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积累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在侵华战争中zhì zào( )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惨案,强烈的民族仇恨让国人反抗的心fèi ténɡ( )起来了。
2.请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考试时要沉着镇定,不要( )。
(2)终于脱险了,我们虽感到喜悦,但也为失去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同伴而感到( )。
(3)分散在四面八方的群众,此时( )在天安门广场,焦急地等待开国大典的开始。
3.补充词语。
全神( )注 斩( )( )铁 昂( )( )胸
居高( )下 惊( )动( ) 排( )( )海
4.名句默写。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2) ,死而后已。
(3)位卑未敢 。
(4)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
(5) ,视死忽如归。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开国大典》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
(2)演讲就是说话,只要把话说清楚就可以了,语调和姿态在演讲中可有可无。 ( )
(3)《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接受任务—痛歼敌人—跳下悬崖—诱敌上山—顶峰歼敌”的顺序来写的。 ( )
6.主题讨论。
很多学生认为:现在是和平年代,不需要再去学习先烈的精神了。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少50字)
二、阅读理解
7.课内阅读。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提 擎)着红旗,有的(提 擎)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陈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 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划去括号内不恰当的字词。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3)从画波浪线的部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8.课外阅读。
群众也在淋雨
①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这时,周总理陪同外宾健步走来,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那慈祥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
②突然,乌云蔽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时变了脸。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看,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显然是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发颤。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③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工作人员又心疼,又着急,忙递上一条毛巾:“总理,您擦把脸吧!”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对工作人员说:“赶紧告诉有关同志,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姜汤,给挨雨淋的群众驱驱寒,暖暖身子。”
(选文有删改)
(1)请给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发颤(chàn zhàn) 着(zhuó zháo)急
(2)照样子,写词语。
雷声隆隆:
彬彬有礼:
(3)读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第②段写雨中送行的场面,既关注了送行的群体,又关注了送行的个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群众也在淋雨”是谁说的话?用这句话作为文章题目,有什么作用?
三、写作
9.写作。
请以“一次难忘的活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注意要具体描写活动场面,表达连贯。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
一、积累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答案】日寇 制造 沸腾
2.请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示例:(1)慌张 (2)哀伤 (3)汇集
3.补充词语。
【答案】贯 钉 截 首 挺 临 天 地 山 倒
4.名句默写。
【答案】(1)五岭逶迤腾细浪
(2)鞠躬尽瘁
(3)忘忧国
(4)不可以尺寸与人
(5)捐躯赴国难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
【答案】(1)√ (2)× (3)×
6.主题讨论。
【答案】示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和平年代,我们更要学习先烈的精神,继承先烈的遗志,把传统发扬光大,为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四、阅读理解
7.课内阅读。
(1)
【答案】划去:提 擎 陈列 走向
(2)
【答案】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红旗之多,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之多的壮观场面(大意相近即可)
(3)
【答案】我体会到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兴奋、急迫的心情。(大意相近即可)
8.课外阅读。
(1)请给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答案】chàn zháo
(2)照样子,写词语。
【答案】示例:风尘仆仆 小心翼翼 滔滔不绝 津津有味
(3)读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强调“负过伤”,说明周总理右手不便,而他不时抬起的恰恰是他“负过伤的右臂”,从中我体会到了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礼遇与尊重。(大意相近即可)
(4)第②段写雨中送行的场面,既关注了送行的群体,又关注了送行的个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不仅说明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更说明了周总理以其迷人的人格魅力和举动,影响着周围的群众。(大意相近即可)
(5)“群众也在淋雨”是谁说的话?用这句话作为文章题目,有什么作用?
