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山东肉牛养殖现状调查与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43:52
文档

山东肉牛养殖现状调查与分析

山东莒南肉牛养殖现状调查与分析山东农业大学李清如摘要:山东省是全国的畜牧大省,其中养牛业在山东畜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7年全省肉牛存栏达到751万头,牛肉产量约100万吨,且基本呈现逐年快速增长之势。近2年来,随着国家及省财政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每年补贴资金达到千万元,养牛业育种体系逐渐趋向完善,良种改良覆盖面达到了90%以上,全省已形成东部地区以发展西门塔尔杂交肉牛为主,西部地区以鲁西黄牛、利木赞牛改良为主,饲养方式也以散户散养逐步向小区化、合作社化集中饲养方向发展,养牛业的商品化
推荐度:
导读山东莒南肉牛养殖现状调查与分析山东农业大学李清如摘要:山东省是全国的畜牧大省,其中养牛业在山东畜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7年全省肉牛存栏达到751万头,牛肉产量约100万吨,且基本呈现逐年快速增长之势。近2年来,随着国家及省财政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每年补贴资金达到千万元,养牛业育种体系逐渐趋向完善,良种改良覆盖面达到了90%以上,全省已形成东部地区以发展西门塔尔杂交肉牛为主,西部地区以鲁西黄牛、利木赞牛改良为主,饲养方式也以散户散养逐步向小区化、合作社化集中饲养方向发展,养牛业的商品化
山东莒南肉牛养殖现状调查与分析

山东农业大学     李清如 

摘要:山东省是全国的畜牧大省,其中养牛业在山东畜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7 年全省肉牛存栏达到 751 万头,牛肉产量约 100 万吨,且基本呈现逐年快速增长之势。近2年来,随着国家及省财政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每年补贴资金达到千万元,养牛业育种体系逐渐趋向完善,良种改良覆盖面达到了 90 %以上,全省已形成东部地区以发展西门塔尔杂交肉牛为主,西部地区以鲁西黄牛、利木赞牛改良为主,饲养方式也以散户散养逐步向小区化、合作社化集中饲养方向发展,养牛业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本文作者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走访农村养殖户,和养殖户进行面对面交流,收集山东莒南县的肉牛养殖现状的一手资料,发现了农村养殖肉牛出现的诸多问题,通过对问题的阐述分析,展望莒南肉牛业的发展前景,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莒南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莒南  肉牛  调查  分析

Abstract: The Shandong Province is a large province of the country's livestock, including cattle livestock industry in Shandong occupy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province's cattle population in 2007 reached 7.51 million, beef production of about one million tons, a year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basic trend. Nearly 2 years, with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fin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improved subsidies, capital subsidies each year to reach te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cattle breeding system gradually improved, improved seed coverage reached more than 90% of the province has formed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imon Tartu hybrid beef cattle mainly in the western region Luxi cattle, Limousin cattle improvement mainly to keep the way to retail to the area of free-range step by step, focus on keeping the direction of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cattle becoming higher.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for more than a month after the survey, visited the rural farmers, and farmers face-to-face exchanges, and the collection of cattle farms in Shandong Junan first-hand information on the status and found that beef cattle farming in rural areas many problems arise through the issue of analysis and look forward to Junan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eef cattle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and ideas, hoping to beef cattle on Junan th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reference.

Key words:Junan  beef cattle  survey   analysis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领域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而肉牛业又是畜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我国的肉牛业仅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从一个主要为种植业提供畜力的不发达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商品性肉牛业。我国肉牛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一些国外学者刮目相看。但是,近几年,我国肉牛业正经历着由增长速度放慢到负增长的尴尬局面。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中国农业经济研究组(以下简称“研究组”),在1997年~2006年与国内的其他学者合作,对我国肉牛业发展的经济社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走访了许多省份的散养户。通过调查,研究组发现,我国的散养农户养牛的净收益为负。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农村,一个散养农户一般饲养1头~3头母牛不等,主要用于农耕,常以农作物秸秆、饲草及自产的少量谷物作为饲料。这些散养农户养牛规模虽小,但却是我国肉牛业的主要生产者。研究组对这些散养农户1998年的财务状况分析结果表明,他们的肉牛生产处于亏损状态,毛利润为-229元,净利润为-8元。研究组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农户之所以在亏本情况下仍然坚持养牛,一个重要原因是推出了一系列肉牛养殖的鼓励,特别是“秸秆养牛计划”。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散养农户不是按照市场机会成本来计算劳动力的投入,导致这部分生产要素的价值被低估(或者根本没有计入成本),从而养牛表面上对于散养农户来说还是有利可图的。尽管近几年散养户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价格、生产体系得到显着改善,技术效率也大幅提高,但是,散养户养牛亏损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根据研究组2006年对中原肉牛带的一些农户调查,若将肉牛养殖的投入、产出按市场机会成本计算,农户勉强能获得每头75元的毛利润。但是,由于该地区农户具有更多从事其他农业活动及非农活动的机会,所以必须将农户自己的人工机会成本从毛利润中扣除。在这种情况下,散养户的净利润为每头-523元。

