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三政治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43:57
文档

高三政治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附表1班级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乡镇:党睦学校:党睦中学班级:高三文班学科:政治评析人:高敏时间:2015年1月29日一、试题分析1、整体评价:(在相应的评价下面打√)质量评价优良一般较差相应评价√2、试题难易程度:(在相应的评价下面打√)难易度难较难合适容易相应评价√试题特点:1)本套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4个,经济8个,政治6个,文化2个,哲学8个,共48分,非选择题三道大题,7小问(经济2个,政治2个,文化1个,哲学2个),共52分。四本教材在本套试题中分值的比例,符合高
推荐度:
导读附表1班级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乡镇:党睦学校:党睦中学班级:高三文班学科:政治评析人:高敏时间:2015年1月29日一、试题分析1、整体评价:(在相应的评价下面打√)质量评价优良一般较差相应评价√2、试题难易程度:(在相应的评价下面打√)难易度难较难合适容易相应评价√试题特点:1)本套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4个,经济8个,政治6个,文化2个,哲学8个,共48分,非选择题三道大题,7小问(经济2个,政治2个,文化1个,哲学2个),共52分。四本教材在本套试题中分值的比例,符合高
附表1

班级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乡镇:   党睦          学  校:   党睦中学         班级:       高三文班       

学科:     政治        评析人:  高敏          时间:         2015年1月29日

一、试题分析

1、整体评价:(在相应的评价下面打√)

质量评价  优 

  良

  一般

  较差

相应评价
2、试题难易程度:(在相应的评价下面打√)

难易度   难

  较难  

   合适

  容易

相应评价
试题特点:1)本套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4个,经济8个,政治6个,文化2个,哲学8个,共48分,非选择题三道大题,7小问(经济2个,政治2个,文化1个,哲学2个),共52分。四本教材在本套试题中分值的比例,符合高考对四本书考察的比例。2)本套试题都是对近几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的考查。例如《经济生活》: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消费与经济的关系,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优势,股票,我国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等。《政治生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中国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我国的宗教,国际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依法治国等。《文化生活》:文化多样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哲学生活》哲学与具体科学,意识,辩证的否定,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物质与意识,价值观等。3)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在考查考点时敢于寻找新的方向,从不同于其他试卷的命题角度进行命题,例如:选择题第3题,不是像绝大多数考题那样考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而是考查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意义”;设问比较独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25题第一问,考查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没有直接去问,“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换个角度去问“信息消费对经济发展方式有何意义”,这样的设问,使此题难度加大,要回答此题,学生首先要明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而课本没有直接说明,这就要求学生要将知识进行转换,这种能力的考查很好。4)试题注重细节的考查,设问当中这和近几年高考的命题有相似的地方。例如:第4题,“得出的直接结论”,第6题,“可采取的再分配措施”,第8题“这要求我国企业”第16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因为”,这些设问都非常的具体,考查学生的细心程度,如果稍作大意,这几个题就会选错。5)一个题目当中贯穿多个知识点,知识涵盖范围广。例如:第7题,既考查了宏观的三个手段,又考查了财政和货币的基本内容。第12题,既考查了人民政协的职能又考查的职责和的职能。第19题,看似只是考查辩证法和形而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区别,但是要理清哪个选项体现两个对子的区别,那首先要明确各个名句都体现的是什么哲学道理,这里面就有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4、对试题的改进意见:1)选择题的材料背景缺乏时政热点。新课标全国卷现在已经不把时政作为答案去考查,但不代表不考查,现在高考是把热点时事作为命题背景来考核,答案内容仍然是考试说明规定的课本知识,可是本套试题当中热点时事材料太少,背景材料太过陈旧。2)本套试题总体来说难度不大,但个别试题对于刚刚结束一轮复习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例如:第1题,虽然考查的也是价值总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及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但是,题目中没有出现具体的数字,而都是些变量,对于文科学生而言难度有点大。例如:26题第二问设问难度有些大,很多学生根本不能读懂题意,这就影响到学生无法答题。27题第1问的设问范围比较广,这要求学生的《文化与生活》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全面的去思考问题,综合性比较高。3)考点重复考查。例如:18题、19、20题以及23题都有在考查物质与意识的相关内容,尤其是18和20题考查的都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27题的哲学两问,都是从辩证法角度去考查。

二、试卷数据分析

参评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
3649626.60000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空格不够,可以续页)

失分较多的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失分原因
选择题1

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价值总量的关系题目当中没有具体的量,最终求的也不是具体的量而是相对应的变化的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明确价值总量是个不变量,可以看成“1”,然后再计算,但是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选择题第6题

收入分配中再分配的内容审题不清或者看题不仔细,只看到措施,没看到对措施的限定是“再分配”。所以就会选到初次分配的内容“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标准”。
选择题第7题

宏观各种手段的内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或者还有学生知识理解不到位,不能正确的分清各种手段的特点。
选择题第8题和16题

