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90324Z10
课程名称:专题设计/Project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形态设计,工业设计工程基础
适应专业:产品设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构思、策划、实现:产品专题设计》,潘荣、孙颖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下一个产品:产品专题设计研究》,张凌浩,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3、《产品概念构思》,(英)戴维·布莱姆斯顿,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4、《产品概念设计》,梁玲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课程从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产品设计专业发展各个不同发展方向的特点,展开多方向的专题性设计实践探索,引导以设计创新的思考和观念在设计中扩展思路,将社会的、生活的、文化的相关知识应用于产品的创新开发,并在体验设计、系统设计再思考、地域文化再设计、跨学科设计等方面展开专题性的设计研究,并把握设计概念化和视觉化过程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三、课程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会结合当下的设计热点议题、设计竞赛主题、行业设计动态进行相关设计课题的实践。课程以设计的综合性创新为主轴,综合产品设计及相关学科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强调前瞻性和专题性。课程会要求学生把握设计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设计资讯,并能运用设计专业知识对拟定的设计课题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设计完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效果和要求:1、知识要求:掌握最新设计资讯,熟悉设计流程及方法。 2、能力要求:能完成一个设计专题的设计全过程。3、素质要求:要求获得和深化以下素质:设计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意识,设计表达与展示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 章节 | 教学内容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教学点 | 教学 难点 | 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 |
| 讲课 (含研讨) | 实践 | ||||||
| 第1章 | 专题设计研究概述 专题设计研究的概念 由观察、研究到设计创新 设计的定义与本质 4、 概念设计的含义与特征 | 4 | 4(2) | 0 | 由观察、研究到设计创新 | 深入理解设计的定义与本质 | 多媒体课件演示,穿插问答式互动教学 |
| 第2章 | 课程实施1—寻找问题 1、设计过程 2、寻找设计问题—消费者与产品研究 3、寻找设计问题—其他研究 | 12 | 8(4) | 4 | 掌握设计过程的开展步骤 | 如何寻找设计问题 | 多媒体课件演示,穿插问答式互动教学,课堂研讨以案例交流、讨论为主,实践环节以设计调研与资料收集为主 |
| 第3章 | 课程实施2—从问题到概念 1、设计调研的工具 2、概念创新的工具 3、情境故事法 4、概念定位 | 4 | 4(2) | 0 | 如何从问题到设计概念定位 | 产品概念的定位 | 多媒体课件演示,穿插问答式互动教学,全班讨论与话题探讨 |
第4章 | 专题设计创新的法则 1、解决生活的不便 2、满足文化的认知 3、促进产品的互动参与 4、创造丰富的产品情感体验 5、尊重和关注弱势群体 6、尊重自然、绿色生态 | 4 | 4(2) | 0 | 掌握设计创新的法则 | 灵活运用设计创新法则进行设计创意构思 | 多媒体课件演示,分组讨论、课堂辩论、集体头脑风暴与概念创想活动 |
| 第5章 | 课程实施3—视觉化和商品化 1、创新设计思维 2、概念视觉化 3、设计商品化 | 12 | 8(4) | 4 | 掌握设计方案输出的视觉化表达 | 设计方案输出的视觉化表达 | 多媒体课件演示,穿插问答式互动教学,课堂研讨以案例交流、讨论为主,实践环节以设计构思、资料收集、方案制作为主 |
| 第6章 | 课程命题设计 结合企业设计项目实题、国际交流研究课题、设计竞赛主题进行课程命题 | 12 | 4(2) | 8 | 设计命题的理解与实践 | 设计命题的理解与实践 | 多媒体课件演示,课堂研讨以方案汇报、课堂点评为主,实践环节以上机进行课程命题设计方案制作与输出为主 |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共16学时):
1、消费者与产品的研究(4学时),要求根据设计目标进行消费者访谈与调研,对产品及市场进行设计调研,提交设计调研报告,实践形式主要为用户访谈、设计调研、市场考察等。
2、设计命题分析与设计概念构思(4学时),要求灵活运用所学设计创新方法进行设计概念构想,提交设计方案草图、草模,实践形式主要为上机进行设计过程方案的制作与输出,运用网络进行设计资料的查找、相关技术支撑的论证、产品专利库检索等。
3、设计方案的制作与输出(8学时),根据最终设计结果内容完成并提交方案设计报告手册、设计版面、模型或演示视频,实践形式主要为上机进行设计方案建模、动画制作、设计版面输出,模型制作等。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 考核内容 | 考核方式 | 成绩比例(%) | 备注 |
| 学生参与度与考勤 | 平时到课率、课堂回答问题及研讨、学生互评等 | 10% | 课堂进行 |
| 设计调研中个人对设计命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 课题调研报告汇报、发言 | 10% | 一人一份 |
| 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 课堂研讨、阶段成果答辩 | 10% | 分组进行 |
| 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 构思、草图表达、草图推敲、设计方案的选择中所展示的过程性成果 | 15% | 一人一份 |
| 课堂讨论与快速头脑风暴构思能力 | 课堂快速设计练习中设计方案的构思与表达、方案讨论与点评 | 15% | 一人一份 |
| 课程命题设计 | 结课时递交的呈现设计全过程的设计方案报告手册、模型、展板的电子文档及打印输出稿 | 40%(其中设计报告手册20%,设计展板占20%) | 一人一本设计报告手册和一张设计展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