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生:14~15世纪
1货币兑换
②货币经营(增加了汇兑,结算,货币信用,信托业务)
③银行(增加了贷款业务)
2.概念:金融企业
1传统的角度: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基本业务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
2现代的角度:运用公众资金,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经营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并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服务企业。
3发展的角度:商业银行是个不断创新、不断提供各种高效益的、为顾客所需要的、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金融业务与服务行业。
二.商业银行的功能
1.信用中介:贷款
2.支付
3.信用创造:①各种信用工具(支票、汇票、本票、信用卡)
② 存款与贷款的相互转化
4.调节:利用手中的信贷工具,来市场。
(例:降低利率——鼓励消费、刺激投资)
5.服务:各种创新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信息咨询、财务管理、现金管理、担保、代理、保管等)
*总之,对市场,甚至社会的动荡、政权的稳定有巨大的影响。(例: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的破产、中国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
三.商业银行的制度
1.组织制度(外部组织形式)分类
名称 | 定义 | 优点 | 缺点 |
单元制(独家银行制) | 仅设立总行,业务活动完全由总行经营,下面不设立任何分支机构 | ①克服银行间的兼并现象,防止国民经济受到少数银行资本的控制②促使银行更加致力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 与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不利于资本集中,削弱其向外部拓展的整体竞争力 |
分支行制(总分支行制) | 在设立总行的同时设立众多的分支机构 | ①使经营规模扩大,管理专业化,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平均成本。②有利于资金在总分支行之间灵活调拨,高效率使用有限资金 ③拓宽了业务领域,从而有效分散了风险,有利于利润水平稳定增长 ④庞大的规模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 | |
银行持股公司制(集团制商业银行) | 以一家或多家商业银行的股票作为其资产的公司 | ①逃避管制②扩大经营规模,介入到保险、证券等中③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资金流动性 | |
连锁银行制(联合制商业银行) | 若干个商业银行之间相互持有股票的方式结为的连锁银行 | ||
代理银行制 | 银行之间根据合同的规定互相代理各种业务 |
一般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
决策机构 监督机构 执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