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摘要 通过在中交一公局桥隧公司成武3标隧道工程的隧道施工测量员工作,熟悉了隧道施工测量工艺,建材的检验检测,学会了技术资料的编写。在工作中强化了理论知识,学到了更多的实际工作技能,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隧道施工测量;综合实践;检验检测
一、隧道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
1、隧道施工测量的目的是保证隧道相向开挖时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的贯通,并使各项建筑物一规定精度按设计位置修建。
2、洞外、洞内施工控制测量、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辅助坑道的测量等。
3、对长、大隧道设置的控制网应定期进行校核,如有丢失或损坏应补设并联测。并在施工前预计贯通中误差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对隧道洞外的水准点、中线点应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应根据施工进度设定。设定的桩点必须稳固、可靠且通视良好。
5、隧道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隧道开挖按规定的精度要求贯通,因此隧道测量必须以规定的精度认真、慎重的进行,避免产生严重后果,造成浪费和返工。贯通误差应符合《测规》要求。
贯通误差的限差(mm)
| 类别 | 公路隧道 | 铁路隧道 |
| 横向贯通误差 | 150mm | 100mm |
| 高程贯通误差 | 70mm | 50mm |
| 说明:隧道长度不超过3Km,3Km以上的隧道的要求详见《测规》。 | ||
| 测量部位 | 公路隧道 | 铁路隧道 | ||
| 横向中误差 | 高程中误差 | 横向中误差 | 高程中误差 | |
| 洞 外 | 45mm | 25mm | 30mm | 18mm |
| 洞 内 | 60mm | 25mm | 40mm | 17mm |
| 总影响值 | 75mm | 35mm | 50mm | 25mm |
| 说明:隧道长度不超过3Km,3Km以上的隧道的要求详见《测规》。 | ||||
| 测量部位 | 等级 | 每公里偶然中误差M△(mm) | 长度(km) | 水准仪等级 |
| 洞 外 | 五等 | ≤7.5 | <5km | DS3 |
| 洞 内 | 五等 | ≤7.5 | <5km | DS3 |
| 测量方法 | 公 路 | 铁 路 | |||||
| 长度(km) | 测角中误差(″) | 边长相对中误差 | 长度(km) | 测角中误差(″) | 边长相对中误差 | ||
| 中线测量 | <1 | 2 | 1/10000 | <1 | 4 | 1/10000 | |
| 导线测量 | <2 | 10 | 1/10000 | <2 | 4 | 1/20000 | |
| 2~3 | 4 | 1/10000 | 2~4 | 2.5 | 1/20000 | ||
| 三角测量 | <1.5 | 4 | 1/10000 | <1.5 | 4 | 1/10000 | |
| 1.5~2 | 2.5 | 1/15000 | 1.5~2 | 2.5 | 1/15000 | ||
| 2~4 | 2 | 1/15000 | 2~4 | 2.5 | 1/25000 | ||
| 说明:隧道长度不超过3~4Km,3Km以上的隧道的要求详见《测规》。 | |||||||
洞内观测的特殊性主要是施工干扰大,环境条件差,明亮度较差,边长较短,必须采用两次照准,当施工通风不好,烟尘严重时,不宜进行测角工作。洞内导线应尽量选择长边。根据总的贯通精度要求及洞外导线对贯通精度的影响值,确定洞内控制测量所需的精度和方法。
1、洞内导线应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投点应纳入控制网中,导线点应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洞口投点是洞外与洞内联系的主要点位,应反复测设,并经常加以校核(防止破坏)且加以保护。
2、洞内导线应设成闭合导线或主副导线环。对于有平行导坑的隧道,正洞内设闭合导线,平行导坑内设单导线,当导坑延伸至2~3倍洞内导线边长时,利用横通道与正洞导线组成一个闭合环,做一次导线引伸测量。
3、采用上、下导坑法施工的隧道,上导坑每引伸一定的距离后,应与下导坑的中线联测一次,用以校核上导坑的中线点或向上导坑引点。
4、洞内高程点为了施工及复测方便,设置密度应较大。每次施测前应最少检测两个以上的点。
三、隧道衬砌位置控制
隧道衬砌,不论何种类型均不得侵入隧道建筑界限,因此各个部位的衬砌放样都必须在线路中线、水平测量正确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使其位置正确,尺寸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中线两侧衬砌结构物的放样,是以中线点和水准点为依据,控制其平面位置和高程。放样建筑物的部位分别有边墙角、边墙基础、边墙身线、起拱线等位置。拱顶内沿、拱脚、边墙脚等设计高程均应用水准仪放出,并加以标注。拱部衬砌的放样是将拱架安装在正确的空间位置上,拱架定位并固定好后,即可铺设模板、灌注砼等。在灌注砼衬砌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拱架和模板的位置和稳定性。若位移变形值超限,应及时加以纠正。
边墙衬砌的施工放样,若为直墙式衬砌,从校准的中线按规定尺寸放出支距,即可安装模板;若为曲墙式衬砌,则从中线按计算好的支距安设带有曲面的模板,并加以支撑固定,即可开始衬砌施工。
