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助于找到当局者的迷惑!
有助于艺术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只身艺术修养的提高
1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的重要环节,艺术创造与艺术接受相互依存,相互推进。2艺术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目的和动力,艺术接受为艺术创造提供目的:艺术的发表并不意味着艺术活动的终结,所谓艺术作品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欣赏者的发现,开掘,领会和思索。它是为了被欣赏,被理解,是为了接受者的接受才进行的,这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 艺术接受为艺术创造提供动力:艺术接受不仅最终实现着艺术品之社会,美学价值,同时,反过来,在艺术接受过程中欣赏者的艺术趣味,艺术需求和消费能力等也对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提出要求。由此构成人类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不同艺术评判标准和审美体系,要求并创造着属于他自己的杰出艺术家,艺术作品,从而促进艺术创造的繁荣和发展。3艺术接受是艺术反作用于现实的重要途径:许多历史事实表明,艺术创造最终可能会对现实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作用。事实上,许多艺术家既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区影响观众,从而影响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格调,同时更希望听到来自公众的反映,并认为没有欣赏者参与的艺术活动室不可思议且痛苦的。4艺术批评是指导艺术欣赏者提高欣赏水平的重要途径,又是沟通艺术家和欣赏者的桥梁。没有正常健康的的艺术批评,就不会有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就不会有艺术接受,艺术审美欣赏的拓展和深化。
当代艺术的概念
“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现代艺术”的名词容易与已有过的“现代派艺术”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当代艺术的学术报告会感受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感受旅美文化战略学家赵晓明教授学术报告会
(本报华盛顿讯)据华语国际通讯社记者戚音茵5月25日华盛顿报道,美国亚洲文化学院校董会、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社长,著名文化战略学家赵晓明教授当天在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的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大楼会议中心作了一场题为“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的专题学术报告。来自美国、加拿大和部分亚洲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团体、画廊等机构的四十余位专家、教授、画家、音乐家、评论家、批评家、收藏家和访问学者出席了报告会。
演讲从大卫.克拉克的观点为前提展开,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现代美欧艺术与前现代东方艺术相交汇的切入点。介绍许多西方艺术家受到东方哲学思想影响的案例,来说明在当今西方博物馆的收藏中随处可见的东方艺术作品、特别是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对西方许多画家创作抽象形式的作品所提供的思想借鉴,这种借鉴以及由此而来的具有东方色彩的艺术作品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形象。 同时亚裔艺术家及中国文化诠释者在美国的持续努力也促进了这种交汇。
即艺术批评
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其中心是艺术作品。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艺术批评离不开艺术鉴赏,但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艺术鉴赏带有更多的感性活动的特点,艺术批评则是以理性活动为特征的科学分析、论断活动。艺术批评是艺术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艺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开展正确的艺术批评,可以帮助艺术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可以帮助艺术鉴赏者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地鉴赏艺术作品;还可以使各种艺术思想、创作主张、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相互交流和争论。由于艺术批评者总是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观对艺术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因而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成分。
艺术批评应尽可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艺术现象作出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分析和阐释,以推动社会主义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真正的艺术批评是指有思考、有判断评价的一种写作活动,其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体现了写作者个人的强烈个性和态度。越是具有态度和观点的批评,越是具有批评的价值和可读性,那种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批评并不是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