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分:120分,时间:90分钟)
同学们,又到了展示你们的聪明才智的时刻了,别匆忙,别慌张,请你轻松地坐下来,微笑着拿起语文试卷,愉快地接受检验,相信你平日的辛勤耕耘定会在这里收获到累累硕果。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laba mazha liba
()()()
hama qiuyin kuihua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10分)
妄()幔()测()榜()伦()
忘()慢()侧()膀()论()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不()军()涛()浪
()飞()舞无()无()
()不()待学()无()
四、写反义词。(4分)
聚集——()冷漠——()
舒服——()憨厚——()
五、选词填空.(6分)
拘束拘谨
1.他是个( )的人,在外面从不和人随便说笑.
2.几天的相处他不再( )了.
神圣神采神秘神奇
1.这些古代的传说,经过越来越多的渲染,加工,显得更加( )了.
2.科学技术并不是那么( ),只要努力钻研,就可以掌握它.
3.南海诸岛是我国的( )领土,不容侵犯.
4.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兴奋的( ).
六、选关联词填空。(6分)
如果……就……不仅……而且……哪怕……也……
不但……还……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1.我们()要学好课内的学习内容,()要多读课外书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没有好身体,长大后()什么也干不好。
3.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墙壁很光滑。
4.周恩来同志()受到全中国人民的尊敬,()在世界人民心中也有崇高的地位。
5.()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6.()困难再大,我们()要按时完成任务。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深蓝色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3.病人吃错了药,有危险啊!(改双重否定句)
4.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换成拟人句)
八、给下列句子排序,把序号填在句子前面的括号里。(5分)
( )小海马刚生下来的时候小极了。
( )房门一关,小海马就呼呼的睡着了.
( )爸爸把它们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 )妈妈亲亲它们,就把它们送给海马爸爸.
( )等到醒来的时候,它们已经长成会游泳的小海马了.
九、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9分)
1.春色满园关不住。
2.,正是河豚欲上时。
3.乱入池中看不见。
4.人若志趣不远,。--张载(宋)
5.人之立志。
6.没有伟大的愿望。---巴尔扎克
7.,应该成为你永远的伴侣。---富兰克林
8.,性成于思而毁于随。
第二部分:阅读能力
十、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地平线
贾平凹小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平原,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奔驰。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不再平行。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啊,天到尽头了!”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一个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如同仙翁。
“老爷子,你是从天边来的吗?”
“天边?”
“就是那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远吗?”
“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地平线是什么?”
“是个谜吧。”
我不太懂了,以为他骗我,我又对准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但我失败了;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地平线。我咀嚼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正因为是谜,我才要去解,跑了这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一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从那以后,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住了这一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来,虽然时有艰苦、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地和天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的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1、本文从下列角度描述“地平线”,请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回答问题。(3分)
⑴形态:(10字以内)
⑵颜色:(8字以内)
⑶衬托物:(6字以内)2、“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这样说,是因为地平线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分)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的“我一天天长大起来”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_
5、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体会?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写出来。(3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6—10题。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hū tuó)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的树林,上上下下的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读huì鸟嘴)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向天空离开树林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摘自《童年的牧歌》)
6.文章用“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句话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7.春天的黎明,父亲来到树林边怎么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3分)
8.父亲喜欢鸟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简要概括。(3分)
9.文中写道“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10.文章为什么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结尾?(3分)
第三部分:写作水平
朋友是夏天的树阴,为你送来一片清凉;朋友是人生中的风景,没有他旅途便黯然失色。朋友是你失意时无言地安抚你的人,朋友是你高兴时与你分享的人;朋友是你骄傲时提醒你的人,是你自卑时鼓励你的人…
十一、作文。(35分)
题目:《我的小伙伴》
六年级语文月考测试卷
参
一、
喇叭蚂蚱篱笆蚯蚓葵花
二、略
三、
溃不成军惊涛骇浪龙飞凤舞无拘无束迫不及待学海无涯
四、
聚集——(分散)冷漠——(热情)
舒服——(难受)憨厚——(狡猾)
五、
1.拘谨
2.拘束
1神奇 2神秘 3神圣 4神采
六、
1.我们(不但)要学好课内的学习内容,(还)要多读课外书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如果)没有好身体,长大后(就)什么也干不好。
3.屋子的内部(虽然)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4.周恩来同志(不仅)受到全中国人民的尊敬,(而且)在世界人民心中也有崇高的地位。
5.(因为)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6.(哪怕)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按时完成任务。
七、
1.深蓝色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天空中挂着圆月。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病人吃错了药,有危险啊!
病人吃错了药,不可能没有危险啊!
4.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
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跳舞。
八、1.4.3.2.5
九、略
十、1、⑴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线。
⑵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⑶树丛在伏着
2、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方。
3、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
4、地平线。
5、略
十一.
1、瑞( ruì)兆( zhào )
2、“冬天麦盖三层被”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
3、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雪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4.①开门见山,点题;②概括了父亲、树林和鸟三者的关系;③抓住了全文中心和情感基调。
5.因为父亲闻到了鸟味;没有风,看到了树叶在动。
6.①父亲对鸟的气味很敏感,对鸟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很了解;②父亲说话的声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③鸟快活的时刻父亲也最快活。
7.写“我”的“茫然”……是反衬(或突出)父亲对鸟的相知、敏感。
8.这句话作为结尾是庆幸,因为父亲爱鸟而不会伤害鸟,这样写也表现了父亲对鸟的喜爱,照应了开头。(意思对即可)
十一、
作文思路:
一、选择好事例。这次习作,是写事,通过具体事例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人与人互相关心的事很多,来自朋友的一个会心的微笑,远方亲人的亲切问候,节
日里收到的一份小小礼物,旅途中在危急时刻路人伸出的援助之手,生活学习上的
良事益友等等,这么多的事例,同学们在动笔前,就要选择好事例,也就是如何选
材。这里,可提供几点建议:
第一,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才能有切身的体会,写起来才有话可说,也更可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第二,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第三,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如我国媒体报道的“感动中国”的一些人和事
第四,叙述好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在作文里同样实用。写之前,要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要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事离不开人,在叙事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运用我们所学到的一些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腻的刻画,以此来抒发真情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