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地方竞争的制度分析研究-开题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52:07
文档

中国地方竞争的制度分析研究-开题报告

学员姓名性别男出生年月19民族汉联系电话、照片学号工作单位与部门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职务(职称)原毕业学校、时间学历专科通信地址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邮编213213E–mail地址指导老师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工作年限学历原毕业时间、学校、专业联系电话E–mail地址毕业作业(论文)选题报告一、选题:“中国地方竞争的制度”分析研究二、选题的目的、意义:竞争作为人类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一直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使竞争成
推荐度:
导读学员姓名性别男出生年月19民族汉联系电话、照片学号工作单位与部门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职务(职称)原毕业学校、时间学历专科通信地址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邮编213213E–mail地址指导老师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工作年限学历原毕业时间、学校、专业联系电话E–mail地址毕业作业(论文)选题报告一、选题:“中国地方竞争的制度”分析研究二、选题的目的、意义:竞争作为人类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一直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使竞争成

学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19 民 族

联系电话

学    号

工作单位与部门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职务(职称)

原毕业学校、时间学      历

专科
通信地址             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邮  编

           213213E–mail地址

          
指导老师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职务 (职称)

工作

年限

学    历

原毕业时间、

学校、专业

联系电话E–mail地址

            毕 业 作 业 (论 文) 选 题 报 告             

一、选题:

       “中国地方竞争的制度”分析研究    

二、选题的目的、意义:

    竞争作为人类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一直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使竞争成为解决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重要方式。自亚当•斯密开始,经由大卫•李嘉图、马歇尔、至萨缪尔森,他们对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无不诉诸于对竞争的分析。竞争在经济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难以想象经济学没有它还能是一门社会科学。 对此,哈耶克也指出,竞争能够为不同商品的生产和各种服务的提供实现一种资源配置,而这种配置又能够使某些特定产品组合的产出达到一个“全智全能者”所实现的产生数量。 因此,对于我们的经济增长进程与我们的社会经济进步来说,竞争起到一种关键性作用。 可以说,没有竞争机制,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都难以正常有序地进行。

    实际上,“不仅在经济生活中,而且在政治舞台上,在艺术、文化、体育活动中,竞争都是激发热情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的源泉。” 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对竞争的研究,主要是停留在企业层面上而将之间的竞争排除在外。不管是古典竞争理论、新古典竞争理论,还是现代竞争理论,对竞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市场进行的,对于竞争的研究总体上起步较晚。我们很难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中找到能像企业竞争理论那样完整的竞争理论,即使涉及间竞争问题,也往往是直接套用企业竞争那一套业已成型的理论和假设,很少考虑竞争与企业竞争的差异性。竞争的主要方式是法律、规则、等具体的制度安排,制度成为决定竞争成败和自己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在竞争中取胜,就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来赢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正如迈克尔•波特所指出的,“在现代全球经济下,繁荣是一国自己的选择,竞争力的大小也不再由先天继承的自然条件所决定。如果一国选择了有利于生产率增长的、法律和制度,……则它就选择了繁荣。与此相反,如果一国允许破坏生产力的存在,或者技能培训仅为少数人服务,或者仅靠家庭背景或的妥协才能成功,则该国就了本国的财富增加,也即选择了贫穷。”      

    从实践上看,我国地方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地方的自身利益被不断强化,经济主体性日益增强。“地方被授予更多控制本地经济活动及分配经济成果的权力。” 通过赋予地方更大的财政管理权限,推行旨在硬化地方财政预算约束的包干式收入划分,成功地调动了地方和的理财积极性。 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地区封锁、地方保护主义、区域竞争、招商引资大战等无不与地方的竞争有关。这种地区间围绕着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而展开的竞争,有可能造成恶性竞争和冲突。其中,有些矛盾与冲突,表面上是企业等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摩擦,但隐藏在背后的,却是地方间的利益冲突,是在有限资源约束下地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致,其极端状态可能是“囚徒博弈”困境或者上演“公地悲剧”。