根据研究组的研究分析,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肉牛养殖,尤其是散养户,长期处于低水平赢利甚至是亏损状态,这是造成我国目前肉牛生产滑坡的根本原因。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肉牛生产继续下滑的局面,就必须要让肉牛养殖在牛肉供应链上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环节,这不仅需要改变目前牛肉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而且还需要通过转移支付对肉牛养殖给予补贴。否则,我国肉牛生产将会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牛肉的市场价格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牛肉消费将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奢侈品。

1莒南县肉牛的养殖基本情况

1.1肉牛品种多种多样

 山东莒南全县辖18处乡镇(16镇2乡), 养牛比较集中的乡镇是壮岗、板泉、涝坡、相沟四个乡镇,但是散养户养殖的肉牛品种并不统一,多数养殖户的牛从外地购来的杂交牛,杂交牛以西门塔尔杂交牛最普遍;另有一小部分是本地的鲁西黄牛;还有的甚至是用公奶牛的犊牛作为育肥牛饲养。

1.2养殖水平低,观念落后

  农村养殖户一般是在自家院子建设牛舍,养殖数量在20~30头之间,3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户都是另外承包土地建牛舍。农户养殖的肉牛从购进500~600斤的牛养到100~1200斤出栏一般需要8~10个月。饲料使用杂乱,大部分养殖户抱着图便宜的心态,只卖价格低的饲料,价格低的一般都是莒南县本地一些小饲料厂生产的预混料,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有些本地生产的饲料甚至比一些名牌饲料价格高,但是由于在当地有关系,养殖户都不好意思不用。还有些养殖户根本没有想过如何通过养牛去赚钱,他们不愿意投资,只要牛不得病就行,他们养牛的观念是只要牛吃的饱就会长的快,所以调查的养殖户中有五家分别用鸡饲料和猪饲料来喂牛,而且说喂的效果很好。

1.3买牛和卖牛不统一

1.3.1买牛的不统一  

养殖户买牛一般到三个地方:东北、莱州和本地。其中以东北牛的生长性能最好,但是由于长途运输造成应激,牛运回来后有很长的适应阶段(一个月至两个月),这时牛基本上不长,另外由于牛经过长途运输后体质下降,如果饲养管理不好,牛很容易得病甚至是死亡。因此许多养殖户为了避免长途运输的风险选择就近到莱州去买牛。有的直接在当地买一些农户的散牛。

1.3.2卖牛的不统一

卖牛一般是由当地的牛经纪带领买牛人到养殖户家里去,不同养殖户的牛的买主不一样,卖牛的价格也不同,没有形成统一的卖牛机制,而牛经纪作为中间人,每卖一头牛要从中间赚取一定的利润。如果这部分利润能转让给养殖户,在当前市场需求低迷的形式下,养殖户会有更大的积极性。

1.4养殖户以农村拌料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因为养牛饲料用量较多,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用的预混料或浓缩料,全价料由于成本高只有规模化牛场才用,所以养殖户都需要有拌料机来拌料。 许多村庄都有小型的拌料机,一般的拌料点也自己代销饲料,只要是有拌料机的村庄,周围就可能有肉牛养殖户。一般拌料价格是拌1000斤料收4元钱。

1.5农村以散养为主 

莒南县目前正式成立的合作社只有四家,分别是涝坡裕祥肉牛合作社、壮岗肉牛合作社、相沟肉牛合作社、坪上新汇养牛专业合作社。还有一些乡镇正在筹办养牛合作社,其他养殖户均为散养户,养殖数量从20头到200头不等。

