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示范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41:44
文档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示范教案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中出现了大量图表以及问题案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所倡导的“问题式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运用图表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如何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图表及案例,做到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避免出现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是本节需要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教学目标1.大气的组成成分2.大气的结构3.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概念及特点4.通过阅读教材文字部分,获取大气成分的基础知识。5.通过分析教材的案例及图表,理
推荐度:
导读《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中出现了大量图表以及问题案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所倡导的“问题式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运用图表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如何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图表及案例,做到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避免出现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是本节需要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教学目标1.大气的组成成分2.大气的结构3.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概念及特点4.通过阅读教材文字部分,获取大气成分的基础知识。5.通过分析教材的案例及图表,理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中出现了大量图表以及问题案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所倡导的“问题式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运用图表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如何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图表及案例,做到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避免出现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是本节需要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教学目标1.大气的组成成分

2.大气的结构

3.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概念及特点

4.通过阅读教材文字部分,获取大气成分的基础知识。

5.通过分析教材的案例及图表,理解大气成分及大气层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6.通过阅读教材,明了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结合教材的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明了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能说出各层的特点。

7.通过大气成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组成成分与人类、生命有机体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其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与人类、生命有机体的联系

2.大气层的结构及其各层的特点

教学难点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与人类、生命有机体的联系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师: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所穿的特制宇航服外表为何是绝缘的?密封的内层中为什么要填充加压氧气?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坠落人”这一案例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本能的探索求知欲促使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一、大气的组成师: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引入大气的组成。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师:大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有什么成分?举出具体实例说明各大气成分对人类的影响。举例说明二氧化碳过多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师:分别讲述各大气成分及作用。

小结: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也是一种温室气体;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师:大气成分是固定不变吗?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大气成分的变化?

展示亚马孙大火的资料和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月均浓度突破400 ppm。

紧跟教师步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能够塑造出紧张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活跃思维。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师:引导式提问

大气层分为几层?“坠落人”是从哪个层跳下?划分各层的依据是什么?

各层的海拔与温度有什么样的规律?

飞机是在哪一层飞行?为什么?

无线电为何可以实现通讯?

师:总结

对流层 

范围: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为10-12干米,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    

 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对流运动显著,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3.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平流层 

范围:平流层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特点:1.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是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2.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3.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高层大气 

范围: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

特点:1.气温先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后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2.来自太空的流星体在此燃烧,有流星和极光现象;3.大气呈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4.2000千米—3000千米的高空,大气的密度已经与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没有摩擦,火箭在此位置处送人造卫星入轨。

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探讨。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其次根据学生已习得的储备知识对教师问题进行思考,锻炼其综合运用的思维能力
展示活动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

此处引用资源【活动设计】观察分析双子天文望远镜的选址,如需使用,请提前下载并打印。

学生讨论,完成活动题 。
课堂小结小结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

文档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示范教案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中出现了大量图表以及问题案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所倡导的“问题式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运用图表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如何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图表及案例,做到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避免出现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是本节需要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教学目标1.大气的组成成分2.大气的结构3.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概念及特点4.通过阅读教材文字部分,获取大气成分的基础知识。5.通过分析教材的案例及图表,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