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5月12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癌细胞》杂志撰文表示发现一种能够通过在细胞核内聚集、放大促癌信号转导的新机制,并提出肿瘤异常生长的“细胞核信号陷阱”学术观点。据此回答1~3题。
1.曹雪涛课题组在1998年从人树突状细胞基因文库中,通过随机测序,自主发现了一个当时功能未知的分子RabJ(后来命名为RBJ)。通过研究发现,RBJ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中,并能够促进细胞恶性转化,降低RBJ表达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解析:选A。科学家经过科学研究,发现降低RBJ表达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该工作由曹雪涛院士与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涛涌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明金博士、俞宙博士等协同攻关,历时13年完成。这表明( )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目的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解析:选D。该工作由多位科学家协同攻关,历时13年完成,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3.专家认为,“细胞核信号陷阱”学术观点为研究肿瘤细胞异常生长机制提出了新思路,提示“攻破细胞核陷阱”以阻断优势性促癌信号转导途径是抗癌药物设计的方向之一。这体现了( )
A.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发生
B.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解析:选C。“细胞核信号陷阱”学术观点,提示“攻破细胞核陷阱”以阻断优势性促癌信号转导途径是抗癌药物设计的方向之一,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4. 右面漫画中某协会的错误在于它违背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不顾商品降价事实仍唯领导是从,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背离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5.法国人塞尔日·阿罗什和美国人戴维·维因兰德因各自研究粒子控制,改变了量子物理学理论只存在于“思维实验”中的现状,并首次让这个领域的研究向应用层面发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位科学家的获奖说明( )
①科学实验是最重要的实践形式 ②科学实验不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理论最终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法国人塞尔日·阿罗什和美国人戴维·维因兰德对粒子控制的研究,改变了量子物理学理论只存在于“思维实验”中的现状,体现了在实践的推动和检验下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③正确。法国人塞尔日·阿罗什和美国人戴维·维因兰德对粒子控制的研究让这个领域的研究向应用层面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正确。生产实践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①错误。科学实验是实践的重要形式,同样具有社会历史性,②错误。
二、非选择题
6.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我之所以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改革贵在行动,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如果说到重点的话,那就是围绕我前面讲的三项任务(建设创新;建设廉洁;建设法治)去推进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践基本特征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基本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把握实践的基本特征,然后据此审读材料,在获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观点与材料信息的有效对接,再观点统率材料具体分析说明即可。
答案:(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体现了这一点。
(2)实践具有能动性。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方向,围绕建设创新、建设廉洁、建设法治等三项任务,去推进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体现了这一点。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靠改革进一步生产力,就体现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