1.6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的优势 

以板泉为例,当地种植的柳条非常的多,而柳条加工后的柳条皮是一种很好的粗饲料,所以板泉镇养殖肉牛的非常多,而且很密集,肉牛养殖户均以柳条皮作为肉牛的粗饲料,既便宜又实惠。而花生种植非常多的涝坡镇,养殖肉牛在莒南是最早的养殖水平也是最先进的,也是充分利用了当地非常丰富的花生秧资源。表1-1列出了莒南目前的肉牛饲料概况。

表1-1    莒南县肉牛饲料概况

饲料名称规格(Kg/包)

添加量(%)

价格(元/包)

九牛预混料25576
韩友肉牛浓缩料(30%蛋白)

4030120
希杰肉牛浓缩料4025125
希森三和生物饲料4030117
大北农预混料25595
北京挑战预混料25592
北京三元禾丰预混料25590
惠尔预混料25588
北京惠康预混料25575
临沂同盛德预混料25586
2莒南肉牛业存在的问题   

2.1 重育肥,轻繁殖,可繁母牛资源日渐减少

由于肉牛的繁殖周期较长,一般从配种到犊牛出生需要十个月,一头母牛一年也只能生产一头小牛,农民养母牛只能靠出售犊牛赚钱,而不像养奶牛能靠产奶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一些犊牛贩运专业户选择了收购犊牛快速育肥的捷径。这种方式确实获利很快,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大家对母牛繁殖的忽视,重育肥轻繁殖,从而造成肉牛的存栏量日渐下降。肉牛产业的养加销各环节中,最薄弱环节是犊牛繁殖。发展肉牛产业,必须从基础抓起,搞好犊牛繁殖。 

2.2育种体系不完善,饲养的科学水平不高 

肉牛饲养仍然沿袭了传统的饲养方式,即以干玉米秸为主要的饲草资源,玉米青储和肉牛育肥技术基本不用,许多养牛户还没有意识到养牛要用饲料,而是以为牛只要吃草就可以健康生长。牛的品种也非常杂,没有形成基本的种群。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肉牛养殖技术推广的难度,配种的盲目性和近亲因素直接导致了养牛效益不高,从而无法刺激起农民养牛的积极性。 

2.3饲养管理不规范 

2.3.1补水不及时 

夏天天气炎热,一头牛一天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够及时供给。水的摄取量受牛的生理状态(年龄、泌乳、妊娠、体表和呼吸道蒸发程度等)肉牛干物质摄取量、日粮含水量、环境温湿度和水的品质等因素的影响,在18~20℃气温下,肉牛每百千克体重需水l0升,夏天需增加2升。

2.3.2喂料不科学 

有少数养殖户拌料是就是自己用铁锨拌,这样拌料很容易造成拌料不均匀。有些养殖户直接用鸡饲料或者是猪饲料来喂牛,但是牛的营养需要和猪、鸡不一样,而且猪饲料和鸡饲料都比牛料要贵,这样喂既浪费饲料又不长牛。

2.3.3清粪不及时

牛棚里往往是粪尿堆积,没有及时清理,影响牛只健康。

2.3.4驱虫不全面 

养殖户一般只进行消化道驱虫,没有进行体表驱虫。

2.4合作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目前莒南虽然已有几家正式的肉牛合作社,还有一些合作社正在筹办中,但是这些合作社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4.1成立合作社需要有关系 

如果没有关系是很难批准的。部分工作者没有做到真正为养殖户服务,为的是从办合作社的过程中谋取利益。

2.4.2养殖户成立合作社纯粹是为了贷款方便和买地方便 

养殖户成立或加入合作社并没有考虑通过合作社来使自己养牛盈利更多,仅仅是为了能够买到建筑用地,这与的引导是有关的。

2.4.3合作社的成员没有形成统一管理 

社员用的饲料、买牛、卖牛都是各自的行为,没有统一进行买卖。这样做是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偏高。

2.5 养殖肉牛前期投资大,资金周转较慢,农户弃养 

目前由于犊牛价格上涨,而肥牛价格又不高,养殖利润空间缩小,养殖户积极性都不高。养殖肉牛的一次性投资较大,购买一头500斤的犊牛,需要4500元~5000元,按养殖20头肉牛计算,仅买犊牛就需要资金10万元左右。而一头牛需要养8~10个月才能出栏,出栏前还需要投入相当多的资金,所以没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养殖户都没有能力养殖肉牛。

