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建构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我觉得可以引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段话。《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下面我将谈谈学为中心如何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一、设计实验操作,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探索性质,因此,学习之初应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以后则应鼓励学生先想象、再动手。例如,在正方体表面展开的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充分实践,并在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引导学生回顾并尽可能用语言描述自己是如何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要求学生能将自己头脑中的印象表现出来,即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实际上这是将空间观念从感知不断发展为一种实践的能力。无论是制作立体模型还是画出图形,都要在头脑加工和组合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尝试和动手操作使之实现。
二、创造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数学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观察、实验、猜测、归纳、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在进行空间和图形内容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并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进行有条理地思考。
例:教学图案的设计,图形的基本性质时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
(1)用硬纸片制作一个角;
(2)把这个角放在白纸上,描出∠ AOB ;
(3)再把硬纸片绕着O 点旋转180 度,并画出∠ A1OB1 ;
(4)探索从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操作和观察,每个学生都可以发现如下的某些结论;OA 与OA1,OB 与OB1 在同一条直线上;∠ AOB 与∠ A1OB1是对顶角,∠ AOB 与∠ A1OB1 的大小相等,还可能发现:∠ BOA1 与∠ B1OA 也是对顶角,也相等;∠ AOB 与∠ A1OB 互补……。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三、加强组织引导,体验合作交流价值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新课程和新时代赋予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合作研究不仅可以切实解决数学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可改进学生耐力、情感、态度,特别是合作意识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数学学习中的合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也有小组内部同伴之间的合作,同时还有同桌之间的合作。
总之,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要时时注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自主探索认识数学,在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气氛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到豁然开朗,以上是我对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的一些粗浅看法,请各位老师指导。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