【答案】“群众也在淋雨”是周总理说的话。用他的话作为文章题目,表现了周总理时刻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和热爱人民的优秀品质。(大意相近即可)
五、写作
【范文】
难忘的龙舟赛
每当稻花飘香的时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来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活动就是那富有民族特色的龙舟赛。
端午节那天,大街小巷到处悬挂着醒目的标语,插着鲜艳的彩旗。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潮水般地涌向了河两岸。此时,人声鼎沸,彩旗飘扬,好一派热闹的节日气氛。
看,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十几条龙舟头咬着尾,尾接着头,从上游鱼贯而下,两岸顿时沸腾起来了。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每条龙舟颜色各异,龙头千姿百态,长着犄角,睁着双眼,栩栩如生,犹如条条真龙在戏水。龙舟上的健儿们穿着红背心,头上用白毛巾扎着英雄结,个个如同出征的战士,格外精神。
“轰隆隆”,礼炮一响,十几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在水面上飞驰。岸上的人们欢呼雀跃,击掌喝彩。龙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那奋勇争先的场面激动人心,催人振奋。每条龙舟上的指挥员站在船头,随着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锣鼓声,双手挥着蒲葵扇,双脚不停地上下跳动,使出浑身解数,鼓动队员向前奋进。
我站在岸边观看龙舟赛,内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涛,时起时伏。健儿们不负众望,他们沉着、镇定,挥动着健壮的臂膀,拼命划着龙舟。不久之后,只见有一条龙舟遥遥领先,成了群龙之首,最终夺魁。顿时,岸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龙舟赛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但那催人奋发的锣鼓声仍在我的耳边回荡,那拼搏向上的情景也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
1.请给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流淌(tǎnɡ tānɡ) 自作自受(zuō zuò)
废话(huì fèi) 势不可当(dànɡ dānɡ)
飞溅(zhàn jiàn) 喃喃自语(nán lán)
熄灭(xí xī) 不假思索(jiǎ jià)
2.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
(2)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
(3)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
(4)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宁可……也不…… 不但……而且……
如果……就…… 尽管……还是……
桑娜( )从早到晚地干活,( )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她( )关心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对西蒙一家也很同情。她看到西蒙死了,( )自己受苦受累,( )让西蒙的孩子受罪。
4.结合课文内容,选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A.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B.欲言又止,断断续续
C.表示话题的转换 D.表示次数的递增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2)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
(3)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4)我嘛……缝缝补补……( )
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2)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改为转述句)
6.默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 。
, 。
二、阅读理解
7.课内阅读。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④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⑤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⑦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⑧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⑨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⑩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⑪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⑫老汉冷冷地说:“可以,到我这儿报名。”
⑬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⑭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⑮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怒吼——( ) 惊恐——( )
奸笑——( ) 爱戴——( )
(2)画线句运用了 和 修辞手法,突出了 ,渲染了 。
(3)选文塑造了老支书的光辉形象。假如老支书被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根据老支书的事迹,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60字)
8.课外阅读。
蜡烛的秘密
①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我连找了三家杂货铺,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我纳闷,一个镇,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下的那家去碰碰运气。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
②于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空当里,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摆着香纸蜡烛。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
③老阿婆笑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我这才发现,老阿婆的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我冲她笑了笑,满意而归。
④接连几个晚上还是停电,我在屋里待腻了,到街上漫步。长街寂寂,唯烛光融融,从各家窗户里探身出来,有一种梦境般的美。
⑤我来到一家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闲聊起蜡烛的事。我说:“小镇老是停电,蜡烛生意应该很好,为什么不进一些呢?”
⑥店主笑了笑,这才告诉我秘密。原来,老阿婆的日子太过艰难,他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有了一个约定:
(选文有删改)
(1)用“\\”在括号里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杂货铺(pū pù) 冲(chōng chòng)她笑
(2)画横线的句子说明 。
(3)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老阿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4)对第④段中烛光融融的夜景的描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石板镇虽然偏僻却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美好。