尽管养牛存在诸多困难,但是相比起养猪和养鸡来说,养牛的疫病较少和牛肉的市场价格较稳定,所以养肉牛也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正确引导养殖户,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养殖观念和科学的养殖方法。这样才能使养殖户有信心,才能够养好牛。

3 肉牛养殖效益分析

3.1幼牛期的饲料成本   

每天每头牛需要青储玉米杆 5~8 斤,可以少量用一些酒糟或其他一些杂草。需精细料 3~5 斤,包括玉米面 60% ,麦麸 30% (豆饼或棉籽饼、菜籽饼)任选一样 10% 。 30 头牛每天需一市斤食盐,两星期牛舍消毒一次,定期预防。牛进圈后间隔一周开始驱虫,初次与第二次要间隔四天,两次可以用驱虫净去清。 

3.2育肥期的饲料成本

每天每头牛需草8~12市斤,精细料5~8斤,后期追肥每天需 12~15斤,精细料8~10斤,青草加量30% 。 

3.3养一头肉牛的总成本计算

一头体重300斤左右的改良肉牛公牛牛犊,需投资2700~3000元左右,每月平均用草300斤左右,折现金30元上下。精细料每月240斤左右,折现金150元上下。如牛有各种疾病的预防与食盐,每月按30元计算。饲养200头牛需饲养员2人,筹备草料与管理2人。人均工资每月按600元计算,饲养半年总计工资14400元。每头牛合工资费用不过80元。如每月平均生长120斤那么半年就可以生长720市斤,加上原来买的300斤总计就可以达到1000斤以上。就可以算出每头牛的饲养成本如下(一):每头有牛需投资3000元左右(二):运输、检疫等各种费用预计100元左右(三):饲养与管理工资100元左右(四):草加精细料共计1100元左右(五):疾病预防与食盐200元左右(六):每头牛到出栏总计费用4500~5000之间。 

3.4每头肉牛的利润计算

饲养六个月加上买牛时的体重按1000斤计算每头牛可卖到7000元左右,除去上述每头牛的全部费用4500~5000元那么一头牛的纯利润就是1500~2000元,在管理不好的情况下也不低于饲养半年也不低于1300元。

通过肉牛养殖利润计算可以看出,养殖肉牛还是很有潜力的,养殖户要想养牛有钱可赚,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养殖方法,利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来养牛,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提高育肥牛效益的因素很多,充分认识这些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对提高育肥牛的效益有显著作用。

4 肉牛的科学饲养技术

4.1控制育肥牛的年龄

4.1.1年龄对增重速度的影响     

一般的规律是肉牛在第一年的增重最好,第二年的增重仅为第一年增重的70%,第三年增重又只有第二年增重的50%(表4-1)。

                  表4-1  肉牛年龄与育肥效果

年龄头数平均日龄平均活重出生后日增重肥育期日增重

1岁以下

1—2岁

2—3岁

3岁以上

30

152

145

133

297

612

943

1283

354

606

744

880

1.19

0.99

0.79

0.69

1.90

0.799

0.422

0.395

青年牛的增重主要是增长肌肉,器官和骨骼,而老年牛的增重则主要是增加脂肪。故国外一般肉牛多在1.5岁左右屠宰,最迟不超过2岁。根据各地经验,我国地方品种牛成熟较晚,一般1.5~2岁间增重较快,故在2岁左右屠宰。过晚屠宰,肉的品质下降,饲料转化效率低,成本提高。由此可见,1~2岁以内的牛最适合育肥。

4.1.2 年龄对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犊牛的饲料利用效率最高,1岁牛居中,2岁牛的最低。

4.1.3 年龄对出栏时间的影响   

犊牛一直到出栏都能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因此当市场价格低时,可以再喂一段时间,等待有利的价格。1岁牛或2岁牛则不行,因为它们只在特定育肥阶段生长速度较快,超过这个阶段在继续饲养,生长速度就明显减慢,利润大幅度下降。