对外开放型经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题目在设问时都是有限定的,第8题问的是企业如何做,很多学生没注意问题的主体,选到了的做法;16题,问的是原因,学生很多选了做法。总之,审题不清,不够认真。

选择题15题

文化的多样性对待不同文化我们的态度不同,对待本民族文化是认同,对待其他民族文化是尊重,但是很多学生忘记了或者忽视了这一点,选择了“促进旅游者在交流中实现文化”认同这一答案。
选择题18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这个地方的知识点不难,学生记忆也很到位,但是在理解题目的题肢时出现了问题,“各门具体科学的学习都以哲学为基础”,学生理解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选择题22题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存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到位,不能灵活运用,缺乏对课本知识的调动性,不能准确把握各名句所反映的哲学道理
25题第1问

又好又快促进经济发展考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没有直接去问,“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换个角度去问“信息消费对经济发展方式有何意义”,这样的设问,使此题难度加大,要回答此题,学生首先要明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而课本没有直接说明,这就要求学生要将知识进行转换,但学生缺乏这种能力。
非选择题26题第2问

市场配置资源的意义学生不能分析到,“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要加强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减少的行政干预;同时,设问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看似范围很广,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这个题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非选择题27题第2问

辩证法的相关知识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但又是把《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糅杂在一起考查,用文化生活的基本知识去考虑问题,但又要体现哲学观点,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考查比较深,同时,在组织答案上又考查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对一轮刚结束的学生而言难度都较大,他们还不太具备这样的能力。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要结合实际并叙述详细,至少写三点)

1、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知识,建立知识体系,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把握教材知识,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基础知识成为高考命题的第一依据,夯实基础成为日常教学的首要任务,综观历年高考政治试卷,特别是评卷的参,均可以在规定要学的书本(教材和重要文献)上找到依据。

   实践反复证明:决定政治学科高考成绩优良与否的首要因素是看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成绩优劣与基础知识掌握好差成正比例。政治高考七种能力,任何一种能力的考核或数种能力的交叉转换,都必须以相应的基础知识为载体,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获得理想成绩的前提。可见,夯实基础知识是日常教学的首要任务。

夯实基础知识,绝非“一日之功”,应不断地与遗忘作斗争;也非单靠“聪明”的脑袋,能倒背如流就行,重在理解;又非单靠教师的水平和努力,关键是考生自身的勤奋。这要求学生做到:

首先,清晰地复述对所学的全部概念、原理、观点及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等能否清晰地复述。其次,能否对重点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进行分析综合,达到全方位的正确理解和表述。其三,能否疏理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揭示重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图示把知识之间的联系简明地表示出来,从而把知识点的内涵揭示出来。其四,能否比较、分析同类型知识。通过同类型知识之间的比较,找出类似点。

2、注重教材与时政知识的衔接。

    政治课教材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在进行时政教育时,必须以教材中阐述的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和时事的有机结合,既深化对基础理论的正确理解,又提高对时政问题本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政内容丰富多彩,在与教材理论相结合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各有测重。如经济常识教材宜辐射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热门话题,更应该把我国经济改革中有关反映党和国家意志的重大举措等一些生动实例引进课堂,进而加深对教材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哲学常识教材与时政的结合更有广阔的天地,但主要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以及透析国内、国际的一些重大事件、现象,进而达到培养和提高思辨能力的目的。政治常识与时政相结合,可以较多地辐射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时政材料和国际上的重大事件。

3、加强对学生考试技巧的训练。政治科目的考试在选择题部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排除法,把首先不符合逻辑定理的选项排除,看选项主体与题干主体是否一致,选项内容与题干材料内容是否对应,等等。在训练中将选择题分为:原因类、启示说明类、措施类、意义类、图标类等类型,对选择题分类训练,让学生掌握每一类题做题的要领,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主观题部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类去练习,更重要的是要王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将题目的设问转换为最基本的设问形式,便于他们找准答案,同时要求学生对所给材料的准确把握,快速定位,语言组织,分条分点结合材料作答。

  4、加强学生答题语言的逻辑性与规范性;政治科目的考试要求学生答题语言规范有逻辑,答题的点之间是有逻辑关联的,答题语言不能过于口语化,从课本知识点出发,依据材料进行作答。

文档

高三政治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附表1班级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乡镇:党睦学校:党睦中学班级:高三文班学科:政治评析人:高敏时间:2015年1月29日一、试题分析1、整体评价:(在相应的评价下面打√)质量评价优良一般较差相应评价√2、试题难易程度:(在相应的评价下面打√)难易度难较难合适容易相应评价√试题特点:1)本套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4个,经济8个,政治6个,文化2个,哲学8个,共48分,非选择题三道大题,7小问(经济2个,政治2个,文化1个,哲学2个),共52分。四本教材在本套试题中分值的比例,符合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