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检验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下列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
A.加入酸化的Ba(NO3)2溶液 B.先加酸化,再加入Ba(NO3)2溶液
C.加盐酸酸化了的BaCl2溶液 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
2.下列氯化物中不能用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
A.CuCl2 B.FeCl2 C.MgCl2 D.NaCl
3.存放很长时间的,常呈黄色,若要消除其黄色最好的方法是( )
A.用过氧化钠漂白 B.通入氯气漂白 C.通入足量空气 D.加足量水
4.下列反应中既能表现的酸性,又能表现其氧化性的是( )
A.碳与浓共热反应 B.Fe(OH)2与反应
C.CuO与反应 D.Al(OH)3与浓反应
5.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强碱溶液中:Na+、K+、AlO2-、CO32-
B.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C.在碱性溶液中:NH4+、Al3+、SO42-、NO3-
D.在pH =1的溶液中:K+、Fe2+、Cl-、NO3-
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B.胶体可以透过半透膜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D.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7.你认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的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8.根据下列变化,判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HCl→Cl2 B.S→SO2 C.Fe(OH)3→Fe2O3 D.CuO→Cu
9.在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H+、Ca2+、Cl-、HCO3- B.Na+、H+、NO3-、Cl-
C.K+、Ba2+、Cl-、SO42- D.Na+、H+、NO3-、SO32-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B.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6H+=2Fe2++3H2O
C.氢氧化铜溶于盐酸:Cu2++2OH-+2H+=Cu2++2H2O
D.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任何酸
B.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C.玻璃中含有SiO2,一定条件下能与NaOH溶液反应
D.CO2和SiO2可发生化合反应
1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NO3、Mg(NO3)2、Al(NO3)3三种溶液,取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 中c(NO3-)之比为( )
A.1∶1∶1 B.1∶2∶3 C.3∶2∶1 D.3∶4∶3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有Fe2+大量存在的溶液中:Na+、Cl-、K+、NO3-
B.滴加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C.常温下pH=1的溶液中:Na+、K+、Cl-、SO32-
D.有H+(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中:Na+、K+、Cl-、AlO2-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K+、SO42-、AlO2- B.Na+、Fe3+、Cl-、I-
C.K+、Al3+、NO3-、OH- D.K+、Br-、HCO3-、CO32-
15.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l.18 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 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
A.0.38 mol B.0.63 mol C.0.74 mol D.1.5 mol
16.将质量分数为a %的稀硫酸蒸发掉一定量水,使其质量分数为2a %,如果用c1和c2分别表示溶液蒸发前和蒸发后的物质的量浓度,则c1与c2的关系是( )
A.c1=2c2 B.c2=2c1 C.c2>2c1 D.c2<2c1
17.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和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5 B.11∶3 C.3∶1 D.4∶1
18.Na2CO3固体中有少量的NaHCO3固体,除去NaHCO3固体选用的最好方法是( )
A.加热灼烧 B.通入CO2气体 C.加入氢氧化钠 D.加入盐酸
二、填空题
19.用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2.3 g金属钠变为钠离子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7.8 g 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 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氯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32 g氧气含的原子数目为NA
E.标准状况下,22.4 L H2所含中子数为2 NA
F.4℃时,5.4 mL水所含水分子数为0.3 NA
G.2 L 1 mol·L-1 K2SO4溶液中离子总数约为6 NA
H.NA个氧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16 : 1
I.常温常压下,1 mol水中含有 NA个H+和 NA个OH-
J.常温常压下,16 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NA
K.1 mol H2O2完全分解时转移电子2NA个
L.标准状况下,3.36 L CCl4含碳原子数约为0.15×6.02×1023
M.2 L 1 mol·L-1 的盐酸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约为2×6.02×1023
N.1.7 g NH3含有的电子数为NA
O.标准状况下,11.2 L SO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5NA
2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氢氧化钡溶液跟盐酸反应:OH–+H+=H2O
B.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的氨水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
C.小苏打溶液跟烧碱溶液反应:HCO3–+OH–=CO32–+H2O
D.氯气通入冷水中:Cl2+H2O=Cl–+ClO–+2H+
E.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2Fe2++2Br-+2Cl2=2Fe3++Br2+4Cl-
F.铜片放入氯化铁溶液中:2Fe3++Cu=Cu2++2Fe2+
G.MgCl2溶液中滴加氨水:Mg2++2OH–=Mg(OH)2↓
H.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OH–+H+=H2O
I.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2OH–+2H2O=2AlO2- +3H2↑
J.铁和氯化铁溶液反应:Fe+ Fe3+=2Fe2+