B.烘托了人们帮助老阿婆,老阿婆也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和谐美好的氛围。
C.表达了作者漫步石板街时思念家乡和朋友的思想感情。
(5)蜡烛的秘密是什么?请在最后一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三、写作
9.写作。
许多小说都留给了读者经久的感动,请你也创编一个故事,突出主要人物的光辉形象,同时把故事情节描述完整,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
一、积累运用
1.请给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答案】tǎnɡ zuò fèi dānɡ jiàn nán xī jiǎ
2.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示例:(1)干燥 (2)瘦弱 (3)清脆 (4)快乐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答案】尽管 还是 不但 而且 宁可 也不
4.结合课文内容,选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答案】(1)D (2)A (3)C (4)B
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答案】(1)桑娜补帆。
(2)桑娜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6.默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答案】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阅读理解
7.课内阅读。
(1)
【答案】咆哮 惊慌 狞笑 拥戴
(2)
【答案】比喻 拟人 洪水的可怕 紧张的气氛(大意相近即可)
(3)
【答案】示例:洪流面前,你屹立如山,甘心作群众的靠山;紧急情况下,你声如洪钟,是人民最后的依赖。你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的身躯,就是一座不朽的桥梁。
8.课外阅读。
(1)
【答案】划去:pū chōng
(2)
【答案】老阿婆的日子很艰难(大意相近即可)
(3)
【答案】为他人着想、心地善良的人。(大意相近即可)
(4)
【答案】B
(5)
【答案】不卖蜡烛。(大意相近即可)
三、写作
9.写作。
【范文】
母爱
在1940年,一个被德军占领的小村庄荒草丛生,周围一条条阴森的小路交错延伸开来,就像人们的命运……
人们日日提心吊胆地生活,惶惶不安,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饥荒,是人们最怕的。就在前夜,德军抢走了最后一袋面粉,村民仅存的生的希望也破灭了。
但有一天,一个军式货车开了过来,从上面下来了五六个德军,分给村民们面包。大家虽都十分奇怪,但有吃的就行,都一口一个,吃得可欢了。
老妇人玛丽拿起了三个面包,向自己小木屋走去。打开门,里面坐着三个年轻小伙子,他们的手冰凉,面无血色,嘴唇也是苍白的。玛丽怜爱地摸了摸他们的头,把用旧报纸包好的三个黑面包递给了他们:大儿子贝克像抱着婴儿一般搂着面包;二儿子珀西爱抚着它,像在摸一个宝贝;小儿子丹深情地看着面包,竟落了眼泪。“妈……您怎么不吃?”小儿子丹忍不住询问。“我……我在路上吃了一个了,刚刚太饿了。”玛丽挤出一丝微笑,摸了摸肚子说。之后的每一天玛丽都把面包留给儿子们,自己则偷偷在地上捡菜叶子吃。
但就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夜晚,全村人都死于非命。那时芬兰已经击退了德军,查出了原因:面包里居然有致命的毒素!全村男女老少只有玛丽活了下来,当医生要给她做检查,目的是为了检测在玛丽的体内是否产生了能抵御抗毒素的抗体。玛丽用近乎绝望又愤恨的眼神盯着士兵,用颤抖以及嘶哑的声音说:“不必查了,我把面包都留给了我的儿子们,他们死了,我却活下来了。本想他们吃了面包可以活下来,可……他们全死了,是我害死了我的儿子们……”
所有在场的人员感到无比震撼和感动,在“存活原因”一栏写下了两个字:母爱。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看拼音,写词语。
二、单选题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风靡(mǐ) 疙(gē)瘩 沮(jǔ)丧 跺(duò)脚
B. 挨揍(zòu) 窦尔敦(dūn) 厌氧(yǎng)菌 轮廓(kuò)
C. 废墟(xū) 培(péi)养 盔(huī)甲 后妃(fēi)
D. 金箍(gū)棒 嫦(cháng)娥 倾(qīng)角 纳(nà)鞋底
3.下列四字词语中,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呆头呆脑 轻手轻脚
B. 怒气冲冲 得意扬扬
C. 念念有词 侃侃而谈
D. 黑白分明 心满意足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都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B. 王老师在讲台上全神贯注、念念有词地讲课。
C. 在西边,最引人注目的是养心殿。
D.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 太阳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
C.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竹节人》全文都在为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和操作方法
B.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还在探索的宇宙之谜
C. 《故宫博物院》的四个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的相关情况
D. 阅读时要先想想阅读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 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D.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8.下列诗句中,与名胜古迹无关的一项是( )。
A.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C.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D.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三、语言表达
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尽管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修改病句)
(2)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用加点词语造句)
(3)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4)小星星在夜空中闪烁。(改拟人句)
(5)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成反问向)
10.口语交际。
“学会请求”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我们应该学习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有礼貌地提出请求,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的本领。小明热爱踢足球,他想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他该怎样请求妈妈同意呢?
四、语段阅读
11.课内阅读《宇宙生命之谜》,回答问题。
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察/观测)。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宇宙飞船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现测)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通过近距离(观察/现测)还发现,以前(观察/观测)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________年,________国发射的“________”宇宙飞船进入了环绕________飞行的轨道,给________拍摄了大量的照片。
(3)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知道了科学家对火星又有了哪些新的发现?