4.1.4 年龄对肥育周期的影响     

犊牛的肥育时间比1岁牛或2岁牛长。其原因是犊牛开始肥育时体重小,日增重低(表4-2)。

表4-2  年龄对肥育周期的影响

年    龄    

平 均 肥 育 天 数

最 短 肥 育 天 数

犊     牛

1  岁  牛

2  岁  牛

230

140

110

210

130

100

4.1.5 肥育期总增重

 犊牛完成肥育期需要的总增重高于1岁牛,1岁牛的高于2岁牛(表4-3)。

表4-3   年龄对完成肥育期需要的总增重的影响(千克)

年    龄

平 均 水 平

最 高 水 平

犊     牛

1  岁  牛

2  岁  牛

250

181.81

145.45

238.63

172.72

136.36

4.1.6 饲料总消耗量 

不同年龄肉牛完成肥育消耗的总饲料量基本相同。犊牛每天吃的饲料少,但饲养时间长,成年牛每天吃的饲料多,但饲养时间短。

4.1.7 饲养经验 

犊牛的饲养比成年牛的饲养困难。因此没有经验的饲养者第一次买牛时最好购买1岁或2岁的架子牛。

4.1.8 饲料的种类和质量

 犊牛肥育需要的蛋白质量多。因此日粮价格高。与成年牛相比,犊牛利用粗纤维的能力差,对饲料变化的适应性差。

4.1.9 比较成本 

购买架子牛时,按单位重量计算,犊牛的成本高于育成牛。

4.1.10 屠宰率和牛肉的质量 

成年牛的屠宰率高于犊牛,大多数消费者喜欢成年牛牛肉中的香味。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不同条件下对肥育牛的年龄有不同要求,必须从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才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4.2 降低饲养成本

在购买肥育牛的价格和出售价格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肥育牛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决定于饲养成本的高低。饲养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4.2.1日粮中的粗饲料应多样化 

使适口性提高,也有利于营养的互补。冬春季育肥时,应加喂少量的胡萝卜等多汁饲料,以增加牛对干草、秸秆的采食量,并有利于牛的增重和健康。在大多数情况下,在整个肥育期间应给予牛只充分采食,如果给予饲喂,则可能降低增重,影响饲料转换,并提高增重成本。

4.2.2使用质优价廉的饲料 

在莒南县有一个棕榈仁粕的销售点,棕榈仁粕是一种热带油料作物,可以代替玉米用作肉牛育肥的饲料,棕榈仁粕的营养指标是粗蛋白:大于15.00%,粗脂肪:大于7.0%,粗纤维:小于18.0%,水分:小于10.0%,反刍动物可以用15%~30%。当我们向养殖户介绍这种饲料的时候,养殖户由于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一般都很难接受。玉米价格是0.82元/斤,棕榈仁粕的价格是0.6元/斤,用棕榈仁粕代替玉米可以节省一部分饲料成本:一头牛平均一天吃精料8斤,假如添加20%的棕榈仁粕,就可以少用20%的玉米,一头牛一天可以节省8×20%×(0.82-0.6)=0.352元,一头牛育肥至出栏可以节约300×0.352=105.6元

4.2.3 延长饲喂时间 

全天栓系或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少喂勤添,减少维持营养消耗,可节省饲料。

4.2.4 保持环境安静 

避免牛群受惊扰,尽量减少牛的运动量,降低能量消耗。

4.3 科学利用添加剂,提高育肥效果

4.3.1 饲草料调味剂  

 按100千克秸秆喷入2~3千克含糖精1—2克、食盐100~200克的水溶液,饲喂前喷洒,产生鲜草香味,可提高牛的采食量,从而提高日增重。

4.3.2 瘤胃素  

当日粮精料超过35%时,按每头牛每日加入瘤胃素200毫克,均匀拌入饲料中饲喂,可节约饲料10%~11%,提高日增重15%~20%。

4.3.3 矿物质添加剂  

根据当地矿物质元素含量情况,针对性地选用矿物质添加剂。舍饲可均匀地拌入精料中,放牧时可购买舔砖补充。其育肥效果取决于矿物质元素缺乏的种类及缺乏程度。

4.4 肥育季节的选择  

在四季分明的地区,春、秋季节肥育效果好。此时气候温和,蚊蝇较少,适宜肉牛的生长,牛的采食量大,生长快。育肥季节最好错过夏季,此时天气炎热,食欲下降,不利于牛的增重。冬季由于气温低,牛体用于维持需要的热量多,增重减慢,饲料报酬低;而且冬季青饲料缺乏,用于贮备草料的费用增加,也提高了饲料成本。一般来说,肉牛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5~21度。为了避免在冬季育肥肉牛,可调节配种产犊季节,进行季节性育肥。调整的方法是集中在4~5月配种,第二年的早春2~3月产犊,18~20个月龄进入冬季前出栏。目前国内外已推广这种方法,以提高育肥增重效果。

