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1分)
1. (2分) (2019·大连模拟) 某人将石块从某高处以5m/s的速度水平抛出,落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5m。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 , 则石块落地时间和抛出点的高度分别是( )
A . 1s 5m
B . 1s 10m
C . 2s 5m
D . 2s 10m
2. (2分) (2017高一下·海南期末) 如图所示,某人由A点划船渡河,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则小船能到达对岸的位置是( )
A . 正对岸的B点
B . 正对岸B点的左侧
C . 正对岸B点的右侧
D . 正对岸的任意点
3. (2分) (2018高一下·威远期中) 如图所示,汽车以速度v通过一弧形的拱桥顶端时,关于汽车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汽车的向心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
B . 汽车的向心力是它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圆心
C . 汽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D . 汽车受到的支持力比重力大
4. (2分) (2017高一下·双峰期中) 如图两段长均为L的轻质线共同系住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等高的A、B两点,A、B两点间距也为L,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率为v,两段线中张力恰好均为零,若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率为2v,则此时每段线中张力大小为( )
A . mg
B . 2 mg
C . 3mg
D . 4mg
5. (2分) (2018高一下·西宁期末) 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保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
B . 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
C . 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
D . 保证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6. (3分) (2017高一下·邹平期中) 研究发现太阳系外有一颗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A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2倍,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2倍,则( )
A . 星球A的自转周期一定比气球的自转周期小
B . 同一物体在星球A表面的重力约为在地球表面重力的 倍
C . 星球A的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与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近似相等
D . 若星球A的卫星与地球的卫星以相同的轨道半径运行,则两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7. (2分) 跳水运动员从10m高的跳台上跳下(不计阻力),在下落的过程中( )
A . 运动员克服重力做功
B . 运动员的机械能在减少
C . 运动员的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D . 运动员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8. (2分) (2017高一上·开封期末) 关于物理量和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力为三个基本物理量
B . 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C . 1N=1kg•m•s﹣2
D . “秒”“克”“摄氏度”都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9. (2分) (2017高一下·福建期中) 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关于小球和弹簧的能量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B .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C . 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D .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10. (2分) 若已知引力常量G,则利用下列四组数据可以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 . 一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运行速率和周期
B . 一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质量和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C .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半径和地球自转的周期
D .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轨道半径
11. (2分) (2019高一下·阜阳月考) 以 的水平初速度 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打在倾角 为 的斜面上,此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夹角 为 , 如图所示 ,则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 不计空气阻力,g取 )( )
A .
B .
C .
D .
12. (2分) 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有匀强电场,AA′、BB′、CC′是该电场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为0.5cm,其中BB′为零势面。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沿AA′方向以初动能EK自图中的p点进入电场,刚好从C′点离开电场。已知PA′=2cm,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粒子通过零势面时的动能是1.25EK
B . 该粒子在p点的电势能是0.5EK
C . 该粒子达到C′点时的动能是1.5EK
D . 该粒子达到C′点时的电势能是0.5EK
13. (2分) (2018高一下·常德期中) 把A、B两小球在离地面同一高度处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0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小球落地时速度相同
B . 两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C . 从开始运动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的功相同
D . 从开始运动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14. (2分) (2016高三上·揭阳期中) 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1秒钟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四个球( )
A .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B .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坚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在同一位置
C .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坚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D .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15. (2分) (2018高三上·河北期末) 质量M=1kg的长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木板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A=2kg和mB=1kg的A、B两物块,A、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 ,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块A上,如图所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则( )
A . 若F=5N,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N
B . 若F=6N,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N
C . 若F=7N,物块A将会相对木板滑动
D . 无论力F多大,B与长木板之间都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二、 实验题 (共2题;共13分)
16. (4分) (2018高一下·神农架林期中) 甲同学采用频闪照相法研究平抛运动。图为小球做平抛运动时所拍摄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小方格的边长为5cm,则A、B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s ,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为 ________ m/s,小球在B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________ m/s,以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则抛出点的坐标为________。(g=10m/s2)
17. (9分) 在“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的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打点计时器;
B.天平;
C.秒表;
D.低压交流电源;
E.电池;
F.纸带;
G.细线、砝码、小车、砝码盘;
H.薄木板.
(1) 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
(2)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_.
(3) 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小车(质量为m)在恒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纸带,测量数据已用字母表示在图中,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请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能否完成“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的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说出做法,并对这种做法做出评价.
三、 解答题 (共3题;共40分)
18. (10分) (2017高一下·上高期末) 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BD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释放,P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
若P的质量为m,求P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上的位置与B点间的距离;
(2)
若P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的质量的取值范围.
19. (15分) (2017高二下·衡阳会考) 某人驾驶一辆新型电动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汽车行驶了5s时速度达到10m/s.若人与汽车的总质量m=800kg,汽车所受阻力为F阻=160N.求:
(1)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a;
(2)
汽车的牵引力大小F;
(3)
汽车牵引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哪个物体上?
20. (15分) (2017高二下·南京会考) 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A以10m/s的水平速度从距离水平地面5m的高度做平抛运动,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
(1)
求物体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
求物体落地时刻的速度大小.
(3)
如图乙所示,物体B与物体A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在同一高度,水平距离为9m,如果有物体B以5m/s的速度正对A同时抛出.两物体何时在空中相遇?相遇时物体A的重力势能多大?(设物体在地面的重力势能为零)
参
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 实验题 (共2题;共13分)
16-1、
17-1、
17-2、
17-3、
三、 解答题 (共3题;共40分)
18-1、
18-2、
19-1、
19-2、
19-3、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