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统计过程控制(SPC)之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建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42:46
文档

统计过程控制(SPC)之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建立

统计过程控制(SPC)之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建立定义/说明/要求/目的: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是计量控制图。是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计量控制图。能反映出产品或过程变化的趋势。检查表:编号检查内容1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的使用场合属于双值控制图,能够提供比较多的信息2适用于产品批量大、加工过程稳定的情况,且每次取样数小于10,一般可取4~53有利于建立过程或产品变化的连续监控机制4控制的对象一般为尺寸、重量、强度、硬度、成分等计量值的场合5控制图用于观察正态分布均值的变化6R控制图用于观察分析各组的离散波
推荐度:
导读统计过程控制(SPC)之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建立定义/说明/要求/目的: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是计量控制图。是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计量控制图。能反映出产品或过程变化的趋势。检查表:编号检查内容1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的使用场合属于双值控制图,能够提供比较多的信息2适用于产品批量大、加工过程稳定的情况,且每次取样数小于10,一般可取4~53有利于建立过程或产品变化的连续监控机制4控制的对象一般为尺寸、重量、强度、硬度、成分等计量值的场合5控制图用于观察正态分布均值的变化6R控制图用于观察分析各组的离散波
统计过程控制(SPC)之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建立

定义/说明/要求/目的:    

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是计量控制图。

是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计量控制图。

能反映出产品或过程变化的趋势。

检查表:

编号检查内容
1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的使用场合

属于双值控制图,能够提供比较多的信息
2适用于产品批量大、加工过程稳定的情况,且每次取样数小于10,一般可取4~5
3有利于建立过程或产品变化的连续监控机制
4控制的对象一般为尺寸、重量、强度、硬度、成分等计量值的场合
5控制图用于观察正态分布均值的变化

6R控制图用于观察分析各组的离散波动变化
7控制图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变化

8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建立步骤

步骤一:子组选择保证每个子组内零件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及其非常相似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使子组内变差少
9子组是单一的过程流生产的产品。说明:例如一个模具生产出来的
10一般选择子组内有4~5件生产的产品组合
11努力使子组内的变差只有普通原因
12步骤二:子组数大小的选择子组的容量保持恒定
13一般保证子组数在25组或以上
14步骤三:子组抽样频率确定在适当的时间内收集25组以上,保证子组能够反应潜在的变化
15子组必须能够反应潜在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换班、操作人员更换、温度趋势、材料批次等原因造成的
16在初始阶段,通常在较短时间的间隔内收集
17步骤四:原始数据的记录一般数据表包含原始数据和图

18数据的测量时间必须记录
19步骤五:计算子组均值和极差子组均值:;n=子组的样本容量

20子组极差:(每一个子组内的测量值)

21步骤六:选择控制图的刻度对于图,坐标上的刻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至少为子组均值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2倍

22对于R图,刻度应从最低值为0到最大值之间的2倍
23将R的刻度值设置为图刻度值的2倍

24步骤七:图的控制限

均值中线值:;k=用于确定总均值和极差均值的子组数量平均

25

26

;k=用于确定总均值和极差均值的子组数量平均

26控制上限:,(n=5, =0.577)

27控制下限: 

28步骤八:R图的控制限极差中线值:;k=用于确定总均值和极差均值的子组平均数量

29控制上限:,(n=5, =2.114)

30控制下限:,(n≤6, =0)

31步骤九:绘制控制图平均极差和过程均值绘制成水平实线

32图的UCL和LCL绘制成水平虚线

33图的UCL和LCL绘制成水平虚线

34步骤十:分析R图根据判异准则进行判定
35如有异常点,则必须调查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36查明原因后,删除该组,重新计算R控制线,再次检查是否有异常的点;如果有,则应重复进行:识别—纠正—重新计算,直到消除异常点为止
从R图上删除的组,也应相应的从图上删除

37R图完成受控后,才可以分析图

38步骤十一:分析图

根据判异准则进行判定
39如有异常点,则必须调查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40舍弃异常的组,然后重新计算控制限,再次检查是否有异常的点;如果有,则应重复进行:识别—纠正—重新计算,直到消除异常点为止

41从图上删除的组,也应相应的从R图上删除,然后重新计算R图控制线,重新分析R图

42重复步骤七到步骤十一,直至图和R图都受控位置

43步骤十二:和规范进行比较如果数据的分布和规范公差相比有较多的余量,计算平均值并未在公差中心,基本上也可以接受的
44确定过程是否满足顾客的需求
45确定是否控制过严
46步骤十三:进入日常管理管理中延长控制线,进行日常的管理
47子组样本容量的变化,将对用于极差和均值图的预期的极差的均值和控制限产生影响。说明:此时,必须根据样本容量n重新计算极差和控制限,计算的基础依据旧的过程标准差和新子组容量的常数
48将新控制限画在图上作为持续过程控制的基础,主要过程在均值和极差上保持受控,持续的控制限就可以延长用以控制未来的一段时间

49如果有证据显示过程均值和极差(其中任一个)已经变化,应确定原因,如果变化是有理由的,可以根据现有的性能重新计算控制限

文档

统计过程控制(SPC)之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建立

统计过程控制(SPC)之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建立定义/说明/要求/目的: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是计量控制图。是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计量控制图。能反映出产品或过程变化的趋势。检查表:编号检查内容1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的使用场合属于双值控制图,能够提供比较多的信息2适用于产品批量大、加工过程稳定的情况,且每次取样数小于10,一般可取4~53有利于建立过程或产品变化的连续监控机制4控制的对象一般为尺寸、重量、强度、硬度、成分等计量值的场合5控制图用于观察正态分布均值的变化6R控制图用于观察分析各组的离散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