(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科学家们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银杏
银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它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
可是,到了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山脉不断隆起,银杏在与新植物群的竞争中,被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在少数地区,由于受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的保护,才有少量的银杏侥幸保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行。一点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的定林寺中,据说有300多岁了,直到今天它还果实累累。
那么,银杏为什么这样长寿呢?
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树根能够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使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有一个导致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1)人们为什么称银杏是“植物界的恐龙”?( )
A.银杏长得跟恐龙一样大
B.银杏和同时代的恐龙一样普遍
C.银杏和恐龙一样灭绝了
D.银杏存活的时间和恐龙一样长
(2)人们把银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里引号表示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4)银杏树长寿的原因是( )(多选)
A.银杏树根系极为发达,扎得深,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
B.银杏树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
C.银杏存活的时间和恐龙一样长。
D.银杏树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能抑菌杀虫,使银杏树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
六、写作题
13.习作与表达。
题目:让生活更美好
要求:①先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运用对比的写法,通过写一件具体的事来体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③注意把印象深刻的“镜头”作为重点来写,特别要注意把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写清楚。
参
1.昼夜;颓然;提供;因素;猜测;抵御;沮丧;适当
2.C
3.D
4.B
5.B
6.A
7.D
8.D
9.(1)如果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
(2)一个缺口的杯子,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它仍然是圆的。
(3)故宫博物院不但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而且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4)小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
(5)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难道不令人惊叹吗?
10.妈妈,我想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踢足球有助于身体健康,让身体素质提高。出去踢足球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放松放松;不会耽误学习成绩;可以有助于困队合作的意识,增强伙伴之间的友谊。将能促使其行动迅速,视野开阔,反应敏捷,食量增大,新陈代谢加快,机体抵抗力增强,四肢发达,头脑灵活,肌肉强壮。你就让我去吧。
11.(1)观测;观察;观测;观察
(2)1971;美;水手9号;火星;火星
(3)火星上没有“运河”,也没有四季变化。
(4)生命在火星上难以存在。
12.(1)B
(2)植物界的恐龙;植物活化石;公孙树;特殊含义
(3)举例子;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银杏树的确是长寿的树种
(4)A,B,D
(5)不能删去。因为“大约”表示估计,银杏树历史久远,无法准确计算时间,只能说个大概。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3.
爱让生活更美好
爱,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词啊!因为有了亲人的爱,使我们幸福;因为有了朋友的爱,使我们快乐;因为有了陌生人的爱,使我们脱离困境。
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我和爸爸一同回故乡扫墓。到了下午,爸爸还没扫完,我只好一个人坐公交车回家。我走在小路上,边走便踢着路边的小石子,嘴里嘀咕着:“哼!又说要送我上晚修,现在连要送我回家都做不到。坐公交车就坐公交车,反正我又不是没坐过。”
我站在河源路口,攥着手里的3块钱,等待着到小金口的车。上车买完票后,随便找个位子就坐了下去。随着车子的“一起一伏”我的眼皮忍不住“打起了架。”过了不知多久,车子猛的一个刹车,把我从睡梦中“拉了”出来。我睁开朦胧的双眼,朝窗外望了望,看到一个路牌“三角滩。”一瞬间,心中的问题涌了出来:我怎么会在这?小金口呢?这是哪里?……”我连忙下了车。
看着四周陌生的环境,我像一只迷了路的羔羊,分不清东南西北。手足无措的我再也忍不住眼眶的泪水。不久,我平复了自己的心情,想:“现在只有找人帮忙了。”迎面走来两位穿着制服的姐姐,边走边开心地聊天。我跑过去,焦急的问他们:“请问这附近有没有到博罗的汽车?”一位长头发的姐姐看了看我的脸和衣服,然后想了一会儿,对我说:“小妹妹,你是不是迷路了?这附近有一个公交车站,但没有直接到博罗的车,你可以先到汤泉,再转车回博罗。”我的泪水又来了:要搭两次车,我只剩下两块钱,不够钱怎么回家?“那位姐姐牵着我的手,走到马路对面的汽车站,帮我拦了公交车,搜了搜裤兜,塞给我五块钱,说:“快上车吧!”我刚想说谢谢时,车门已经关了。
五元钱,虽然不是很多,但里面包含的爱是无限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简单的问效,让我们将爱献给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