |||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 |||
1、了解什么是信息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能力。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及应用,能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 | |||
教学流程示意 | |||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 |||
导入新课――内容组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引入新课: 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总结信息的定义 教师:大家都知道信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来认知信息,搜集信息,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信息和信息技术。 内容组织 信息: 信息就是消息,它是多种多样的,文字、符号、图像、声音、语言都是信息的载体。 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现代社会中,信息对于人们来说就像水和空气一样重要,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信息。人们通过信息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前进。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指一切与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应用等有关的各种技术和手段。 我们将要学的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1.信息技术的发展 2.信息技术的应用 3.信息技术的展望 树立正确的态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1.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 人是信息技术的发明者,信息技术有不足,不可能完全代替人。 2.人要学习并使用信息技术。 3.要正当使用,不可违法使用信息技术。 课堂小结 人类离不开信息技术 要学会信息技术,开发信息技术,正当利用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 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学好信息技术。 布置作业 (1)我们身边能接触到哪几类信息? (2)你和朋友传递信息采用哪些方式? (3)信息社会中,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是什么?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 发展 信息技术 应用 展望 |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 |||
●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 |||
●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 |||
●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 |||
●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 |||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离不开信息技术, 要学会信息技术,开发信息技术,正当利用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