4.5 选用杂交牛 

利用外国肉牛品种的公牛和我国地方品种的母牛杂交,或我国优良地方品种间的杂交,杂种后代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效率往往超过双亲品种。正确、充分地掌握和运用杂交优势对提高肥育肉牛的效益有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进程,建设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畜牧业基地,促进农民快速脱贫致富,就必须从长远考虑肉牛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市场运作、引导、各方联动,充分调动我镇全民参与肉牛发展的积极性;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坚持养加并重、量质并举、产销协同,培育壮大产业发展集群;坚持安全规范、生态环保、优质高效,确保肉牛产业优质、健康发展。

5 莒南肉牛业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5.1组织方式问题 

5.1.1 加快发展犊牛繁育专业户 

目前,犊牛繁育仍以农户散养为主,饲养方式落后于生产力。加快犊牛繁育,要大力发展犊牛繁育专业户,扩大养殖规模,实行专业化养殖,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肉牛业要建立专业户繁育、规模场育肥、合作社服务的新型饲养方式。 

5.1.2  尽快发展专业合作社 

组织养殖户和提供服务的相关单位或个人,尽快成立犊牛繁育合作社。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为社员提供母牛购买、饲料兽药供应、疫病防治、养殖技术指导、犊牛销售等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帮助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好、解决不了的问题。 

5.2 养殖科技问题  

5.2.1 肉牛养殖需要提高科技含量 

养殖方式上依照役用兼用牛的方法,没有采取繁殖母牛应该采取的办法。肉牛产业发展,亟需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提高科学含量。 

5.2.2 建设科学的育种体系 

一是解决好育种的产业化开发问题。种公牛站不能闭门育种。育种要与养牛场户结合起来。种公牛站要从养牛场户挑选优良公牛,不断提高育种核心群质量。种公牛站要有育肥示范场,既对种公牛质量进行监测,又可以提高种公牛站经济效益。山东省畜牧总站正在筹建种畜测定站,每年把选择作为种用的肉牛种进行后裔测定,选择优秀种公牛,推广优良冻精,提高人工授精技术,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二是加强犊牛繁殖、肉牛育肥技术研究。完善和推行育肥技术规程和品种标准。

5.3 生产方式问题 

5.3.1 要围绕加工宰杀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犊牛繁育合作社 

我国的肉牛饲养以小规模、分散型的农牧户饲养为主,一般每户饲养都是二三头,多的也只有十几头或几十头。尽管有些地区也发展了一些专业化的大型肉牛育肥场和饲养规模较大的肉牛育肥专业户,但他们出栏的屠宰牛数量十分有限,占总出栏量的比例也很小。肉牛散养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各种资源如劳动力、闲散资金、农作物秸秆等,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有助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其劣势在于,饲料混杂,品种混杂,年龄混杂,因而育肥期长、育肥效率低、育肥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导致牛肉的品质和规格难以统一。因此,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协调,把分散养牛户的饲养、生产、加工、销售及流通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衔接起来,进行必要的专业分工和生产要素重组,实施资金、技术、人才和物资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成产业的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和产业市场化。 

5.3.2 肉牛养殖合作社是发展肉牛业的必然趋势

为什么要发展合作社?近几年来,食品安全已受到高度重视,要确保肉制品质量的安全,建立优质商品肉牛生产基地是肉牛生产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一提起合作社,大家可能会联想到二十世纪50年代合作化运动成立时期的合作社,但是现在建立的肉牛合作社与过去的合作社有着本质的区别:过去的合作社主要是所有制的变革,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合大堆,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所以后来要搞大包干,生产力。而现在的合作社,不改变所有制,不合大堆,不吃大锅饭,而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是以为大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主的合作组织,实际上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组织,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化解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使大家获得更高、更稳定的经营效益。 

