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精华练:第3部分 诗歌[内容主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6:23:30
文档

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精华练:第3部分 诗歌[内容主旨]

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精华练:第3部分[内容主旨]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首诗的前后两句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度:
导读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精华练:第3部分[内容主旨]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首诗的前后两句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精华练:第3部分[内容主旨]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的前后两句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两句描写唐军乘夜色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威;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勇猛善战。

2.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冬夜闲居

王人鉴

忽忽寒光早,闲居水上村。

病疏当世事,贫负故人恩。

黄叶深樵径,荒烟淡荜门。

凭谁论出处①,裋褐②信乾坤。

【注】 ①出处:《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指出仕做官或居家隐居。②裋褐(shùhè):粗陋的衣服。

诗的中间两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身体多病很少过问当今世上之事,家境贫穷有负故人的恩情。枯黄的树叶铺满了砍柴的小径,淡淡的荒烟笼罩着简陋的柴门。诗的中间两联紧承首联,具体写了寒冬早至,自己闲居水上村的情形,也为尾联点明主旨作了铺垫。

[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

吴融①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 ①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此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写此诗时的生活、思想等。注释里讲诗人“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由此可想到诗人遭受仕途失意之苦、远离故乡之苦等。二是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句分析,如从诗歌中的“日暮声凄切”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悲凉。三是结合诗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分析,全诗表面上写“子规”,其实是“以物喻人”,诗人借“子规”写自己的相思之情。

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人运用借物抒怀的手法,借子规离开故土、凄苦啼叫、思念故国,表现了自己流寓荆南,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悲苦情怀。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①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②。兴亡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 ①伊吕:指辅佐汤王灭了夏桀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了殷纣的吕尚(字子牙,号太公)。②风虎云龙:《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着虎出现,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国家和社会就会昌盛繁荣起来。

这首词是咏史之作,但又不是单纯的咏史,为什么?请联系蕴含在词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咏史词作,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感慨和希冀。作者对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古的功业,感慨颇深,通过回忆商汤、周武重用伊吕的史事,希望赵宋君王能知人善任,重用自己,支持变法。所以,这首词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观点态度]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

[南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②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 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是江东安抚使叶衡的部属。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稼轩为“仓部郎官”。写此词时,叶衡尚未做“丞相”,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②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词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词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词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词人沉重的忧伤。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因愁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词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

(示例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词人豁达的心境。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词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表明词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词人的豁达。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白居易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里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这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这两首诗的感慨是否一致?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都是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唐、杨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文档

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精华练:第3部分 诗歌[内容主旨]

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精华练:第3部分[内容主旨]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首诗的前后两句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