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九年级 班 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Ag-108 Zn-65 Fe-56 Cu- Na-23 Ca-40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生锈 B.将木头锯断 C.干冰升华 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过滤
3.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实验烧杯中的水: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加热试管中的白磷、红磷
B. 实验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C. 实验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D. 实验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4.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含碳量不同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 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5.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丙和丁都是氧化物 B. 反应物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
C. 甲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 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6.有反应:X+H2SO4=BaSO4↓+2Y,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Y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X一定是BaCl2
C.Y一定是HCl D.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l35
7.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氩气(Ar)作反应物
B. 钛酸亚铁(FeTiO3)钛元素为 +3价
C.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7:1
D.中反应2FeTiO3+6C+7Cl2 2X+2TiCl4+6CO,则X为FeCl2
8.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溶液质量与加入Zn粉的质
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②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③若取b~c段的固体,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④取d点的固体,其组成有2种物质
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26分)
28.(4分)图一是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相关信息,
图二是该元素形成某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⑴氯的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_____;
图二所表示微粒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
⑵氯气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氯原子,氢气在氯气
点燃时也能燃烧产生一种苍白色火焰,生成的气
体溶于水后形成盐酸,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9.(4分)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
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和________
A.酒精灯 B. 药匙 C. 玻璃棒 D. 漏斗
E. 铁架台 F. 量筒 G. 胶头滴管
⑵t2 oC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
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乙(选填“>”、“<”或“=”)
⑶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 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 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⑷t2 oC时,5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降温到t1 oC,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 .
30.(7分)为了测定某样品中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铁元素,且不溶于
水和酸),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
【查阅资料】
⑴草酸(H2C2O4)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浓硫酸
H2C2O4 ==== CO2↑ + CO↑ + H2O;
⑵碱石灰主要成分为生石灰与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设计及操作】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问题讨论】
⑴实验中观察到E中现象是 ;
⑵进入E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B、C、D中依次是 (填序号);
①浓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
②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浓硫酸
⑶当E中固体完全反应后,先熄灭 处酒精灯(填“A”或“E”);
⑷G的作用是 ;
⑸实验装置有一明显缺陷是 。
【数据处理】称取样品8.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称量F装置增重4.4g。则样品中氧化铁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实验反思】当观察到E中固体全部变黑后,若立即停止通CO,则测得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1.(6分)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样品中含有那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1】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⑴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 __ | 白色沉淀产生 | 证明猜想Ⅱ正确 |
| ⑵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________ _。 | 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操作①、②、③的名称分别为 。
⑵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实验反思】
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定量测定变质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以及除杂提纯物质。实验探究1中的检验和实验探究2中的除杂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 。
32.(5分)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方便以后使用,小明对其浓度进行了测定。取40.0g此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并随时对反应后的溶液用pH计(一种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值,当溶液的pH为7时,共消耗稀盐酸20.0g。
⑴当溶液的pH大于7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⑵计算所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