5.3.3 加入合作社的好处

5.3.3.1 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后勤保证

让社员减少了又买又卖的麻烦,专心搞好养牛,不用自己买饲料、兽药,不用找人卖牛,既省心又省力。

5.3.3.2 消除了中介环节,为社员节省了养牛费用

5.3.3.3 提供技术服务

指导社员改善饲养管理、养好牛,多成活、多出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5.3.3.4 为社员解决资金难题

合作社可以联系协调金融机构,优先为社员办理小额贷款,缓解资金困难。

5.3.3.5 实行标准化饲养

规范化管理,科学规范用药,标准化饲养,保证牛肉的质量安全,提高产品信誉度和活牛价格。

5.3.3.6 为养殖户规避风险

合作社要积极争取支持,逐步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使养殖户风险降到最低。山东肉牛产业下滑速度太快,猪羊生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肉牛生产周期长,一旦降下去,想恢复需要相当长时间。猪羊规模化养殖比较容易,而母牛规模化养殖存在诸多困难。母牛数量已经到了低谷,亟须引起重视。养牛产业恢复,要出台扶持措施,调动养牛的积极性,同时,要提高规模养殖水平。目前,国家在奶牛生产方面已出台,一头奶牛配种补贴15元,母牛犊每头500元。肉牛养殖滑坡是个全国性问题。国家如果能在肉牛生产中实行类似奶牛的,对恢复、发展肉牛产业将大有裨益。

5.4 牛粪的综合利用

农业生产所收获作物中的植物能,粮食等主产品中占30%~50%,秸秆等副产品中占50%~70%。动物采食饲料后,只利用了其中的一部分植物能,大多数能量仍滞留在粪便中,人对主产品中植物能的利用也是如此。 在古老的用秸秆直接燃烧做饭的方式下,虽解决了生活燃料的来源问题,但却造成了养殖饲料和种植肥料的短缺问题,使燃料、饲料、肥料(简称“三料”)之间相互矛盾起来。 实践表明,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和沼气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秸秆、粪便中存留能源的再利用问题和“三料”之间的相互矛盾问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牛粪是优质的发酵原料,这是由牛的“草食、反刍、复胃”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牛有发达的瘤胃微生物消化区系,因而粪便中便存留有丰富的来自于瘤胃的沼气发酵菌种;牛粪中含纤维素较多,人池后很容易被沼气发酵菌种利用;牛粪的碳氮比为25:1,正好符合沼气发酵菌种的繁殖对碳氮比的要求。这些都有利于沼气池的启动和生产。一般给沼气池当天投入牛粪,翌日即可点火使用,第三天就能烧水做饭。 利用秸秆养牛,再利用牛粪生产沼气,沼气用于农产做饭照明,沼液沼渣用于植物施肥。这种方法和途径,既充分利用了剩余能源,又协调了“三料”之间的关系。它使生活所需燃料、养牛所需饲料和种植所需肥料都能得到解决。沼气的使用,有利于农村能源的解决;养牛业的发展,有利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沼肥的使用,有利于土壤肥力的增加。 牛粪的综合利用是养牛产业链或生态链的延伸和拓宽。其方法和途径是先利用牛粪生产沼气,再对沼气生产的产物沼气、沼液、沼渣(简称“三沼”)进行综合利用。 

5.4.1 牛粪沼气的综合利用

牛粪沼气是牛粪中的有机物质经过厌氧发酵而转化成的一种高品位的清洁能源。它是一种混合气体,其中含有60%-70%的甲烷、25%-35%的二氧化碳,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硫化氢、氢、氨、氧和氮等等。它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多个领域。

5.4.1.1 作生活用  

以沼气用作生活燃料,大大减少了生活用柴用煤,保护了森林资源,节省了秸秆和煤炭,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5.4.1.2沼气贮粮 

利用沼气贮存粮食,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杀死粮食中的害虫,保持粮食品质,避免粮食贮存中的药剂污染。 

5.4.1.3沼气贮果 

利用沼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含量高,含氧量极低及甲烷无毒的特性贮藏水果,贮存期长,好果率高,而且成本低,无药害,外观、硬度、甜度等基本保持鲜果风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由于贮存、保鲜、运输等环节滞后给果农带来的积压,提高了经济价值。 

