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D.用水区分铵、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产生特殊气味的是腈纶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氯化铵、硫酸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熟石灰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D、铵、氢氧化钠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温度分别降低、升高,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2.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除去H2中少量水蒸气 |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洗气 |
| B | 除去NaNO3溶液中少量的Na2SO4 | 加过量Ba(OH)2溶液,过滤 |
| C | 鉴别厨房里的白酒和白醋 | 观察颜色 |
| D | 鉴别实验室里的食盐水和蔗糖水 | 品尝味道 |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B、Na2SO4能与过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白酒和白醋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实验室中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实验室里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水和蔗糖水,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
3.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一项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 A | 鉴别软水和硬水 | 观察颜色 |
| B | 鉴别NaOH和NH4NO3两种固体 | 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 |
| C | 除去MnO2中的少量KCl固体 |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
| D |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 加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解析】A、硬水和软水均是无色的,观察颜色不能鉴别硬水和软水,错误;B、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故可以用水鉴别二者,正确;C、除去MnO2中的少量KCl固体,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即可,错误;D、加入锌粉,则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都会参与反应,错误。故选B。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N2气体(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C.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答案】B
【解析】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B。
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 加入银溶液,观察现象 |
| B | 鉴别氧化铜和铁粉 | 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
| C |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 |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 D |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解析】A、加入银溶液时,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的是铁粉,不产生气泡,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氯化氢反应,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在除去碳酸钠的同时带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物质(杂质)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 A | H2(H2O) | 混合气体通入稀硫酸 |
| B | Cu(NO3)2溶液(AgNO3) |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
| C | CO2(HCl) | 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
| D | CuO(Cu) |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解析】A、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除去水蒸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足量铜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
7.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和操作 |
| A |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 B |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后过滤 |
| C |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粉末 |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
| D |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 充分溶于水后过滤 |
【解析】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硫酸钠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再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
8.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A.面粉和米粉:碘酒
B.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水
C.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D.NaCl溶液和NaNO3溶液:AgNO3溶液
【答案】A
【解析】A、面粉和米粉中均富含淀粉,均能使碘酒变蓝色,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B、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升高、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D、NaCl溶液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钠,钠不能与银溶液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A。
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及操作方法 |
| A | CO2(H2O) | 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干燥 |
| B | KCl固体(MnO2)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
| C | Fe粉(Cu粉) |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
| D | NaCl溶液(MgCl2) |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
【解析】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Fe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MgCl2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
10.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 选项 | 物质 | 除杂试剂(足量) | 操作方法 |
| A | CO2(CO) | 氧化铜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 B | K2CO3(KCl) | 稀盐酸 | 加入稀盐酸、蒸发、结晶 |
| C | FeSO4(CuSO4) | 锌粉 | 加入锌粉、过滤 |
| D | Zn(Fe) | 稀硫酸 | 加入稀硫酸,过滤 |
【解析】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K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FeSO4和CuSO4溶液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Fe、Zn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和方法 |
| A | CO2 | 水蒸气 | 通过碱石灰 |
| B | KOH溶液 | Ca(OH)2 | 加入过量K2CO3溶液,过滤 |
| C | CaO | CaCO3 | 高温煅烧 |
| D | CuO | Cu | 加入适量稀硫酸,过滤 |
【解析】A、碱石灰具有吸水性,但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a(OH)2能与过量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钾(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
12.下列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 鉴别物质 | 实验方案 |
| A | N2、CO2、H2 | 用燃着的木条 |
| B | 尿素、氯化铵、铵 |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 C | 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 用pH试纸 |
| D | Fe2(SO4)3、NaOH、NaNO3、KCl四种溶液 | 仅用组内物质鉴别 |
【解析】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错误;B、氯化铵和铵与熟石灰研磨都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错误;C、盐酸为酸性,使用pH试纸测定值小于7,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用pH试纸测定值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测定值等于7,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D、观察颜色,黄色的溶液为硫酸铁溶液,能与硫酸铁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但是钠和氯化钾溶液无法鉴别,错误。故选C。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 A | MnO2 | KCl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 B | NaCl | Na2CO3 | 加入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
| C | CO2 | CO |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
| D | C | CuO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解析】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Na2CO3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硫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碳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
14.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 区分的物质 | 食盐和纯碱 | 涤纶和羊毛纤维 | 空气和二氧化碳 | 铁粉和氧化铜 |
| 方法一 | 观察颜色 | 用手触摸 | 通入石蕊溶液中,观察 | 用磁铁吸引 |
| 方法二 | 加食醋,观察 | 点燃,闻气味 | 伸入带火星木条,观察 | 加入稀盐酸,观察 |
【解析】A、食盐和纯碱均为白色固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B、涤纶和羊毛纤维,用手触摸,手感可能相同,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通入石蕊溶液中,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伸入带火星木条,均会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用磁铁吸引,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粉;加入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是铁粉,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D。
1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少量杂质 |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
| A | CO2 | CO | 通入足量的O2,点燃 |
| B | K2MnO4 | KMnO4 | 加热 |
| C | NaCl | 泥沙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 D | KCl溶液 | K2SO4 |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
【解析】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的方法除杂,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其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K2SO4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
16.下列实验方案中,两个方案均可行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一 | 实验方案二 | |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取样,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活性炭,静置,观察 | 取样,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情况 |
| B |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 用磁铁吸引 | 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
| C | 除去CO气体中的|少量CO2 |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热CuO粉末 |
| D | 鉴别NaCl和NaOH两种固体| | 取样,分别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 | 取样,分别加水溶解,配成溶液,用pH试纸测定 |
【解析】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活性炭,不能检验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A错误;B、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木炭粉不能,可以进行分离;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木炭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铁粉在空气中不反应,无法分离,故B错误;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故C错误;D、NaOH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取样,分别加水溶解,配成溶液,用pH试纸测定,大于7的是氢氧化钠,等于7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加入试剂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17.某固体可能含有CaCl2、Na2SO4、CuSO4、KN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得透明溶液;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原固体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Na2CO3和Na2SO4,可能有KNO3、CuSO4、CaCl2
B.一定有Na2CO3,Na2SO4和CuSO4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
C.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aCl2,可能有KNO3、CuSO4
D.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溶于水且能共存,由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由于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盐酸;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了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沉淀,则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钙。通过上述实验不能确定钾是否存在,是可能存在的物质。由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成分中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观察选择项,D正确。故选D。
18.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Ba(NO3)2、NaCl、H2SO4、HCl
B.NaOH、FeCl3、MgSO4、KOH
C.Ca(OH)2、KCl、Na2SO4、NaNO3
D.NaCl、BaCl2、CuSO4、NaOH
【答案】D
【解析】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NO3)2与H2SO4反应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KOH溶液,无法鉴别NaOH、KOH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D、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D。
19.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少量) | 除杂试剂 |
| A | N2 | O2 | 灼热的铜网 |
| B | CaO | Ca(OH)2 | 水 |
| C | NaCl溶液 | Na2SO4 | Ba(NO3)2溶液 |
| D | FeSO4溶液 | CuSO4 | 锌粉 |
【解析】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Na2SO4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