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实验名称 | 初步认识显微镜 |
| 实验目的 |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
| 实验器材 | 生物显微镜等。 |
| 实 验 过 程 | 1、把显微镜摆放在桌面上,让学生了解构造。 2、介绍构成部分: 1)镜座 2)镜柱和镜臂 3)载物台 4)透光器 5)反光镜 6)镜筒 7)压片夹 8)准焦螺旋 9)目镜 |
| 实 验 结 论 |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 )仪器,能观察肉眼看不清楚和看不见的(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像,因此,要使物像向上移动,就要向( )移动玻片;要使物像向左移动,就要向( )移动玻片。 |
| 实验 名称 | 馒头发霉的条件 | 实验 时间 | |
| 班级 | 六年级 | 学生 | |
| 实验 目的 | 1、 使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的世界。 2、 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通过认识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正确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 ||
| 实验 器材 | 新鲜馒头、培养皿、保鲜膜 | ||
| 实 验 步 骤 | 1、使第一块馒头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馒头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头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约7天可以观察到现象 3、观察填表。
| ||
| 实验 结论 | 我认为食品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 ||
| 指导 教师 | |||
| 实验名称 | 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
| 实验目的 | 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样,知道水中有微生物。 |
| 实验器材 | 显微镜等 |
| 实 验 过 程 | 1、把显微镜安放在桌面上,调整好。 2、用滴管取一滴实验用水在载玻片上。 3、把载玻片安放在载物台上。 4、观察记录。 |
| 实 验 结 论 | 细菌、霉及病毒,要借助( )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微生物是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的特点是:种类( ),公布( ),代谢( ) 代谢强度( ),生长繁殖( ),容易( )。 |
课题:显微镜下的世界 年 月 日 教师: 学生
| 实验名称 |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
| 实验目的 | 认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识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 实验器材 | 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标本等。 |
| 实 验 过 程 | 1、把显微镜安放在桌面上,调好。 2、把洋葱表皮细胞标本装片放在载物台上。 3、观察、讨论、记录。 |
| 实 验 结 论 | 洋葱的表皮细胞呈( )的结构。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有( )、( )、( )和( ) 等。植物细胞是由( )、( )、( )和( ) 组成的,动物细胞是由( )、( )和( )组成的。 |
课题:物质在变化 年 月 日 教师: 学生
| 实验名称 | 蜡烛燃烧实验 |
| 实验目的 | 通过实验,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
| 实验器材 | 蜡烛、烧杯、石灰水、抹布、白瓷碗。 |
| 实 验 过 程 | 1、加热蜡块,观察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2、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3、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4、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碗(片),观察它的底部。 |
| 实 验 结 论 | 像加热和点燃蜡烛发生的变化一样,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物质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没有生成( );另一类是从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从( )、( )、( )、( )等现象加以判断。 |
课题:探索宇宙 年 月 日 教师: 学生
| 实验名称 | 环形山模拟实验 |
| 实验目的 | 模拟环形山的形成,认识其成因。 |
| 实验器材 | 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 |
| 实 验 过 程 |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而下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 4、观察,思考,讨论并记录。 |
| 实 验 结 论 | 太阳落山后,( )就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了,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用自制的( )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 )和( )撞击而形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