K.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H4+ + OH- =NH3·H2O
L.钠与水反应:Na+2H2O=Na+ + 2OH-+ H2↑
M.铜和稀反应:3Cu + 8H+ + 2NO3- =3Cu2+ + 2NO↑+4H2O
N.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Ca2+ + 2HCO3- + 2OH- =CaCO3↓+ CO32- + 2H2O
O.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NH3·H2O=AlO2- + 4NH4+ + 2H2O
P.NaHSO4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H++HCO3-=H2O+CO2↑
21.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
B.实验台上的钠着火了,使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D.浓碱溶液沾到了皮肤上要立即用盐酸冲洗
E.Na2CO3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F.配制FeCl2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粉
22.在Al2(SO4)3、Fe2(SO4)3、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铁有剩余。则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过滤后,在滤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再滤去沉淀,则滤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
三、填写下列表格
23.气体的检验:
| 待检物 | 操作步骤 | 现象 | 化学方程式 |
| 氧气 | |||
| 氢气 | |||
| 氨气 | |||
| SO2 | |||
| NO | |||
| NO2 |
| 组别 | 无机物(杂质) | 除杂试剂 | 方法 |
| 1 | FeCl2 (FeCl3) | ||
| 2 | FeCl3 (FeCl2) | ||
| 3 | Na2CO3 (NaHCO3)固体 | ||
| 4 | NaHCO3 (Na2CO3) | ||
| 5 | NaHCO3 (NaOH) | ||
| 6 | NaCl (Na2CO3) | ||
| 7 | NaCl (NaHCO3) | ||
| 8 | NaCl (I2) | ||
| 9 | NH4Cl [(NH4)2SO4] | ||
| 10 | CaO (CaCO3) |
25.欲测定某铝铜合金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粉末样品1.0 g,量取某浓度的盐酸20 mL,第一次往样品中加入盐酸10 mL,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 mL。然后,再往样品中加入盐酸10 mL,又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mL。试求:
(1)所取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2)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
26.白色粉末A是NaHCO3与KHCO3的混合物,取甲、乙、丙三份质量不同的A样品分别与50.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得到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A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 实验组别 | 甲 | 乙 | 丙 |
| 盐酸的体积(mL) | 50.0 | 50.0 | 50.0 |
| A样品的质量(g) | 2.84 | 5.25 | 7.00 |
| 气体的体积(L) | 0.672 | 0.6 | 0.6 |
(2)求该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高一化学必修1期末练习题参
(2010-1)
一、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答案 | D | B | C | B | A | C | C | D | B |
| 题号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 答案 | A | C | B | A | D | D | C | D | A |
19.A F G H J N
20.A B C F I M P
21.F
22.Al3+、Fe2+ SO42 Na+ AlO2-、SO42-、OH-
三、 23.
| 待检物 | 操作步骤 | 现象 | 化学方程式 |
| 氧气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 木条复燃 | |
| 氢气 | 在空气中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 | 淡蓝色火焰,小烧杯壁上有无色液珠出现 | 2H2+O22H2O |
| 氨气 |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或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集气瓶口 | 试纸变蓝 或 集气瓶口出现白烟 | NH3+H2ONH4++OH- 或 NH3+HCl=NH4Cl |
| SO2 | 通入品红溶液,之后加热溶液 | 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恢复红色 | |
| NO | 打开集气瓶 | 瓶口生成红棕色气体 | 2NO+O2=2NO2 |
| NO2 | 观察颜色,放入冰水中 | 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 | 2NO2N2O4 |
| 组别 | 无机物(杂质) | 除杂试剂 | 方法 |
| 1 | FeCl2 (FeCl3) | Fe | 加入过量铁粉 |
| 2 | FeCl3 (FeCl2) | Cl2 | 加入过量新制氯水 |
| 3 | Na2CO3 (NaHCO3)固体 | 加热 | |
| 4 | NaHCO3 (Na2CO3) | CO2 |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
| 5 | NaHCO3 (NaOH) | CO2 |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
| 6 | NaCl (Na2CO3) | HCl |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
| 7 | NaCl (NaHCO3) | HCl |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
| 8 | NaCl (I2) | 加热,冷却蒸气 | |
| 9 | NH4Cl [(NH4)2SO4] | 适量BaCl2 | 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取滤液 |
| 10 | CaO (CaCO3) | 高温煅烧 |
(1)由于第二次加入10 mL盐酸后产生的氢气体积比第一次加入10 mL盐酸所产生的氢气体积小,可判断第一次加入10 mL盐酸反应为Al过量,第二次加入10 mL盐酸反应为盐酸过量。
2 Al + 6 HCl = 2 AlCl3 + 3 H2↑
2 mol 6 mol 3×22.4 L
0.02/3 mol 0.02 mol 0.224 L
∴c(HCl)=
(2) 2 Al + 6 HCl = 2 AlCl3 + 3 H2↑
2 mol 3×22.4 L
0.01/3mol 0.112 L
共消耗金属铝物质的量0.01mol,质量为0.27g
∴w(Al)=
26.解:
(1)观察数据可知,甲组实验为盐酸过量,乙、丙组实验均为样品过量。
HCO3- + H+ = CO2↑ + H2O
1 mol 22.4 L
0.040 mol 0.6 L
∴c(HCl)=
(2)甲组实验产生气体物质的量为:
设甲组混合物中含有NaHCO3 x mol、KHCO3 y mol
则
解得:x = 0.01mol y = 0.02mol
NaHCO3的质量为:0.01mol×84g/mol=0.84g
w(NaHCO3)=
