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54:33
文档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新授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并熟练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在第二阶段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做好铺垫,也为学生学习后面更加复杂的混合运算打好基础。本节课内容有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例一结合生活实际,过年买灯笼,做灯笼,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实物开始,逐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二透过一
推荐度:
导读“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新授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并熟练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在第二阶段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做好铺垫,也为学生学习后面更加复杂的混合运算打好基础。本节课内容有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例一结合生活实际,过年买灯笼,做灯笼,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实物开始,逐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二透过一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新授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并熟练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在第二阶段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做好铺垫,也为学生学习后面更加复杂的混合运算打好基础。本节课内容有第1~2页例1 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例一结合生活实际,过年买灯笼,做灯笼,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实物开始,逐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二透过一道带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试题,想学习新知,复习旧知,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依据课标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地进行散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3.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实际中。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三步的没有括号的以及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儿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资助探索为主,以老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基于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的理解,并且体现出数学的思想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学开始之前,我会出示两个大题1、2题,

1.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各题。

(1)185-51+49   

(2)5×107-79

(3)819 ÷3 ×3 

2.计算下面各题

     (1)185-(51+49) 

(2)5×(107-79)

(3)819 ÷(3 ×3)

教师:请学生用以前已经学习的并熟练掌握的知识解决题目,通过PPT出示两个大题的计算结果,对同学们强调,运算顺序不能轻易改变,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透过两道题再次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板书,并请学生认真领会。

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

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

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

(二)引入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考虑到学生们都是刚过完年回学校上课,上课开始,我让同学们回忆过年都会置办哪些年货,学生们回答多种多样,也很有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1.教学案例1

教师出示书上的教学情境图,为方便学生学习,也为学生在两步计算与三步计算之间有很好的过渡,我将题目“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做了小小变动,把“4天做了80个”改为“每天做20 ”。同学们合作交流讨论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问: 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

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200-80÷4×7。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教师:就是说图中要求我们先算除,再算乘,最后算减。

教师边讲边板书:200-80③÷①4×7②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确定要先算80÷4,再算乘法。

教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的图中的要求一致吗?

教师: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

同学们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指示计算,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教师指导:每算一步,要把结果写在原来这步计算相应的位置,比如80÷4这一步的结果是20,这个结果要写在原来80÷4的这个位置上。

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

教师:多一步计算,顺序的分析和计算过程都要复杂一些了,但是有相同的地方吗?(着重发现确定计算顺序的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对了,前面掌握确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方法,在三步计算中也同样适用。

你能用你掌握的计算知识确定下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出示:

(1)125+75×4-90   

(2)  360÷40+17×8

学生分析出运算顺序以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计算出结果。

2.教学案例2

出示:

70×(750-715÷65)。

教师:和前面的混合运算比,这道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小括号)

原来我们学过有小括号的算式吗?想一想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怎样算?

教师:能应用前面掌握的知识分析出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吗?

指导学生分析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70×③(750-715②÷65)①

教师:能说说为什么要先算除和减,再算加的理由吗?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先算除再算减呢?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除和减都在括号里,按运算顺序,应该先乘除,后加减。

教师:能把这道题做出来吗?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三)总结归纳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请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回忆今天所学的知识,请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收获,是否有不懂得地方,有疑问的地方,以及掌握很牢固的方面。

(四)作业布置

 练习一

(五)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200-20×7

=200-140

=60

200-80③÷①4×7②

=200-20×7

=200-140

=60  

70×③(750-715②÷65)①

=70× (750-11)

=70 ×739

=51730

文档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新授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并熟练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在第二阶段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做好铺垫,也为学生学习后面更加复杂的混合运算打好基础。本节课内容有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例一结合生活实际,过年买灯笼,做灯笼,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实物开始,逐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二透过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