    转型过程中地方间的竞争对资源的恶性掠夺或许不可避免,间有序竞争的规范或许也需要有个“试错”的过程,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否定或消除地方竞争的借口。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地方竞争也成为推动地方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在地方激烈竞争的过程中,各地往往会迫于竞争压力,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质量,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市场化改革,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差异,虽然和早期的倾斜发展战略及各地的区位优势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行政区划的严格、地区之间制度创新程度、分税制的规范程度以及地区经济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对一个地区的竞争模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已有学者对此做出了实证分析,并且认为,要降低地区间的交易成本,提高落后地区的竞争力,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地区间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实现各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实现经济增长,那就是因为社会没有为经济方面的创造活动提供激励。就是说,没有从制度方面去保证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应该得到的最低限度的报偿或好处,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是技术创新、规模经济、教育和资本积累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可见,不同的制度安排或制度装置会导致不同的经济绩效,制度创新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转轨过程中,市场化进程还没有在中国创造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通过控制国有经济和制定掌控着众多资源,对经济主体行为具有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何种制度结构就可能决定何种经济结构及相应的增长水平。由此,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快慢与否的问题就转换成了地方的制度创新能力高低的问题。

    如上所述,地方竞争是基于一定的制度等环境而进行的,竞争又反过来作用于制度及其他环境,地方竞争的过程也是地方学习的过程。 在竞争压力下,地方通过制度创新,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转变自身职能、激发自己的活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解决落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关键在于该地方能够适时的建立起一个高效、稳定的制度框架。制度创新不仅成为了地方竞争的手段,也是他们竞争的目标。无论是规范地方间的竞争还是地方自身实施制度创新,都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随着国内地方分权化趋势的发展,地方间的竞争以及在竞争中呈现出的诸多制度安排层面上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西方国家关于地方竞争的理论,是建立在比较完备的市场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之上的,而对转型期的中国地方竞争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欠缺。由于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就该领域的理论应用而言,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理论模式,而是要立足于转型期中国的实际。本文的选题正是基于我国地方竞争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发展趋势,试图在了解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作为理论工具,分析地方竞争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以期在规范竞争、指导实践、促进地方发展方面提供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中国地方,竞争”;制度                                                                                 

三、论文写作提纲:

绪论                                                                            

一、 中国地方竞争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相关概念的界定

   2、研究现状

   3、研究思路和论证路径

   4、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作为分析前提的制度理论

   1、制度的内涵、构成与功能

   2、地方竞争的制度安排

三、中国地方竞争的制度背景

   1、中国地方竞争的现状

   2、地方竞争的发展演变

   3、竞争的微观激励机制

   4、竞争的组织制度分析

四、中国地方竞争的模式分析

   1、地方竞争的路径依赖

   2、交易成本理论与竞争模式划分依据

   3、地方竞争模式的分类

   4、竞争模式差异的原因分析

五、中国地方竞争的效应分析

   1、“诺斯悖论”与地方竞争效应的两重性

   2、 地方竞争负效应的形成机理

   3、 地方竞争负效应的制度防范

六、完善地方竞争的制度创新及建议

   1、改革中地方角色的定位

   2、地方竞争的制度供给与创新

   3、规范地方竞争的建议 

七、结论                                                                                

四、拟主要参考的文献:

1. 唐任伍:《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前进出版社,2004。

2. 周学光:《组织社会学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王绍光:《分权的低限》,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

4. 杨冠琼. 治理体系创新[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5. 孙宽平:《转轨、规制与制度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 傅大友、袁勇志:《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上海三联书店,2004。

7. [澳]史卓顿、奥查理《公共物品、公共企业和公共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8.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出版社,2003。

9. [英]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商务出版社,1995。

10. [美]彼得斯:《未来的治理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1. [美]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2. [英]斯蒂芬•贝利:《地方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 曹荣湘:《蒂布特模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4. 杨虎涛:《竞争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5. 潘伟杰:《制度、制度变迁与规制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

16. 盛洪:《为什么制度重要》,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17. 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8. 桑玉成:《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学林出版社,2002。

19. 宋功德:《论经济行的制度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0. 彭海斌. 公平竞争制度选择[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1. 张紧跟:《当地中国地方间横向关系协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2. . 经济解释[C].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3. 樊纲,张曙光.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24. 张梦中,马克•霍哲. 中国公共管理评论(CPAR)——公共管理的机遇与挑战[C].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5. 江美塘. 制度变迁与行政发展[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26. 伍装. 权力经济的发展逻辑[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7. 毛寿龙.中国功能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

文档

中国地方竞争的制度分析研究-开题报告

学员姓名性别男出生年月19民族汉联系电话、照片学号工作单位与部门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职务(职称)原毕业学校、时间学历专科通信地址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邮编213213E–mail地址指导老师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工作年限学历原毕业时间、学校、专业联系电话E–mail地址毕业作业(论文)选题报告一、选题:“中国地方竞争的制度”分析研究二、选题的目的、意义:竞争作为人类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一直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使竞争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