5.4.2 牛粪沼液的综合利用

牛粪沼液是用牛粪发酵沼气后的残留液体,是一种速效、优质的有机肥料、饲料添加剂或营养饵料。沼气发酵不仅是一个生产沼气能源的过程,也是一个造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基本上都保留下来,因此,沼液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同时,还存留或产生了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酶、激素等动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因此,沼液还是很好的饲料添加剂或营养饵料。另外,还含有抑制作物病虫害的物质,因此,沼液也是很好的作物病虫害防治剂。 牛粪沼液中总固体含量约为1%,虽然养分含量不高,但其养分主要是速效的。这是因为发酵物长期浸泡于水中,一些可溶性养分从固相转入液相,提高了速效养分的含量。 据研究,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从沼液中可提供的沼肥,相当于50千克硫酸铵、40千克过磷酸钙和20千克氯化钾。由此可见,庭园生态养牛的沼气池是一个非常好的有机肥料制造工厂。沼液可以用来喂猪、养鱼、浸种、施肥,减少污染,降低成本,增加了效益。 

5.4.3 牛粪沼渣的综合利用

牛粪沼渣是牛粪发酵沼气后残留在沼气池底部的渣子,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殖酸、粗蛋白、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是一种缓速兼备的优质有机肥料和养殖饵料。 沼渣中含有30%~50%的有机质、10%~20%的腐殖酸、0.8%~2.0%的氮、0.4%~1.2%的磷、0.6%~2.0%的钾。 若每667平方米(1亩)施用1 000千克湿沼渣,可给土壤补充氮3~4千克、磷1.5~2.5千克、钾2~4千克。 沼渣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可以松土,腐殖酸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团粒结构的形成。所以沼渣还具有良好的改土作用。沼渣是优质有机肥料,符合生态农业的要求,另外沼渣可用于栽培蘑菇,作育苗、育秧的营养土。发菇快,菇质好,杂菌少。 

参考文献:

【1】王惠.生肉牛生产实用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29~350

【2】杨文章,岳文斌.肉牛养殖综合配套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0~279

【3】初秀.规模化安全养肉牛综合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50~1

【4】周立.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逻辑[J]银行家, 2005,(08),10

【5】胥宏锋. 关于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8),8

【6】伏凌. 中国肉牛生产的现状及展望[J]世界农业, 2002,(12),15

【7】王爱民,丁森林. 质量是影响肉牛市场需求的关键性因素[J]农业经济, 2001,(07),18

【8】孔凡真. 我国肉牛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河南畜牧兽医, 2002,(05),22

【9】左玲玲. 怎样走上有中国特色的肉牛业发展道路——中国肉牛业发展研讨会综述[J]中国牧业通讯, 2000,(08),13

【10】李胜利,曹志军,任师玺,李静. 我国养牛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展望[J]饲料广角, 2005,(07),17

【11】蒋洪茂,余英才,闫晓兰,王定鑫. 影响肉牛经济效益因素的分析[J]黄牛杂志, 2004,(04),10

【12】王惠生,赵兆平,王雪梅,赵春平. 肉牛产业化开发的主要模式[J]黄牛杂志, 2004,(02),9

【13】李建. 中国牛肉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6,14

【14】孟积善,田春花,刘富庭,秦学国. 三元杂交肉用犊牛育肥效果试验报告[J]黄牛杂志, 2003,(06),20

【15】王莹,鲁建华,王维和.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评价[J]可再生能源, 2003,(02),7

【16】.张敏,赖敏. 农村沼气发展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7),21

【17】王艳. 新形势下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7,(17),16

                 

文档

山东肉牛养殖现状调查与分析

山东莒南肉牛养殖现状调查与分析山东农业大学李清如摘要:山东省是全国的畜牧大省,其中养牛业在山东畜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7年全省肉牛存栏达到751万头,牛肉产量约100万吨,且基本呈现逐年快速增长之势。近2年来,随着国家及省财政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每年补贴资金达到千万元,养牛业育种体系逐渐趋向完善,良种改良覆盖面达到了90%以上,全省已形成东部地区以发展西门塔尔杂交肉牛为主,西部地区以鲁西黄牛、利木赞牛改良为主,饲养方式也以散户散养逐步向小区化、合作社化集中饲养方向发展,养牛业的商品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