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克思第四章复习题目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56:14
文档

马克思第四章复习题目

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认识论是(C)A、先验论B、不可知论C、反映论D、能动的的反映论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D)A、先验论B、不可知论C、消极直观的反映论D、能动的的反映论4、“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C)A、经验论B、唯物论C、不可知论D、反
推荐度:
导读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认识论是(C)A、先验论B、不可知论C、反映论D、能动的的反映论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D)A、先验论B、不可知论C、消极直观的反映论D、能动的的反映论4、“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C)A、经验论B、唯物论C、不可知论D、反
单项选择题

1、唯物主义认识论是(C )

A、先验论             

B、不可知论      

C、反映论             

D、能动的的反映论

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  )

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D )

A、先验论             

B、不可知论

    C、消极直观的反映论   

D、能动的的反映论

4、“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 C )

A、经验论            B、唯物论

C、不可知论          D、反映论

5、认识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这是( C )

A、唯心主义观点       

B、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6、人作为主体的最本质的规定是( D)

A、 生物性             B、精神性

C、 物质性             D、社会性

7、认识客体是(D  )

A、整个自然界          

B、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

C、“客体精神” 

D、进入实践和认识范围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

8、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基础是(  C)

   A、认识                  B、物质

   C、实践                  D、精神

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B)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无限发展的观点

10、“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种观点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12、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D )

A、它是不可靠的     

B、它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C、它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D、它是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

13、理性认识的特点是(D  )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14、教条主义犯了( A )

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15、经验主义犯了( B )

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16、真理就是(B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C、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D、为大多数人所承认的理论和意见

17、人的认识是否是真理,在于(D  )

A、它是否有用      

B、它是否为大多数人承认和接受

C、它是否清楚明白,不证自明

D、它是否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18、“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D )

    A、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所主张的观点 

    C、主观真理论的观点

    D、混淆了真理同人的一般认识区别的错误观点

1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B )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两重属性

    C、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D、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20、“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是( C )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对绝对真理的否定

    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唯心主义的观点

21、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B  )

A、把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   

B、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C、承认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D、指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22、否认逻辑证明的作用是( B )

A、教条主义的表现       

B、经验主义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3、“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D  )

 A、相对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4、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C  )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以及同一阶级的不同阶层都有其不同实践

25、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C)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绝对性的优点

     C、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D、相对性的优点

多项选择题

1、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是因为(   BCDE      )

A、实践是认识的主体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对认识本质的理解上有如下几种观点(    ABC    )

A、唯心主义先验论           

B、不可知主义的怀疑论

C、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D、能动的反映论

E、的反映论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内在机制为(    ABC   )

A、反映        B、选择       C、建构

D、意识流      E、大脑分泌物

4、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表现为(      ABCDE   )

A、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一般的

B、现象是具体的,本质是抽象的

C、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D、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

E、现象看得见摸得着,本质看不见摸不着

5、非理性因素表现在(  CDE     )

A、概念       B、推理       C、情感

D、意志     E、欲望

6、感性认识和理论性认识的关系是( ABCDE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7、“因为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这种观点(     ABCDE  )

A、从正确的前提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B、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C、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区别

D、把真理的作用和真理的根据混为一谈

E、否认了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8、任何真理都是(    ABCDE    )

A、客观真理      

B、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C、具体真理      

D、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

E、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9、真理具有(   ABCDE     )

A、客观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

D、具体性     E、条件性

1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BCDE       )

A、它们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B、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

C、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

D、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E、由相对真理日益接近绝对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1、马克思列宁主义是(   ABCD      )

A、完整的不断发展的真理体系

B、客观真理        

C、绝对真理的一部分

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E、终极真理体系

12、绝对主义真理观(   ABCDE      )

A、片面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   

B、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表现为教条主义           

D、表现为经验主义

E、使人的认识凝固化

13、相对主义真理观(    ABCD     )

A、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

B、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C、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

D、陷入唯心主义的诡辩论

E、使人的认识僵化

14、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ABCDE    )

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教条主义

D、经验主义     E、不可知论

15、逻辑证明的作用是(        ABC )

A、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把实践经验由特殊提高到普遍

B、从理论上论证实践无法直接检验的科学理论的真理性

C、给实践以理论依据,增强实践的信心和力量

D、可以代替实践标准

E、提供某一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最终结论

16、对同一条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是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在认识上这说明了(     ABCE       )

    A、认识来源于经验

    B、在经验积累中加深认识

    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积累有密切联系

    D、老年人的认识一定超过青年人

    E、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

17、客体与物质形态的区别是( BCDE        )

    A、一切客体都是物质的,一切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B、部分物质形态是客体,客体不完全是物质的

    C、物质形态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客体与人的实践密切联系

    D、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客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

    E、物质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客体还包括精神客体

18、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 ABCDE       )

    A、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成分

    B、无穷的绝对真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C、过去实践业以达到的认识成果

D、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

E、是认识过程的一个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站

19、在认识活动中,非理性因素(  ABCD        )

    A、能起到激发和的作用

B、可以促使提出创造性设想

C、同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D、受理性因素的制约

E、对认识活动起主导作用

20、跟着感觉走的说法包含的错误观点有(   ACD       )

A、经验论的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C、唯我主义观点

D、非理性主义观点

E、感觉是认识的起点的观点

21、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      ABCD    )

A、孔子主张“生而知之”

B、老子主张“不行而知”

C、柏拉图主张知识是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D、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

E、洛克认为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

22、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一般说来,这种调节总要(     ABCD    )

A、使价值服从真理

B、使需要服从可能

C、使暂时服从长远

D、使局部服从全局

E、使可能服从需要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C      3、D      4、C      5、C 

6、D      7、D      8、C      9、B     10、A  

11、C     12、D     13、D     14、A    15、B   

16、B     17、D     18、D     19、B    20、C  

21、B     22、B     23、D     24、C    25、C  

多项选择题答案

1、B C D E         2、A B C           3、A B C

4、A B C D E       5、C D E           6、A B C D E

7、A B C D E       8、A B C D E        9、A B C D E

10、A B C D E      11、A B C D        12、A B C D E

13、A B C D        14、A B C D E      15、A B C

16、A B C E        17、B C D E        18、A B C D E

19、A B C D        20、A C D      21、A B C D

22、A B C D         

文档

马克思第四章复习题目

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认识论是(C)A、先验论B、不可知论C、反映论D、能动的的反映论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D)A、先验论B、不可知论C、消极直观的反映论D、能动的的反映论4、“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C)A、经验论B、唯物论C、不可知论D、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