四、隧道测量工作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隧道测量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保证测量成果和桩位的准确,更重要的是进行施工过程的测量监控和复核,及时纠正施工误差,满足隧道净空、限界、标高、中线及预留沉降等的要求,及时反馈信息,与其他技术管理人员一道,共同控制好工程质量。测量和其他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出现或存在不符合净空、限界、标高、中线及预留沉降等基本要求的情况时要及时书面交底给作业队进行更正,出现作业队不严格执行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交底或不听从管理时要及时报告项目领导,必要时报告公司机关,不得因报告或制止不及时而放任自流,造成技术质量事故。在隧道测量技术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职责,各尽其职。
隧道测量技术工作不仅仅是测量人员的事情,而是测量和现场技术人员相互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好的一件事,是一件涉及技术业务和技术管理的贯穿项目全过程的一项工作。首先要坚持好资料的交叉计算和互检制度,就是要求用于施工过程测设放样的资料必须经过测量人员与主管技术人员的平行计算并经相互复核无误和签认后才能作为现场测量放样的依据。测量人员要依据签认复核好的资料准确施测,科学有效地反映到施工现场,对测设数据的准确性和桩橛布设的有效性负责。技术人员要参与测量放样的过程,以保证施测过程及结果最方便地满足现场和施工过程监控的需要,不得出现测量人员完成现场测量业务后还得回过头来给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交底的现象。
2、加强沟通,通力协作。
测量工作是直接为现场施工和质量监控服务的,是控制工程质量最直接和明确的依据。因此,现场技术人员和测量人员必须加强沟通,通力协作,不得出现扯皮、推诿现象,要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共同控制好工程质量。技术人员要及时把自己的意图和要求达到的目的告诉测量人员,以方便工作,避免无效劳动;测量人员的施测结果要反映技术人员的要求,并在测量过程中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达到更方便施工和监控。对测量的数据结果测量人员和技术人员要一起分析,共同研究、判定工程质量的受控程度及需采取的对策,共同完成质量的监控工作。质量监控和交底工作是包括测量人员在内全体技术管理人员共同的职责和义务。
对于有特殊测设要求的地段,要开专题会议进行集体技术和方案交底。比如在特殊围岩地段,测量和其他技术业务人员都必须明白施工要采取的方案和方法、不同情况下预留沉降的数值、工序间隔时间、围岩变形观测的方法和手段、观测点位的布设要求、数据采集的时限和对比分析等等,以便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分工,更好的进行质量监控。对于施工中出现的任何异常,诸如变形过大,收敛太快等现象,必须及时汇报,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控制,要对此类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3、加强研讨,以变应变。
施工过成是千变万化的,控制质量的措施和手段也会随着现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要及时把变化的情况告知彼此,相互交底。诸如,工序衔接出现问题,要及时调整预留沉降量、初期支护体系的相关参数等。还有,对于隧道开挖超欠挖现象,测量和隧道技术人员要根据前一循环掘进和的断面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围岩状况及时调整炮眼间距、装药量、单循环钻爆深度等,以达到有效控制隧道超欠挖,不要机械地、被动地进行工作。
4、注重测量放样的直观性、明确性、有效性和不可替代性。
现场施放的点位要显眼、明确,方便识别和使用,更要保证其准确性。在洞内要埋设好中桩,边墙上要标识好里程及标高控制或监控点。每循环掘进前测量和技术人员要把周边眼所在轮廓线和周边眼的位置用油漆标识在掌子面上,不得任由施工作业人员自行布设炮眼和确定开挖断面,以确保隧道净空尺寸和超欠挖现象的有效控制。
5、坚持好书面技术交底制度,其表达方式要简单、明确、方便作业人员使用。
技术交底是针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要把施工中需注意和坚持的要求写的浅显易懂和直观化,严禁采取给作业队交底时只画几个断面图或写几个标高数据的类似做法,致使交底不到位,不方便施工人员使用;此外,还要坚持现场直接交底和与施工人员的交流、教育工作,确保施工人员理解、明白技术人员的要求和达到的目标。
6、坚持好桩位的复核与控制点周期性、阶段性复测制度。
指导施工的桩橛在施工过程中容易被破坏而失准,如洞内埋设的中桩,要经常性的进行复核,其周期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分布在管区的导线点、加密的控制点同样要进行周期性复测,每半年必须进行一次,有特殊需要时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确保导线点、控制点的有效性。
五、结论
在专业技术上,通过现场施工测量管理和资料的编排懂得了技术员与资料员工作,更加深了对施工图纸的认识。通过实际工作领悟到应该有怎样的工作态度。我们是搞技术的,技术方面没有虚假,要踏踏实实的面对一切困难,工作中时刻会出现挑战,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就在这一次次的挑战中提升自我。
与人交往是作为现场管理者必会的技能之一,更是我们这些刚从校园步入社会者所需要学习与提升的。在施工现场你面对的是几百人、甚至是几千人,只由处理好个中关系才能管理好工人,最终把项目干好,所以学习交际能力是我以后学习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D70-2004)
[3] 张正禄,工程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 陈永奇,工程测量学.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